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在这里探讨考察的问题,大家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察组来,我怎么更好地展现自己,怎样才能让考察组觉得自己就是他们所需要的人,这里面除了档案审查的问题,另一个重头戏就是如何沟通交流,档案审查的部分特殊情况和问题我们前述已进行过一些探讨,最近我们换一换口味,来聊一聊如何与考察组织进行交流。
与考察组的交流是一门艺术,上一篇文章我们用了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向大家佐证了部门领导的意愿是如何影响考察结果的,其实这本身也就是一种沟通的艺术。从主体上划分,能够与考察组进行交流的,主要是部门领导(一把手、分管领导)、同事、本人,这三类又会再细分不同身份角色,但大抵这三类主体都会与考察组有所交流。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个关键对象,就是考生本人,我们应该如何与考察组交流。面对考察组,不少考生要么话多、要么没话,话多的往往是准备的太多,什么都想体现,又没有抓住重点,洋洋洒洒说了好多,最后给组里的主要印象就是,这个考生…嘴碎;没话的原因就比较多了,紧张、没好好准备、工作经历过于简单等等,组里的印象就是,这个考生…一般。可见,与考察组的交流无论是话多还是话少,都不是件好事,这个度的把握,是一门艺术。
这门艺术的关键,仍然是人岗相适的问题,我们准备的内容,核心宗旨只有一个,我们的工作经历,以及通过工作经历所体现出的能力,是用人单位招考岗位所需要的。所以,我们在交流时要润物无声地、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些通过自身经历所得到的体会,而这些体会,恰好是正确的,深刻的,符合用人单位认知和需要的。以清心老师本人为例,如果考察组问某些具体工作你的工作思路或者想法,无论具体内容说什么,我都会想办法揉进“在组织系统工作多年,我深刻体会到,相关部门单位对我的尊重,不是针对我个人的,而是我所工作的部门,我仅仅是为组织工作而已,只有秉持这样的态度,才能真正发扬组织部门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良好作风,时刻保持谦虚谨慎”,这段话其实就是我常和大家说的要自己总结体会,再考察中,面试中,这些才是属于自己的“模版”。
可见,如何恰到好处的体现我们的特点,有效塑造人物形象,是需要同学们对自己过往经历进行一番深入挖掘,这一点也建议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多积累,很多好的体会,不一定是我们自己体会到的,可以是在与领导交流中提到的,可以是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上听到的,甚至可以是与长辈家人聊天时积累到的,来源很丰富,我们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但要用得润物无声、恰到好处,没有任何一次完美考察不是精心准备过的,也没有任何一次上岸是闭着眼躺着上的,用心还是做好一切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