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映入眼帘,他们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他们的科研高度,令人高山仰止,我们很难企及他们的专业水准,但是他们的精神力量具有磅礴的感染力,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心、报国志,也能引领我们构筑精神家园。
激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方能打好精神家园的基础。信心是成功的基础。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都拥有一个共同特质,即信心。从“填补了我国原子弹核理论空白,为氢弹突破做出卓越贡献”的于敏,到“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袁隆平,再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的屠呦呦......正是他们非常人般的信心,才有了国之脊梁般的科研高度。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需要加强个人信心、民族信心、家国信心,拨亮民族精神殿堂的灯火,激发自身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更好铸造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怀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信念,方能构建精神家园的主体结构。信念是一直强大的精神力量,扬起信念的风帆,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就能更好的凝心聚力,敢于攻克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创造一个又一个载入史册的人间奇迹。譬如,于敏甘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张富清战功赫赫,却“60多年来,深藏功与名”,黄旭华在无经验、无技术、无条件的环境中牢记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的嘱托。是敢于担当负责的信念,是保持斗争精神的信念,是直面风险挑战的信念,才让他们走的更远,走向更光辉的未来。
坚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仰,方能搭完精神家园的“最后一块砖”。习总书记说过,“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在你无助的时候给你力量。应该承认,这些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当年建功立业时条件远没有现在优越,遭遇的困难险阻可以想象,但他们“熬”出来了,创造了中国奇迹,是信仰的力量,也是精神的力量。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应该时刻怀有坚不可摧的信仰,构筑润物无声的精神力量,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实际行动,我们必将走的更从容坚定,更富有满足感、幸福感。
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而胜、不打自垮。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飞跃,正是因为有信心、有信念、有信仰。
(来源:八婺观察 作者:陈程 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