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10月26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福建省公开《福建省贯彻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生态省建设。
二、深度解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都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高消耗、高污染的模式是行不通的,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必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的迫切需要。总书记强调,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等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秉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保护地球家园的自觉行动。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必须充分发挥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与国际社会携手同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对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必须遵循的六项重要原则,这“六项原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即:(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4)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5)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6)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2018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从“八个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即:(1)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5)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6)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7)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8)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也就是在“六项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和“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
2022年8月18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在人民日报刊文,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十个坚持”。即:(1)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2)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6)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7)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8)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9)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10)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即:(1)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2)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3)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4)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5)“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十个坚持)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全面领导具有“把舵定向”的重大作用。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当好生态卫士,坚持正确政绩观,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今中外有许多深刻教训表明,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必须深刻认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必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是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必须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刻揭示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发展规律,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和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必须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坚决制止餐桌上的浪费,实行垃圾分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
一是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认真贯彻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深化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五个美丽”建设。省领导带头包案抓整改,前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110项任务已基本完成103项、其余7项正持续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正在立行立改。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连续9年与各地市党政“一把手”签订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18个省直部门联合制定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保工作实施方案,全方位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二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分区分类分步推进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或深度治理,完成90%的小型燃煤锅炉转型退出。深入实施碧水工程,深化闽江、九龙江等重点流域和全省畜禽、淡水养殖污染治理,加快水口库区网箱养殖清退,系统推进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治理,完成90%的入河排污口整治。深入实施碧海工程,统筹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岸滩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提水式海水养殖尾水治理,常态化清理海漂垃圾。深入实施净土工程,强化土壤污染风险源头防控,严格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三是全力以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完成“三区三线”(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空间所对应的区域,以及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划定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严格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遏制落后产能反弹回潮和“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出台城乡建设、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福州荣获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厦门、三明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办好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全国低碳日等福建主场活动,积极宣传、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是着力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全省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5年居全国首位。闽江河口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坚持示范引领,全省已有44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县),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覆盖全省过半市县,同时还获评3条全国美丽河湖、3个全国美丽海湾。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严格“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州福山郊野公园、明溪观鸟等3个案例入选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优秀案例。
五是守牢美丽福建建设安全底线。政府、纪检监察部门联动推进城市扬尘污染管控等“点题整治”,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家门口”污染问题,累计公布152批460起典型案例,今年正联合住建等部门重点整治城市餐饮油烟污染扰民问题。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决打击恶意排污、监测数据造假、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办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2512起,《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案件468起,移送涉刑案件53起,挂牌督办82个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环境安全、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增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六是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出台《福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制定《福建省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及《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等地方标准。健全生态环境执法、监测、监管“三联动”机制,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执法成效考评连续8年稳居前三的唯一省份。持续推进三明气候投融资试点、南平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市场化生态激励机制,健全生态保护修复投入、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工作法,不断拓宽“两山”转化的实践路径。
★福建持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
一是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落实能耗控制、产能置换、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等要求。加快行业转型升级,防止落后产能反弹回潮、污染转移、低水平重复建设。整治化工园区沿江建设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
二是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
三是健全降碳减污约束机制。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提升碳排放统计核查核算能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产业,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四是积极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实践,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大量生态产品走向市场,把绿色潜能转化为发展动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福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牢牢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让生态环境质量更优,群众身边环境更美,“清新福建”品牌更靓。
一是全力守好蓝天。强化区域污染协同治理,深化水泥、玻璃、建陶等行业污染综合整治,完成福州、三明、漳州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行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新能源车船推广应用,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