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0321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0321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3-03-21| 来源:北辰遴选

面试热点

从考古中激扬文化自信力量

  来自约100万年前,欧亚内陆迄今发现的同时代保存最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国内首次发现的骨质冰鞋与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木质车轮;国内唯一保留了城市、港口、航道这一完整体系的古港遗址……入围和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学术目标清晰、学术价值重大、考古理念先进、考古过程精准,为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又增添了更多有力实证。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同时在甲骨文发明以前,在中华大地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并没有文字记载。由于缺乏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时期的文献记载,回答这些问题只能依靠考古学特别是田野考古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景象展示出来,有助于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让文化自信牢牢植根在每个人内心深处。

  目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实施20余年,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如今,每一项考古新发现,都在不断填补历史链条上的缺环,拓展形成新的历史知识。比如,甘肃庆阳市南佐新石器时代遗址,刷新了人们对黄土高原文明化进程的认知;在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遗址,大量公文简牍和官印封泥被发现,成为该地区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的实证;宁夏苏峪口西夏瓷窑址,反映出两宋时期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史实。

  近几年,科技考古已经成为遗址发掘的“标配”。在新技术的助力下,殷墟、凌家滩、二里头、仰韶村、三星堆等许多著名遗址纷纷重启发掘。湖北十堰“郧县人”遗址在30多年前就曾出土2具古人类头骨化石,最近考古队做了极为精细的发掘——以2厘米厚度为操作层进行高清晰度的三维建模,采集1400多份用于年代、环境、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样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极为扎实的材料。在南佐遗址,植物考古发现了数百万粒炭化稻米,这在黄土高原地区前所未见;陶瓷分析显示,陶器烧造温度竟然高达1116摄氏度,部分原料可能来自海岱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可思议”的考古发现,催生新的学术课题,激励考古工作者继续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为完整准确讲述我国古代历史付出更多努力。

漫漫历史长河,积淀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激荡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对中华文明之源的探寻,注定是复杂而漫长的,需要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激扬中华文明穿越时空、直击人心的文化力量,必能更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魂聚力。

周飞亚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1日   第 09 版)

 

创新招聘方式 拓宽沟通渠道

  “这个学生如果错过了,你真的会后悔!”“希望更多的校友企业能够回到我们学校来招聘。”近日,一段直播视频火了,主播是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老师李孝明。视频中,李老师对着镜头、拿着学生的简历不断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学生,学院也邀请了多家校友企业和合作企业直播连线。他的努力推荐,使多名同学收到了企业的面试邀请。

  当学校、企业、毕业生相会于云端,邮箱里一张张平面的简历变成了老师口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也让企业能够更轻松地了解学生特点、找到心仪的人才。眼下,春季招聘活动正在各地火热开展,一场求职方式的创新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在助力毕业生就业时所做的新尝试。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帮助毕业生走稳走好就业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招聘方式,优化就业服务。

  创新招聘方式,沟通通道不断拓宽。如今,不仅有高校老师直播推荐学生,也有不少企业开始了“直播带岗”的新尝试,通过直播间的镜头,带着求职者走进企业,身临其境感受企业、厂区具体情况。除了线上的“云端洽谈”,各地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线下招聘活动。有的地方举办夜间招聘会,让大家利用夜间休息的空闲参加招聘;有的地方将就业服务“直通车”开进园区,组织达成就业意向人员前往园区企业参观……形式多样的招聘方式,让求职者和企业能够实现精准对接,把合适的岗位送到合适的人才身边。

  优化就业服务,就业渠道不断畅通。开展就业培训,帮助毕业生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能力;组织社会实践,帮助毕业生积累上岗经验、打开就业思路;举办科创赛事,为毕业生创业提供资金、技术多方面支持……一项项暖心举措,拓宽着毕业生的求职之路。

