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11月15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11月15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1-11-15| 来源:北辰遴选

面试热点

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

  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北京明白”继神舟十二号任务后再次迎来网友纷纷点赞。年轻的总调度员高健,在岗位上用清脆的指令,沉稳的“北京明白!”回答,保障航天发射信息交互畅通,确保航天员能在太空随时随地与地面联系。这个由9名“90后”组成的“北京明白”团队,让人看到了航天人青春的样貌、蓬勃的活力。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科技人才队伍中,35岁及以下的占52.5%,45岁及以下的占83.1%。中国航天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与拥有这样一群敢打敢拼敢创新的年轻科技人才队伍分不开。在各行各业,一张张年轻、朝气蓬勃的面孔,可以说是行业发展的最大“红利”。从跨越星辰大海,到探索未知奥秘,从科学实验室到企业研发中心,年轻人才群体已在各个领域开始担当、有所作为:有“95后”青年学者当上高校博导,也有年轻的程序员、年轻的“大国工匠”让人叹服……

  人们对青年人才的精彩表现赞叹,既是看到当下,也是着眼未来。人才的厚度决定了科学探索的高度,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加离不开具备竞争优势的人才。到2025年,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30年,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到2035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让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就要不拘一格放手使用。有舞台才有展示,压担子才善承重。就是要让青年骨干打头阵、当先锋,在关键岗位上和重大项目攻关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尤其是对年轻的帅才苗子,要打破论资排辈,促其快速成长。例如,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和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都是40岁不到就挑起大梁,现已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帅才。有传承才能更好地接续奋斗,在社会高度关注的航天领域,正是老一辈航天专家言传身教和“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一代青年人才传授知识、分享经验、淬炼信念,从而造就了一支年轻又有才干的航天人才队伍,成为中国航天未来最可依赖的力量。

  托举年轻人才的腾飞,需要真抓实干、真金白银。值得欣喜的是,科技部最近公布,在首批启动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有43个专项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约占80%,2021年拟有230多个青年科学家团队获得支持。而且,在这些专项中设立了“揭榜挂帅”项目,榜单申报“不设门槛”,对揭榜团队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真正体现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进一步扩大对青年科学家的支持范围和力度,他们将很快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余建斌;《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第 19 版)



 

议论文范文

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深刻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深刻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深刻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党的经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团结就是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决议》精辟概括的十条历史经验,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就永远不会得逞;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勇于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不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顽强奋斗、不懈奋斗,我们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书写新的恢宏篇章,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第 01 版)



以“有我”担当追求“无我”境界

  几年前,一则公益广告《我是谁》圈粉无数。透过温暖朴实的镜头语言,我们看到几名普通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一鸣惊人的事迹,但他们的尽职尽责、默默奉献,却让人信赖和感动。正如公益广告的名字“我是谁”,如何理解和看待“我”,是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深思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简单的几个字,饱含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深沉的使命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崇高追求。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尤须砥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定“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中南海新华门内的影壁上,“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熠熠生辉。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无我”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不仅是一种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更体现了一种超越自我的自觉追求。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不会干涸。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把自己完全融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把满腔热情完全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才会收获更加厚重的幸福。

  “无我”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对党忠诚的本质要求是不负人民,不负人民是对党最大的忠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数中国共产党员一腔赤诚、忘我奋斗,展现了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崇高追求。时代在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会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过程中,更需要发扬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政治品格,不惧艰险,不计得失,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在新征程上创造新业绩,书写新辉煌。

  “有我”和“无我”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撑,辩证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之中。“无我”讲求的是忘我奉献、功名无我,“有我”指的是奋斗有我、担当有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突破外国封锁,隐姓埋名30年,为国之重器奉献毕生心血;84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不顾生命危险第一时间逆行抗疫一线,及时研判疫情,为控制疫情蔓延赢得先机;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事业而忘我、为人民而无我,书写了坚守初心使命的动人篇章,也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非凡业绩。

  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新征程上,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都要以“有我”担当追求“无我”境界,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为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接续奋斗、不懈奋斗。

 见 山;《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第 04 版)



