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俗话说“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然界的残缺往往产生美的意境,人生也有缺憾,你怎么看待?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题中的观点分析题。在观点分析题中,一般分为正面观点、负面观点、辩证看待的。题干中这句话属于辩证观点。对于辩证观点题,解题思路大致为:表态定性—辩证分析--结合实际--总结升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这道题重点是看待考生对于缺憾的看法,建议积极向上,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二是这种可凸显个人色彩的题,建议讲述自己的故事,提前准备几个自己的事例,包括最遗憾的事、最成功的事、最深刻的事等。
答案解析: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同样的,不是每一个人都享有完美人生。缺憾,是一种常态,是理应坦然面对的存在。
缺憾是人生的试金石。有的人放大了缺憾的负面影响,变得自卑、软弱,不思进取,甚至破罐破摔,结果,这类人真的就成为人生的失败者。而有的人却将弥补缺憾视为挑战自我的良机,在与缺憾的抗争中砥砺自我,塑造自我,最终成就自我。苏轼仕途失意,却造就了一代文豪;贝多芬耳朵失聪,却创造出了伟大的《命运交响曲》;断臂的维纳斯不仅没有因为残缺而影响美,反而拓宽加深了美的意境……
正确对待缺憾,其实就是正视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认识自己的不足,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正确对待缺憾,就是完善自己。知不足然后能自反,有了缺憾就会产生追求的目标;有了目标,就如同候鸟有了目的地,在坚持目标中不断完善自己。正确对待缺憾,就是超越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是在面对一个一个的缺憾中我们超越自己,不再局限于当时当景,而是更加追求高尚的理想和人生。正如毛主席诗句所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说起缺憾,我想到了自己在驻村帮扶中遇到的一件事。在帮扶群众时,有一户贫困户,和我年纪相仿。由于家庭困难,上完初中就开始打工。这个孩子很孝顺,为了照顾父母,一直在附近打零工。他本来有很多外出机会,却都一一放弃。但我在他的眼里却没有看到放弃,从他的嘴里没有听到抱怨,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始终认真面对,每次见到他都是乐呵呵的。就在今年,他刚刚申请到半工半读的深造机会。听到这个消息,我一点也不惊讶,因为我知道,他的人生远不止于此。这个男孩虽然是贫困户,但他为我的心灵“扶了贫”。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面对人生,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全”的精神,“半”的心态,“恒”的目标坦然面对世间百态。“全”的精神,就是始终用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态度去对待人生的每一件事,做好每一件工作。“半”的心态,就是始终用“还有半杯水”的态度去对待发生的一切,始终心怀感恩,乐观面对所有。“恒”的目标,就是无论经历什么,要想真的没有缺憾,那就是始终坚持自己的奋斗目标,不忘来时路,在不断为之奋斗中收获圆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