一、背景链接
2025年4月29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超过300家专业机构参会参展。5月4月,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落幕。近日,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成绩单”亮眼,我国数据生产总量同比增长2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左右。
二、深度解读
★数字中国的基本内涵
数字中国是指将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国家治理相结合,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和治理的现代化,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它涵盖了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以及数据治理与安全等多个方面,旨在构建一个数字化的国家
★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是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加速器、催化剂”,深刻阐释了信息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发生历史性交汇,数字中国建设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如何以数字中国建设助力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成为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规划》的印发实施,就是要充分发挥数字中国建设的驱动引领作用,统筹推进数字技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全过程中的融合应用,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是抢占发展制高点、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总书记多次强调,信息化为我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有利契机,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当前,数字技术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开启了一次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革命性意义的数字化转型,带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生产关系再造、经济结构重组、生活方式巨变。如何顺应信息革命时代浪潮,抢抓数字化发展历史机遇,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升级重构,引领撬动经济社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为当今时代决定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规划》的印发实施,就是要把握大势、主动作为、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利用好超大规模市场和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雄厚人力资源等,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总书记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当今世界,对任何国家和政党来说,互联网是重要执政条件,网络空间是重要执政环境,信息化是重要执政手段,用网治网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和体现。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规划》的印发实施,就是要把握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总书记站在网络空间人类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直面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共同问题,创造性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如何把握人类社会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发展大势,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成为数字时代关乎人类共同命运和福祉的战略抉择。《规划》的印发实施,就是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数字化发展道路,打造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与世界各国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同培育全球发展的数字新动能。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成绩
数字经济提档加速。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取得长足进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中国“灯塔工厂”数量占全球比重超四成,智能产品、直播电商等成为消费新热点。
数字政务服务升级。数字政府在线服务指数继续保持全球领先,2024年以来推出3批3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办件量5100万件。推动制定《政务数据共享条例》,累计支撑各地区各部门共享政务数据超过5400亿次。
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数字文化资源扩容提质,数字赋能传统文化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数字技术为数字文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依托虚拟拍摄、图像渲染算法等数字技术打造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票房登顶全球动画片票房榜首,赋能数字文创、影视特效等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数字社会幸福感增强。全国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迭代升级,互联网医院数量超3300家,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县区,社会保障、适老改造等数字服务加快发展。
数字生态文明多维度覆盖。生态文明数字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已基本建立,构建起多维度生态质量监测网络。本次峰会现场体验区将设置数字生态文明专区,集中展示山水林田湖草沙和空天地一体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数字领域国际合作高水平开放。与一批国家签署了数字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朋友圈”不断扩大;电商出海、算力出海、数字文创出海等新模式涌现,一大批“小而美”的合作项目惠及百姓衣食住行;数据跨境流动新规出台;中拉、中国-东盟、中国-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数字经济合作水平不断深化。
★数字中国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的核心目标。数字中国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各行业和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这意味着将传统的业务模式、流程和管理方式转化为数字化的形式,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来提高效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数字经济是数字中国的核心内容。数字中国强调发展数字经济,包括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共享经济、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地域限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创新。
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数字中国倡导建设数字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政府的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这包括电子政务、智慧城市、数字监管等方面,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效率和公信力。
数字社会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中国旨在构建数字化的社会环境,包括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文化等。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升社会服务的可及性、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包容。
★数字中国面临的挑战
当前,数字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数据孤岛”。随着不同平台企业形成相对封闭的生态圈,导致出现各种“数据孤岛”“数据烟囱”,数据间缺乏关联性,数据库彼此无法兼容,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潜力无法充分释放。
“数据鸿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可能导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数字中国的整体发展。老年人无法像年轻人一样畅享数字生活,“数据鸿沟”问题凸显。
“数据安全”。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技术在带来美好智能生活的同时,数据安全也成为重要问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技术水平,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字产业发展