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当前,新发展理念成为社会共识,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我们应当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城乡建设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建设满足乡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的新型农房,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推动历史建筑绿色化更新改造、合理利用……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聚焦城乡建设领域的问题,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住房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绿色建筑面积达到66.45亿平方米。此次印发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总结了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中好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对推动我国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作出部署。文件的出台,对于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城乡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仍存在整体性缺乏、系统性不足、宜居性不高、包容性不够等问题,很多方面与绿色发展不相适应。以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基础,合理确定城市人口、用水、用地规模;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清洁流域建设;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鼓励建设绿色农房……从促进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到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从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到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从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不仅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而且提出了实施重点和工作方法,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城乡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有利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息息相关。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城乡建设领域是碳排放的“大户”,随着城镇化推进和人民生活改善,预计碳排放量还会上升。针对当前城乡建设领域存在“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等问题,《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建筑、绿色建造等方面提出了系统解决思路。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推广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建造方式……落实好这些措施,对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现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目标、推动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从方向到路径、从目标到任务都已经明确,今后的重点是把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在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推动美好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创新工作方法,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就能不断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保障城镇化建设高质量推进。

 李洪兴;《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第 05 版)



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

  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经营怎么办?近期公布、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首设歇业制度。这一制度为一时遇到困难、但仍有较强的经营意愿和能力的企业保留市场主体资格,设置了“缓冲带”。这一制度既为市场主体降低了保留资格的成本,也有效减少了社会资源浪费,对于营造宽松良好的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落实纾困惠企政策,高度重视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一些经营中遇到困难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3%,总体保持良好增势。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1.5亿户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保就业人口、保中国经济的底气。需要看到,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有的仍然面临较多困难,需要再“缓一缓”。相关部门根据中小微市场主体实际情况,加强调研论证,及时出台歇业制度,有助于维持企业的存续,给予其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决定是否运营下去,有助于提振中小微企业面对困难的信心。除此之外,11月1日起实施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缓税,预计可缓税2000亿元左右,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银行扩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一系列保小微市场主体的做法,将为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发挥重要作用。

  对市场主体来说,有力的政策举措不仅送来真金白银的政策礼包,更能激扬精气神,有助于形成良好预期,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累计达970.3万户,较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6.1%、24.8%,两年平均增长11.7%,呈现数量增加、结构优化和就业容量扩大等特点,显示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强韧性。下一步,应多策并举,有针对性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同时完善制度设计,避免个别市场主体钻空子。比如,歇业制度要防止企业恶意逃避债务和监管,给市场交易安全带来风险;阶段性缓税要严防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骗取享受缓税政策,等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良性竞争。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让有些市场主体“缓一缓”,是为经济发展积蓄更大的力量。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创新制度设计,释放政策红利,多方共同努力,一定能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广大市场主体实现更大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林丽鹂;《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第 05 版)




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原则,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坚持原则,首先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而是始终恪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把个人名利得失置之度外,做坚持原则的坚强战士,使坚持原则成为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什么叫坚持原则、什么叫对党忠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要坚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从严管理干部,总的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规范权力行使,培育优良作风,使各级干部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在反腐败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展现出旗帜鲜明的坚定立场、勇毅果敢的意志品质,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也为新时代共产党人坚持原则树立起光辉典范。

  坚持原则,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好人主义。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对好人主义的经典概括可谓入木三分:“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对共产党人来说,“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好人主义者习惯于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怕结怨树敌,怕引火烧身,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奉行好人主义的人,没有公心、只有私心,没有正气、只有俗气,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是事业。究其根源,好人主义是个人利益至上的庸俗哲学,是一种思想上的软骨病,是缺乏斗争精神的体现,看似一团和气,实则破坏了党的政治生态。

  当前,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不断锤炼坚持原则这一重要品格,履职尽责、勤勉奉献、积极作为、锐意进取。坚持原则,就要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决不用党性换人情、拿原则做交易。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大是大非面前要讲原则,小事小节中也有讲原则的问题,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决不能退让,否则就是对党和人民不负责任,甚至是犯罪。明底线、守规矩,慎独慎初慎微慎友,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不断增强坚持原则的底气与骨气。

