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近日,因为一幅春节慰问困难户的照片里,出现了茅台酒瓶、平板电视、装修得不错的家居等“违和场景”,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被网友推上风口浪尖。经调查后当地纪委对网友的质疑给予了一一回应,也算有了合情合理的解释。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参考作答】
尊敬的各位考官,下面我谈谈对这一题的看法。
(表明观点)
这件事警醒我们不要怕“老不信”和“说不清”,只要确实是真的,没有身份造假和核查不严,也经过正当程序,没什么说不清的,是能够经得起这种“巧合”扎堆,也能经得起质疑的考验。因为损害公信力的从来不是“低传播素养”,而是造假和腐败,是假丑恶经不起质疑。
(启示)
由一张照片引发的舆情,不仅说明网友的质疑没有错,因为监督是人民群众的权利,对困难户、低保户的资格提出质疑,是行使正当的监督权利。也说明网友的质疑不是多余,敏感更不是“递刀子”,是期待公共资源能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用到实处。
(过渡)
此事最后虽然是一个乌龙,但也给政府单位提了一个醒:在如今互联网信息发达的当下,想瞒过网友的火眼金睛,几乎不可能。遇到质疑,不是不闻不问,也不是一删了事,就事实及时回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是地方政府面对公众的正确态度。
(对策措施)
公众对“贫困”的认知应该“更新缓存图”。随着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完成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战,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阶段,“水涨必然船高”,哪怕依规接受帮助、慰问的困难户也不可能还停留在过去那种食不果腹、家徒四壁的阶段,锅子里只有野菜的“绝对贫困现象”,在中国几乎绝迹,这是中国的巨大进步,大家要及时“更新缓存图”。同时脱贫攻坚的胜利,不意味着没有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体了,有个别群众因病、因灾或者因遭遇个人不幸,而陷入生活困顿,仍需要社会给予帮助。
公众对“贫困”的质疑应该“三思而后行”。对于不符合网民的“想象”的困难户,网民有权利提出疑问,要求职能部门做回应,但是没有权利诽谤、网络霸凌,没有权利“看图说话”“自说自话”。看到一些无法确定的东西,臆想出各种价值不菲,这是对普通人的网络霸凌。困难户也有自己的尊严,接受正常的慰问、关心,是他们的正当权利。平视而不是怜悯,帮助而不是施舍,这是一个社会面对弱势群体时应该有态度。
政府对“贫困户”的帮扶应该“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慰问关系到公帑的用途、社会保障政策的公平性,职能部门也要及时更新认知,做到精准帮扶,及时调整,勇敢面对公众的围观。职能部门需要及时夯实责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财政预算花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以上就是我对这道题目的理解,谢谢各位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