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遴选网 > 省市遴选 > 热点精讲 > 【安徽池州·第5期】为民办实事

【安徽池州·第5期】为民办实事

2022-04-30| 来源:北辰遴选.景明

一、背景链接

2022年2月7日,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在合肥召开。省委书记郑栅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牢记初心使命,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学党史与办实事相结合,以真抓实干作风办好民生实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4月12日下午,全市重点民生工作推进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浩东出席会议并讲话。朱浩东指出,做好民生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政治责任,是落实省委、市委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要求,也是政府履职尽责的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百姓“心头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人民政府为人民,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二、深度解读

★中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这次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首先是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老区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把老区建设好、把英烈后代照顾好,让他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安徽实践

2022年4月6日,省辖市一季度工作点评会议在合肥召开,省委书记郑栅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建立比学赶超制度,形成头尾调度闭环,引导全省上下忠诚尽职奋勇争先,推动安徽跨越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郑栅洁强调,2022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来开展。二季度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六要狠抓为民办实事,力保把信访总量降下去、把群众满意度提上来。从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改起,从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做起,从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实事干起,深化定期接访下访和阅批督办群众来信制度,切实做到来信真批阅、来访真接访、问题真包保、矛盾真化解。

★池州实践

1.全市重点民生工作推进会表述

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浩东强调,要把改作风、为民办实事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梳理、认真查找短板不足,从作风上找原因、提措施,抓紧制定任务单、时限单、责任单,争取省直对口部门业务指导,奋力推动民生工作争先进位。要把各项民生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对照全年工作重点,细化任务分解、加强资金保障,建立“月调度、季考评、年亮相”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要把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落到实处,推进文明创建、基层党建、城市建设“三建同创”,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加强典型引领和宣传,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2.池州市“十四五”规划表述

第九篇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机会公平,持续改善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十九章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有效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积极应对结构性就业矛盾,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万人以上,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5万人次以上。

全力推动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配套衔接,挖掘内需带动就业,加大投资创造就业,稳定外贸扩大就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引导小店经济发展,支持城市灵活就业,拓展劳动者就业新空间。鼓励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统筹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受灾群众、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激发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新一轮“创业池州”行动计划,积极创建返乡入乡创业试点示范县、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青年创业园。

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健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人力资源市场体制改革,实行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制度,着力服务市场主体用工,降低用工服务成本。完善城乡一体服务网络,搭建“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健全就业信息监测系统,加强岗位信息归集提供。建立登记失业人员定期联系和分级分类服务制度。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和矛盾调处机制,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

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侧改革。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机制。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农村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组织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困难人口、残疾人、退捕渔民等参加技能培训。大力发展现代技工教育,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制。注重蓝领工人教育培养,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建设池州技师学院。

第四十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4%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8.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以上,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

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大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质,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提升校长治校能力,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办好国家开放大学市级分校,建设学习型社会。坚持青年优先发展,实施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加快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理顺市、区两级教育管理体制,优化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确保教育资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争创全国第一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布局,推进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年,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县区达一半以上。全面实施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实普通高中控制和消除大班额发展计划,推进池州一中龙头示范校建设,实现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完善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关爱留守儿童学习成长,实施特殊教育能力提升工程,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以上。支持规范发展民办教育,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建设池州教育大数据中心,全面完成乡村和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构建“互联网+教育+服务”智慧教育体系,到2025年,全市智慧教育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发挥池州职业教育集团作用,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市、区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和专业,将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成省内领先的技能型“双高”职业院校。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效衔接,实施产教融合建设行动,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改革,推动建设一批开放式、共享型、智慧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皖江试验区,打造产教融合型城市。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支持池州学院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支持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加强优质特色学科专业建设,适应池州人才需求,引导合理设置学科,支持与开发区、企业、医疗机构等进行创新办学,大力培养各类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实现双向共赢发展。

第四十一章 全面推进健康池州建设

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健康池州行动,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制机制,依托市疾控中心易地建设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健全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优化监测哨点布局,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网络和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全面统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高局部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突出更加精准有效预防,改革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动协调机制,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大疾控”体制,建立左右贯通、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统筹推进传染病、重大疾病、职业病防治。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加强地方病、职业病、出生缺陷等疾病监控能力,强化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管理。依托市人民医院建设市级急救医疗中心和区域紧急救援基地,在景区景点、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分批分步设置急救站点,构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体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健全急危重症患者分级救治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推广远程医疗,建设智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建成市医疗健康数据中心和卫生健康专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布局。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完善公立医院补偿和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深化扩大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建设成果。完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医疗机构用人自主权。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协同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完善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行医保基金市级统筹,提高医保基金市域、县域内支出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占比。落实智医助理一般诊疗费标准和医保补偿政策,提高智医助理使用效率。落实村医保障待遇,巩固村卫生室和村医“空白点”消除成效。