  (作者杭育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第 09 版)



 

策论文范文

数字经济,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要求“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对于城市而言,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充满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这背后,凸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创新。实践证明,哪个城市能在创新上快一步、深一层、高一筹,哪个城市就能化挑战为机遇,以数字经济发展催生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化挑战为机遇,就要找准城市发展的比较优势。当前,各大城市纷纷在数字经济领域加快部署、加大投入,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场景不断拓展,新动能不断释放。与此同时,各个城市之间也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进一步构筑竞争新优势,各个城市需要不同的解题方式。如何系统布局,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圈?如何精准切入,实现数字经济错位发展?如何抢占制高点,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前沿创新?这些,都需要各地加强谋划,做好区域协同互补,携手提高国际竞争力。

  化挑战为机遇,就要做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大文章。在一系列政策催化下,数字经济不断迎来发展利好。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必须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各个城市在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速推进大数据、云计算、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创新融合,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转变,努力走出一条覆盖面广、融合度深、效益效率高、具有各自特点的数字赋能之路。

  化挑战为机遇,就要释放制度创新的红利。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要想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展好数字经济,就必须跳出传统思路、传统手段的局限,避免单纯拼资金、拼资源、拼政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各地发展数字经济需要顺应数字技术特点、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培育包容审慎的发展氛围、激活着眼长远的创新生态。

  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方向,创新是经济腾飞的翅膀。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城市发展就能不断获得科技创新能力加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快车道,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者孙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第 05 版)



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是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是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摇篮,在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方面肩负着重大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学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层层压实责任,激发内生动力,确保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

  全力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双一流”大学,在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上发挥排头兵作用,就要坚持面向全球、突出一流标准,全力做好人才引进。持续加大汇聚一流人才力度,充分发挥顶尖人才集聚效应,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高地。

  持续提升人才使用成效。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也始终注重人才使用的效能。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持续提升人才使用成效,引导广大教师聚焦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的使命责任。一方面,引导教师始终站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努力成为大先生;另一方面,引导教师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研究真问题。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汇聚和支持人才开展基础和前沿研究。此外,要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推动学科“大交叉”、承担国家“大项目”、打造攻坚“大团队”,充分发挥人才协同效应。坚决破除“五唯”,建立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评价体系。

  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强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体制机制”“坚持五湖四海广揽人才,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有突破,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把“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列为“八个坚持”的重要内容。对大学而言,单一的岗位、薪酬、考核体系是制约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破解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在建立教师分系列管理体制上下功夫。根据职责设置教学科研并重的教研系列及研究系列、教学系列等教师职务系列,对不同系列采用不同评价标准、匹配不同发展支持资源,促进人才各按步伐、共同前进。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准聘长聘制度,充分激励教师内驱发展的创新潜能,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让教师队伍充满活力。

  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新时代人才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之所以能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归根结底是因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对于大学而言,要实施人才工作“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书记、校长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牵头制定人才规划,定期召开人才强校工作会议,定期收集高层次人才信息,建立顶尖人才一人一册的跟踪机制。同时,做好组织、人事、教务、科研、财务、后勤等部门与院系的联动配合,优化人才服务流程,提升在线系统服务水平,简化财务报销和各项管理手续,做好工作条件支撑和生活保障,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潜心学术、全心育人。

  (作者陈 旭为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第 09 版)



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新征程上,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质量测评体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的明确要求。应加快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测评体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经验以及学习效果,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发展潜能,实现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相统一。坚持以效果评估为重点,建立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估体系,力争直观体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程度,客观反映教育资源投入产出情况,科学分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教育过程、提升教育质量。立足我国国情、文化、培养目标、实践体系等,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研发适合我国发展需要的标准化教育质量测评工具。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协同育人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应更加重视财政、科技、金融等领域政策创新,为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平台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支持和引导高校依托自身学科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优势、科技资源优势,发挥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优势和企业的实践资源优势,打造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的育人体系。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风投机构、创业园区、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参与人才培养,完善校校、校地、校所、校企等长期共建模式,创新以项目为纽带的更加灵活的协同育人模式,汇聚合力培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在全社会营造包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热情。

