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宣布了我国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其中提出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的国际背景下,中国扩大开放的郑重承诺打消了一些境外投资者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疑虑,给投资者以更加明确的市场预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赞誉。
吸引外资要转向更多靠国际化法治化的投资环境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设施等投资硬环境发生了巨变,原有基础设施水平较差导致企业外部成本较高的状况已明显改变。投资软环境方面,各地在服务外商投资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做法。
但应看到,当前各国都在千方百计吸引高质量外资,制度政策环境已成为国际跨国公司选择投资目的地的重要考量因素,吸引外资必须从过去主要靠政策优惠、靠让利转向更多靠国际化法治化的投资环境。中国近期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承诺,必将激发外资特别是高质量外资对华投资热情。
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也是促进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例如,“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可以使我国经济更充分地融入全球经济,通过开放竞争提高发展质量。再如,“强化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通过产权激励释放社会创新动力、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发展质量的有效手段。又如,“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有利于实现竞争公平有序、市场优胜劣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
坚持问题导向,远近结合改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涉及与投资成本、收益、风险相关的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公共服务、法治诚信等方方面面,改善投资环境是一项涉及多领域改革的系统工程。必须针对突出问题,按照见效快慢,近期和中远期各有侧重,分步骤有重点地改善投资环境。
从近期看,要重点解决投资者最关切、短期能见效的“痛点”问题。关于对接国际经贸规则,鉴于当前国际经贸中的大部分规则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打开国门搞建设,就需要适应和用好这些国际经贸规则。其中,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是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标志,应该抓紧落实。关于增强政策透明度,要在政策制定中更加注重听取相关利益方意见,缩小相关标准的自由解释权,通过增强政策透明度管理市场预期,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宏观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关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针对中小企业、创新企业的结构性减税降费仍有潜力,降低用地、融资等方面的成本还有空间。近年来各地在“放管服”改革上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一些能明显降低企业行政审批成本的改革成果应尽快复制推广,在全国形成相对统一的制度规则,提高企业在不同地区办事的便捷性和可预期性。关于严惩违法失信,要重点打击制假贩假、非法集资、网络欺诈、违法排污等行为,明显提高违法失信成本,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净化市场环境。
从中远期看,要在重点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在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市场体系、加强产权保护等方面久久为功。我国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沿边地区的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吸引更多外资还需要持续加大投入,优化投资硬环境,降低企业外部成本。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尽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有效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择优汰劣功能,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进入。此外,要完善产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坚持公平、效率、平等、平衡原则,健全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和体制机制,发挥产权激励、约束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所长 张长春;《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07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