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
随着公务员“凡进必考”, 机关大部分年轻人都是考试进来的没有背景和关系的外地人,越到大城市、越往上级机关越是如此。没有关系不要紧,学会在工作中建立关系才是关键。
对于大部分没有背景和关系的人来说,其实,有没有关系不重要,会不会建立关系才是关键。关系都不是事先就有的,而是随着事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如果能处理好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和友邻关系,没有背景也可以脱颖而出。
1、破解上下级关系
对上要能挑重担,成为上级需要的人:对下要能多担待,成为下级敬佩、景仰的人。
在金字塔型的行政结构中,领导也是被领导。领导用人,主要是考虑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照顾关系的情况不排除,但都建立在不影响干事的基础上。具体而言,领导通常需要干部通过以下努力与己建立关系。
一是领导都需要干部通过踏实工作与己建立关系。领导者的性格、经历、学识、专业、能力不同,决定了不同的领导风格,领导方法,以及个性化的识人标准和用人标准。虽然每个领导选人用人的标准不同,但都是要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能够担当工作重任、让自己放心的干部。有了这样的干部,才有可能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反之,形成攀龙附凤的作风,就会使领导决策和计划落空,最终危及领导自身的地位,掏空领导任职的根基。所以,无背景干部能不能干事很重要:有干事之能、担当重任之力、排除万难之效,就能获得领导主动伸过来的橄榄枝,建立领导认可的、长久的、值得信赖和依靠的,而且是任何人都无法说三道四的关系。
二是领导都需要干部通过能参善谋与己建立关系。这是因为,一方面,只有能参善谋的部属,才能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创造性地执行领导决策,优质高效地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能参善谋的部属,会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帮助领导者开辟新的思路,会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帮助领导者形成正确的决策,会以自己有效的行动弥补领导者决策中的缺陷。高明的领导者会将部属的这种有效思维看作对自己思维的补充、延伸,并会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一丰富的宝库。高明的领导常常问计于部属。所以,部属要经常为领导出谋献策,尽管一次两次有可能会被认为是“乌鸦嘴”,但天长日久就能成为领导的参谋、领导的智囊团,甚至是领导离不开的“心腹”。
三是领导都需要干部通过自我成就与己建立关系。领导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育人上,领导与领导之间可比性强的也是育人。因此,绝大多数的领导都希望自己任职那段时间人才辈出,手下的干部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更有发展潜力,而不是手下的干部一个比一个弱,一个比一个差,拿不出手、亮不出招、催不上阵。所以,无背景干部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会的、熟悉的要主动迎上去,而不是等领导找上门。主动作为的干部是受欢迎的,即便有个别人不喜欢你的这种行为,顶多冷嘲热讽罢了,对主动作为者的形象不会有任何的损害,反而会因此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不会的、不熟的,领导点名了,要“试试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要推托、躲闪。从领导那儿接受任务的次数多了,无背景慢慢就变成有背景了。事实证明,许多干部就是在领导“四处抓人”“临时凑数”时被发现继而茁壮成长的。所以,无背景干部要有很强的自我成就意识,宁肯“久备不用”,绝不袖手旁观。
2、破解同事关系
一不问私事,二不传小话,三不推责任,四不碍公务,五不争名利。
干部的“队”和“位”,基本上是在同事中排定的。而且常常是自觉不自觉地被站了队、排了位。数数有多少干部能够成为朝夕相处的同事,多的百十来人,少的三五个人。因为是同事,休戚相关,所以,关系相当关键,又十分微妙。对此,如何处,如何看?