  优化制度供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创新型人才价值实现的过程,对于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发挥创新型人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的作用,需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完善相关制度,构建完整的创新链条,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整合高校、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企业等多个主体的优质资源,打通基础前沿最新成果向创新链下游渗透的创新通道,以完整的创新链条拓宽创新领域;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健全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政、产、学、研各方加强合作,以合理的价格机制激励创新行为;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建立激励创新投入的税费减免机制,激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扩大社会融资渠道,以多元充足的经费来源促进自主创新实现良性循环。

  (作者闫冰单位: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第 09 版)



 

 

理论文章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指出:“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胜利!”“这标志着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重新走上联合国舞台。这对中国、对世界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建立在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浴血奋战、作出重大贡献并付出巨大牺牲基础上的。新中国和其他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加入,使联合国真正成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中国重返联合国后,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保护人权作出重要贡献,有力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权威地位和核心作用。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伟大胜利。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正式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标志着“联合国迈入了新时期”。习近平主席强调:“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世界上的一个大事件,也是联合国的一个大事件。这是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期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是国际反华势力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图谋的彻底破产,是国际社会正义力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历史性转折。从此,中国全面深入参与联合国事务,改变了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增强了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始终坚定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中国始终同其他会员国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

  一个中国原则不容动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中,个别西方国家一直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为联合国系统及机构妥善处理涉台问题提供了权威法律依据。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通过后,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仍企图以各种名号推动台湾所谓“重返”和“加入”联合国,这些闹剧无不以失败告终。近来,西方一些政客炒作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系统”及其他国际组织问题,这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必须按照一个中国原则处理。联合国系统、各专门机构和联合国秘书处任何涉及台湾的事务,均应遵循一个中国原则和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方在联合国涉台问题上的立场坚定不移。我们坚决反对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地位未定”或其他类似情况,坚决反对任何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50年前我们解决了联合国涉台问题,50年后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人、任何势力挑战历史定论的图谋都将注定失败。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贡献中国力量。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己任。中国捍卫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倡导通过对话协商寻求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方案,坚决反对在国际事务中动辄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坚决反对制裁施压和“长臂管辖”。历史一再证明,脱离国情、违背民意、由外部强加或复制移植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得不到这个国家人民的支持,终将以失败收场,只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才是人间正道。中国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核、伊朗核、阿富汗、叙利亚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积极支持联合国依据授权开展斡旋努力。中国已向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在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数量名列第一。中国坚定维护多边军控条约权威性和有效性。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始终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以和平方式化解国际争端,不断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问题之道,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以中国发展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为我国对外合作赢得新平台、新机遇,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积极参与制定并带头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支持国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合作,习近平主席在世界卫生大会等多个国际场合提出中国倡议、贡献中国力量,呼吁国际社会团结一致战胜疫情,共同采取行动提高新冠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中国致力于推进社会、卫生、环境、人文等领域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功主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实践证明,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参与全球合作打开了宽阔的双向通道。中国既从联合国合作中受益,又为联合国事业作出贡献。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同各国携手开辟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光明前景,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带来更多更大的机遇。

  以中国理念和实践推进国际人权事业。中国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精神,坚持把人权普遍性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中国积极促进和保护人权,深入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加入或批准26项国际人权文书,为《发展权利宣言》等重要国际人权文书的制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推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等决议,多次代表发展中国家就“落实发展权”“减贫促人权”等作共同发言,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坚决反对人权政治化和借人权干涉内政,在多边人权平台连续挫败西方一些国家的反华行动,积极主动提出中国倡议,坚持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权普遍性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加强国际人权对话与合作,积极推动中国人权进步和国际人权事业发展。