下一步,要进一步协同各地区、各部门研究出台促进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从三个方面来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取得更高的成效。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原创性数字技术攻关,聚焦人工智能、关键软件、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深化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持续提升数字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推进产业协同。实施数字产业优质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企业培育体系,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开展数字产业集群梯度培育行动,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三是深化国际合作。充分发挥“一带一路”、G20等国际合作机制作用,推动构建金砖国家数字产业生态合作网络,加强与世界各国在技术、标准、人才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共同开创数字经济发展未来。
★如何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一是持续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国际上有人说,人工智能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在中国,电力是我们的优势,要充分利用好西部的绿电资源。过去一年,大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协调推进算力建设与能源设施协同布局。今年底,要实现60%以上新增算力在国家枢纽节点集聚,新建大型数据中心使用绿电占比超过80%。
二是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高质量的数据供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竭动力。人工智能时代,Token作为模型处理文本的最小单元,通常是指一个单词或者单词的一部分、字符或者其他有意义的文本片段,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衡量标准。据有关机构研究表明,2024年初,中国日均Token消耗量为1千亿,现在每日消耗量已经达到10万亿级,1年增长100倍。行业应用和典型场景的落地,是推动人工智能进化普及的关键一环。基于我国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要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产业赋能、终端应用和场景培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做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人工智能+”行动到哪里,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要到哪里。进一步推动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是持续推进数据流通交易。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动是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当前,全国数据系统正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数据集,高质量数据集也已经开始在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2024年,中国数据生产量同比增长20%,数据流通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30%。要逐步完善数据市场规范,构建数据流通交易标准体系,细化流通交易规则,推动发布数据流通交易标准示范合同,降低数据流通交易制度性成本,提升数据流通交易效率,更好地助力“人工智能+”行动。
★如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着力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等建设与应用,围绕5G、千兆光网、IPv6、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行业领域发展需求和特点,强化分类施策,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和集约利用。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增强高质量数据资源供给,加强数据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统筹管理、整合归集,全面提升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着力深化数字中国全面赋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统筹推进政务数字化建设,打破数字孤岛。以数字技术服务党政机构职能转变、制度创新、流程优化,将数字化理念思维和技能素养融入履职全过程。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创作生产更多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着力提升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托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数字化水平,推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充分享受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和利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数字化治理、智慧水利建设和自然资源智能化综合监测,深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基础设施等绿色低碳发展,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着力强化数字中国支撑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整合跨部门、跨学科创新资源,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掌握数字技术发展主动权。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夯实国家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着力优化数字中国发展环境。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健全数字领域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治理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开展标准研制,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网治网格局。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着眼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谋划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建立多层面协同、多平台支撑、多主体参与的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体系,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高质量搭建数字领域开放合作新平台,共同培育全球发展的数字新动能。
三、实战应用
例题1:结合给定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推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要求:全面准确,措施合理,300字左右,15分。
【参考作答】
一是持续加强顶层设计。要加快出台《关于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注入新动能。
二是推进大数据融合创新。加快大数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梳理大数据领域技术图谱。推动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探索,完善工业领域大数据标准体系,开展产品主数据、工业数据空间等试点,滚动编制《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指引》,加快培育数据利用新业态新模式。
三是构建良好产业发展生态。持续深化DCMM的推广应用,加快构建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提升企业数据管理意识和能力。依托各类大会、大赛等活动,持续营造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285字)
例题2:文明如火,技术蝶变。于当下,数字化乘“峰”逐浪正当其时;向未来,数字中国加“数”向前东风正劲。结合给定材料,请你围绕“数字中国”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1200字左右,40分。
【参考作答】
建设数字中国,让高质量发展动能加“数”释放
2025年恰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4月29日在福建福州开幕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一连串数据凸显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新亮点、新突破。立足新发展阶段,要以更大力度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激活全民创新创造新动能。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以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迎来融合发展机遇,并转化为激发创新创造的新动能、新场景、新应用。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充分激发全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让更多产业互联网、智慧园区、智能仓储、创业孵化平台等共享生产的应用场景加“数”涌现,共享生活应用场景快速普及,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既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生动彰显,也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点亮亿万百姓美好生活未来的有力体现。
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提升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数据多跑路,百姓就能少跑腿。打造数字型政府、拓展智慧便利生活边界,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举措,也是更好满足公众对政务服务越来越高需求的必然选择。放眼当下,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跨省联办”已经成为各地政务服务标配,“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数据共建共享”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的治理服务效能,给群众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增强的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