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步入“金九银十”,求职招聘又迎来一年中的旺季。当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既不着急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去游学、支教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种做法被称为“慢就业”。我国越来越多90后,尤其是95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所谓的“慢就业”,就是毕业后不着急找工作。应该说,“慢就业”是一个中性词,折射出青年一代的多元择业观,这未尝不是社会包容性发展使然。但另一种现象值得警惕,就是“慢就业”沦为“懒就业”。这种“懒就业”的人,往往会找出恰如其分的借口,有的因为学习或工作压力的消失就漫无目的,将“慢”变成了“懒”,“啃老”度日,更甚至演变成了“不就业”。
原因分析
从其成因来看,有些同学选择的专业跟市场需求不匹配,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还有的是,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败下阵来,被迫选择“慢就业”。近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就业压力增大,“慢就业”现象更加凸显。
对策措施
自己当有准星。无论是选择“毕业就工作”模式,还是选择“慢就业”模式,均应该有自己明确的人生规划。毕竟,芳华易逝,在该打拼的年纪,就应该舍得付出辛苦。哪怕是因为客观条件所迫造成的“慢就业”,也须时刻注重自我充电,为尽快进入职场打下根基。
学校需要改进。设置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兴趣、充分认知自我,搞好职业规划,确有必要。
社会应予鼓励。为毕业生们提供更为可靠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让他们拥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与平台。而家长,也应该尊重子女选择,在他们就业迷茫时多些鼓励与引导。
结尾
总而言之,“慢”可以,但“懒”不行。处于“慢就业”状态的年轻人,须有在“慢”的过程中积攒“快”的爆发力的勇气和责任意识;而处在“懒就业”状态的年轻人,更须勇敢面对挑战,不负青春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