一要当“听筒”,不做“扩音器”。同事间的矛盾,一般都是由“话”引起的。因为是同事,不想听的话,会听到;不爱听的话,也会听到;不想参与的议论,也做了尴尬的听众,甚至是躲着也中枪了。遇到此类问题,关键是在听到之后做到以下几点:一不要记在心上,记多了,难免耿耿于怀。况且,多数时候说者无心,听者更用不着有心。所以,最好是哪儿听到哪儿丢。实在丢不了,听到的多了,自然也就会被冲淡,直至消失。二不要代同事传话,应承着就行了,同事追问的时候,就说转达了,因为这是不可能当面对质的事。三不要在同事间穿插,“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看似右逢源,实际上是两面都不讨好。同事之间,不要说含沙射影的话,不要说容易被联想的话,不要说画等号的话。
二要多“干事”,保证“不误事”。同事之间,有一个大体的分工,但基本上是分工不分家,能者多劳,资历浅者多劳,年轻者多劳,“无依无靠”者多劳。对此,不要从关系、背景的角度想,认为别人是有关系、有背景,所以不干事,而是要这样想:一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不会干、干不了的事情,干不干,与关系、背景无关,而是与个人的优势有关。二是凡事总得有人干,我不干,照样有人干,但我不干不行,不干就没有饭碗,就不能活命。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干事充实。而且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是非少的,都是干事多的。三是事情既然落在自己头上,推不掉、躲不开,满腹牢骚地干不如心平气和地干,反而能赢得“吃得了亏,打得拢堆”的美誉。四是有事干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大家在一起做事,难分高下。唯有多干事,管的业务宽了,见识广了,更好地发挥作用了,才能有好口碑。做的事情摆在那儿,任何人都争不走、抢不跑。因此,无背景干部随时随地都要多琢磨正事,少琢磨人事。
三要常“接近”,防止“被推搡”。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处理好同事关系是一门大学问,既不能太近又不能太远,在同一单位或同一部门工作,老死不相往来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总要与其中一部分离得近,与其中一部分处得远。“君子之交淡如水”显得孤傲不好,“小人窃窃私语”结成圈子更不好。所谓接近,就是保持良好的同事关系,是很好的“棚友”。一方面,单位、部门组织活动时,能够顺利地沟通交流;另一方面,离开这个单位、部门之后,能够转过头来成为朋友。共事期间,没有因为工作问题吵过嘴、斗过气、发过狠,随时随地都能非常融洽地合作。因此,工作中千万不能当“独行大侠”。一是单位、部门组织的活动都要到场,这是特殊的宣示。二是不拒绝同事的邀请,不有选择地加入同事圈。每个人都有面子,同事关系处得不好,多数是因为没有顾及同事的面子造成的。许多时候,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里,面子比关系、背景更重要。三是不要担心被站队、排位。被站队、排位,再不幸,都要比被“孤立”荣幸。四是与同事相处,除工作之外,不建立“私人”关系,更不搞所谓的“私交”,在同事群中拉帮结派。
3、破解友邻关系
一要密切配合,把接合部的工作做实;二要积极主动,把可干可不干的事干好;三要赞美他人,把扬人之善变成个性之美。
友邻关系,也就是单位与单位、部门与部门的关系。各职干部常常因为工作的原因,要与其他单位、部门的干部、领导打交道,譬如课题组、工作组、领导小组之类。因为有牵头单位、牵头部门,表面上看,真正落到头上的事,好像就是到到场、点点卯、凑凑数、亮亮相。因而,许多干部只是开会到场,干工作好似脚底板下抹油,抛个头、露个面,就再也不见踪影了。实质上,这个时候,往往是展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形象的时候,是单位与单位、部门与部门暗中比较、暗中较劲的时候。因此,不管领导重视与否,都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争取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
一要能占位。当一项工作有几十个单位、几十个部门参与时,多数部门就是敲敲边鼓。因而,容易出现不重要、可有可无的误区。占位,就是要有很强的职能意识,到了自己负责的这一关、这一口配合时,就要牢牢把住,而不能轻易放过。螺钉虽小,却关乎整个链条。占位,不在多,而在发挥作用。部分工作做好了,整个工作才有保证。所以,在多个单位、多个部门共同开展工作时,占好一席之地,就能得到多个单位、多个部门的关注。而这种关注,又会加倍地反馈到本单位、本部门中去。因为为本单位、本部门争了光,在领导、同事、群众那儿自然也就有了印象,甚至是分量。
二要能到位。到位不是指人到了场,而是要想到位、做到位,又不越位。特别是对一些单位、一些部门甩过来的事,要牢牢接住,不能因为与本单位、本部门无关就把责任推到其他单位、其他部门的头上。当然,许多时候,其他单位、部门也没有推,但在单位与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的那一片公地,要全面顾及。其他单位、部门展开了,就退出来;没展开,就要主动展开。因为是多个单位、多个部门共同开展的工作、承办的事项,只站在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思考,难免挂一漏万,把重要变成次要,甚至可要可不要,所以,要站在多个单位、多个部门的角度上思考,相应地熟悉、了解其他单位、部门的工作,如此才能考虑到点子上。这又体现了驾驭多个单位、部门工作的才干,于无声处把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得到各个方面的认可乃至赞同。
三要能进位。就是要积极主动地与牵头单位、牵头部门加强联系、协调、沟通和交流,把本单位、本部门领导的意图准确地传递到牵头单位、牵头部门,使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能够得到牵头单位、牵头部门的重视。再有,铁打的单位、部门,流水的官,把与友邻单位、部门的关系处理好,虽然多数时候不管用,但一旦管用,就是大用。更何况,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与友邻单位、部门一起时的表现,也会传到本单位、本部门去,干得好也会加分,干得不好也会减分,所以更要慎重对待。特别是通过与其他单位、部门的合作,还能够了解在本单位、本部门了解不到的情况,学到在本单位、本部门学不到的业务,将知识面、素质面、能力面扩大到本单位、本部门之外,建立起更多的能展示自己的平台和窗口。一旦平台和窗口多了,出彩的机会、脱颖而出的机会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