作为年轻学子,也需抓住机会,积极展现自我。随着新岗位新职业涌现,城市乡村各类基层岗位也急需优秀人才,这些都可以作为施展才华、成就自我的舞台。春回大地,暖意融融,就业市场也在升温,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更多年轻人能够有机会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徐阳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1日   第 14 版)

 

议论文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要讲话

  “推进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着眼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强调“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引领和坚强保障,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首要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明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第一条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党是一个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肩负着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治理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如果没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如果没有全党全国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什么事也办不成。新征程上,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就一定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作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经过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党内许多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就一定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1日   第 01 版)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④

  “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积极发展‘丝路电商’”“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空间”“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等相关国际规则构建”……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中国不仅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践行者、有力引领者。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系统介绍中国在加强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理念和实践,宣示“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法治化进程,让数字文明发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互联互通是网络空间的基本属性,共享共治是互联网发展的共同愿景。今天,互联网飞速发展,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网络空间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势,回应网络空间风险挑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情怀。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从支持发挥联合国在网络国际治理中的主渠道作用、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到积极参与形成区域性网络治理规则;从开展网络法治双多边对话交流、加强网络安全国际执法司法合作,到搭建网络法治国际对话合作平台、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新时代中国积极开展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坚持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参与全球网络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全球共同分享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成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事实证明,中国坚持把网络法治建设作为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致力于不懈探索推动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的有效途径,以一系列务实行动,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作出积极贡献。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互联网发展红利惠及全球,依法促进网络空间发展和繁荣,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利益。全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愿望相同,应对网络安全风险的挑战相同,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需求相同。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着力加强网络法治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我们就一定能让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更好地造福全人类,让这个共同家园更繁荣、更干净、更安全。

周珊珊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1日   第 04 版)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④

  智能温控育秧大棚中,泥土粉碎机、上土机、高速播种叠盘流水线等智能化生产设备有序作业,为早稻育秧;绿油油的麦田里,无人机时而齐头并进、时而悬停空中,进行“一喷三防”作业;高标准农田上,摄像头与传感器实时采集和传输温度、湿度、土壤状况等数据……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现代化农机设备驰骋沃野,春耕春种春管图渐次铺开。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只有农业强了,农产品供给有保障,物价稳、人心安,经济大局才能稳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也应发挥农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的积极作用。“三农”涉及行业多、领域广、群体大,在扩大国内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可腾挪的空间、可挖掘的潜力非常广阔,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战略支撑作用非常突出。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量的创造动能和消费需求。由此而言,建设农业强国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台阶……一项项数据,折射着农业新发展、乡村新气象。如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欣欣向荣,充盈着希望与干劲,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走得稳、活力足。这些年来,正是因为农业基本盘稳固,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把牢了粮食安全主动权,我们抵御各种外部冲击才有了坚实底气,始终掌握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战略主动。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意义重大。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从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到推动产业振兴,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锚定目标、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今年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汇。一条条意见建议,传递来自基层的期盼,也启示我们,建设农业强国,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眺望前方的奋进路,铆足干劲、攻坚克难,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一定能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尹双红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1日   第 09 版)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机遇

——抢抓战略机遇 增强发展信心②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回望过去40多年,我们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开放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展望未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仍将为我国发展创造新的优势和机遇。

  说到困难,哪个时候、哪一年没有困难?我们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实现新发展的。在发展的重要节点和关口,我们都是靠改革开放迈过了看似难以迈过的坎,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人民的期盼、时代的要求就是动力源,孕育和创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机遇。只要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能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科技革命本质上是生产力革命性变革,必然要求加快生产关系的调整。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制度的竞争。当前,围绕科技、人才、标准、规则等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只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把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潜力转化为竞争优势,就能占据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深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制机制引导经营主体行为,形成相关利益格局,决定发展方式形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劳动等要素条件和边际产出发生改变,生产函数发生变化,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持续强化,已经不可能像高速增长阶段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必须转向更多依靠生产率的提高。只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破除原有发展方式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和利益结构,就能促进发展方式摆脱原有路径、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必须清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和卡点,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关键在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必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只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能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条件,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我们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以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正是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能力,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国经济始终能够适应变化、充满生机活力。在新征程上,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机遇,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就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动力。