  以中国主张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宪章载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四大宗旨,确立“主权平等”“履行国际义务”“和平解决争端”“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协力采取行动”“非会员国遵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义务”“不干涉内政”七项原则,确定了当代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但在实践中,联合国作用的发挥有时受到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阻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难以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少数国家鼓吹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质上是企图维护其主导的“小集团秩序”、奉行其制定的“小圈子规则”,架空联合国会员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制度性权力,对联合国的效能和权威造成严重损害。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权威地位和核心作用。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始终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捍卫联合国权威,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中国始终主张坚守联合国理想,致力于为世界谋和平、为人类谋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

  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不断深化拓展同联合国各领域合作。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强调,让我们携起手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洞悉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确立了我国对外工作的崇高目标,为多边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开辟了新境界,为新时代中国同联合国的合作指明前行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充分证明这一重要理念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共同心声,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在联合国这一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中得到广泛认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始终以人类前途命运和各国共同利益为念,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转化为更多国际共识和具体倡议,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中国同联合国合作走过的50年成就卓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多边主义之路,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始终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重要贡献者,始终致力于同全体会员国一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走深走实,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刘建超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第 09 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成功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动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不断完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焕发勃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八个能否”的标准,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的“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的标准。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始终坚持以下基本观点:一是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四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五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这些基本观点,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刻总结,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内涵、理论内涵、实践内涵,指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

  突出“全过程”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过程中,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各环节。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有效保障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全体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实践证明,我国之所以能在几十年时间内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挥了巨大功效。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设计和安排的一条主线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民主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争得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在带领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而浴血奋战的同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经过不懈努力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与这一国体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制度设计和安排上始终贯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人大依法开展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主席、总理,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出来的,一定要服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平台上,人民真实、广泛、有效地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以完备的法律制度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宪法中体现的原则、精神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相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体现。比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专章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为有效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不受侵犯提供了根本法依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制定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法律,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对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作出修改,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写进法律,为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提供了更坚实的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功效得到充分彰显,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人大代表选举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我国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实践中,超过99%的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享有民主选举权利。我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实行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保证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代表选举的普遍参与和代表构成的广泛性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我国选举制度中,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同时要接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从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到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履职行权,再到人民对人大代表的履职监督,我国选举制度全流程、全方位贯彻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原则和要求。

  立法、监督项目的确定体现人民意志。在确定立法项目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计划、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吸取各方意见建议,确保实现党的意志和人民意愿的统一。坚持广泛听取中央和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等各方面各领域意见建议,一些地方还探索向社会广泛征求立法意见建议,从立项这一工作源头上发扬民主、科学决策,保证立法工作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在立法计划、规划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会根据人民群众新期待及时增加新的立法项目。比如,2018年7月吉林长春长生疫苗案件发生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研究疫苗管理法草案立项和起草,当年12月即安排常委会会议审议疫苗管理法草案,2019年6月该草案三审通过。在确定监督项目方面,一条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紧扣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环保、扶贫等民生领域确定了执法检查、听取审议相关工作报告、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等50余个监督项目,特别是连续4年将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生态环保领域专项法律实施情况作为监督工作重点,为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

  立法、监督工作中充分听取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人大行使职权的过程,就是体现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过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调研、座谈、论证、评估等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各有关方面对法律案的意见建议。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其反映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直通车”作用。不断完善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工作机制,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一经公布便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190多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约110万人次提出300多万条意见建议,许多重要意见得到采纳,最大限度凝聚了立法共识,体现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为了使人大监督更接地气,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完善监督方式方法,扩大人民群众对监督工作的参与度。例如,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和基层群众座谈会,将实地检查与随机抽查、问卷调查、网络调研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引入“外脑”对法律实施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等。

  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人大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法律需求实际,加强立法和监督,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比如,围绕人民群众对建设健康中国的迫切需求,制定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疫苗管理法、医师法等,修改药品管理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检查传染病防治法、中医药法等实施情况,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医师队伍管理情况和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等,在织密扎牢法律制度篱笆的同时督促有关部门改进工作,打出了一套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立法、监督组合拳。这些工作落实了党中央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法治支撑和保障。

  (作者信春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第 10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1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89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9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17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33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1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89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9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17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33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1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89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9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17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33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1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89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9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17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33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1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89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9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17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33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