  (作者王一鸣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1日   第 09 版)

 

策论文

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推动财政制度优化和机制创新,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保障机制。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是我国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状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我们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保障机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一方面,在充分考虑国家财政负担能力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并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建供需匹配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要聚焦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以提高公共服务供需匹配为导向,根据人口规模和结构特征变化带来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公共服务供给类别、数量、结构。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统筹城乡、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提高偏远落后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形成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服务的可及性。

  发挥财政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财政是再分配的重要工具,通过税收对收入分配状况进行调节、通过转移支付优化不同区域间的财力配置,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充分发挥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工具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更好发挥税收的收入调节功能。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和监管;深化增值税改革,完善留抵退税政策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市场活力、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健全地方税体系,使地方政府有能力因地制宜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平衡区域间基本财力配置基础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升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提高专项转移支付效率,保证资金定向精准投放;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完善面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财政政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财政在推动经济增长、厚植群众物质生活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根据当前经济形势,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进一步优化科技领域税收优惠政策,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使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综合平衡、默契配合、统筹兼顾,保持宏观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文化领域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案,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规模和质量,支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体活动举办,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构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财税政策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财政要在生态环保投入、完善绿色发展政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是有力支持生态环保事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二是更好发挥财税政策调节功能。落实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建设等相关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更好地发挥税收对经营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企业加快绿色发展转型,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三是发挥绿色采购政策的积极作用。合理高效的绿色采购政策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绿色产业创新发展,促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要加快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建立绿色采购引导机制,加大绿色产品采购力度,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发展。

  增强财政在提高综合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财政在提高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财政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预算执行管理体系,确保财政支出“花在刀刃上”。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政在扩大内需、稳定物价、带动投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作者吕炜王伟同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1日   第 13 版)

 

理论知识

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内容提要

  “两个结合”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回答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问题,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来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坚持“两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度历史自觉开拓进取,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成功之道。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实践依据和深厚文化底蕴。“两个结合”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两个结合”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绝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社会矛盾,面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要求,自然存在着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时代坐标,根据新的情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成果,才能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党和人民事业无法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就要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等结合起来,形成易于为人们所接受的表达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内容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既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焕发蓬勃生机,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深刻认识坚持“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既不丢掉老祖宗,又讲出许多新话,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

  10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无论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的开辟,还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无论是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都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作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的典范。这一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从五千多年的深厚文明积淀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极大鼓舞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雄辩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指引党和人民事业不断胜利前进。

  当前,我们党正带领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大胆探索,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需要直面和解决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这要求我们继续坚持“两个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把化解矛盾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新鲜经验转化为理论话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沃土中汲取历史经验、人文精神和民族智慧,不断作出理论创新,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理论支撑。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新的征程、新的实践,给理论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创新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最大限度激发人民实践创造的热情与活力,及时发现、概括、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并指导新的实践。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在回应人民现实的需要与关切中,不断增强理论的生命力、解释力与创新力,形成“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不断回答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要认真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聚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在研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回答好“中国之问”,立足基本国情,紧贴亿万人民创造性实践,回应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对未知领域大胆探索创新,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回答好“世界之问”,以天下情怀和世界眼光分析世界发展变化形势和趋向,为解决好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回答好“人民之问”,聆听人民心声,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回答好“时代之问”,站在时代发展潮头和人类发展前沿,作出更多引领时代潮流的理论创新。

  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运用中华文化丰富宝藏,使激活传统与弘扬传统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厚植理论创新的历史根基、文化血脉,提出更多蕴含中国智慧、体现中国精神的思想观点,赋予党的创新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华文明增添新的生机活力,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思想力量。

  (作者靳诺为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1日   第 13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58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37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3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83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58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37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3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83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58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37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3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83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58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37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3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83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58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37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3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83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