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在滨江新城布局建设一所三甲医院。逐步建设市级检验检测中心、肿瘤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心等。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康复、护理、肿瘤、精神卫生等专科医疗机构。实施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工程,推动市县两级公立医院建设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6个以上。全面改善县级医院设施设备条件,积极支持县级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发展社区医院。通过与长三角地区高水平三甲医院组建医联体、建设专科联盟、设立专家工作室等方式,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力争将市人民医院建设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深入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高标准建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推动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医院。

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实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健全完善中医医疗机构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养生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推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中医药远程医疗服务。推动市中医医院提档升级,逐步建成市域中医诊疗中心。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

加快建设体育强市。完善健身服务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完善平天湖湿地智慧体育公园功能,规划建设滨江生态体育公园、市体育场,建设一批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自行车道,打造“15分钟健身圈”。办好池州马拉松、池州徒步大会等精品赛事,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发展体育产业,开发体育赛事资源,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群众参与度高的体育赛事,推进九华运动休闲小镇打造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体育赛事,构建体育运动休闲体验、体育赛事观赏、体育旅游商品等一体的体旅产业链。到2025年,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群众体育发展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第四十二章 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

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准确把握我市人口发展趋势和老龄化规律,提高人口素质,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体系,健全婴幼儿托育体系。

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推进养老服务由兜底保障向普惠养老延伸。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点,构建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层次清晰、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养老服务网络。实施老年人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工程,完善居家养老支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实施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健全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完成4个县区级失能失智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加速构建“互联网+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模式,培育服务新业态。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产业,做强养老产业主体,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促进老年用品开发,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综合监管制度,建立市级养老应急救援中心,加强风险监控与防控,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引导生育水平适度提升并稳定在合理区间。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建成办好市妇幼儿童医院。建立健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具备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进提供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高质量普惠托育服务,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支持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鼓励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形成基本完善的社区托育服务网。到2025年,实现城市社区托育机构全覆盖。

第四十三章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社会保障对象覆盖面,加大保障层次和力度,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提升基本保障水平。有序衔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构建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相衔接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有序衔接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建立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和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制度,进一步优化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落实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扩大失业保险政策覆盖面和受益面,探索建立多层次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依法参保、覆盖全民。加快落实长三角地区社保转移接续、社保卡异地互认、异地就医结算制度,推进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

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以夯实基本生活救助、加强急难社会救助、完善专项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构建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为有需要的救助对象提供访视照料、心理辅导、社会融入、资源链接等服务。深化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逐步推行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加强社会救助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低收入群体识别和主动发现机制,畅通救助渠道,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实施精神卫生和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提升工程,强化流浪乞讨人员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

提升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健全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基本权益。加强精神卫生和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建成市精神康复福利中心,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深化殡葬改革,建立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制度,建成市生态人文纪念园,完善乡镇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补齐殡葬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强殡葬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殡葬管理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慈善监管机制。推进福利彩票事业发展。

全面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开展双拥模范创建活动,健全基层双拥服务体系,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加强军供站标准化建设,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优抚对象叠加享受公民普惠待遇和抚恤优待,完善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人优抚对象关爱帮扶机制。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凝聚发展正能量。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构建点多面广、服务完备的服务圈。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打造网上理论传播矩阵。用好池州特色党史资源,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陈提升工程,发挥烈士纪念设施功能作用。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充分发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党性教育馆、池州好人馆等平台作用,培育良好家风、乡风、校风、行风,营造现代文明风尚。大力倡导全面阅读,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升农家书屋,推广城市阅读空间,建设书香池州。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加大文艺作品创作力度,聚焦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一批“四个讴歌”重点文艺作品。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市级融媒体中心,促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等)“址”(遗址遗迹)“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特色公园),健全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设施网络。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体系,实施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促进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激发文化产业新活力。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制度,支持合理利用闲置厂房、工业设施等建立文创基地,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消费集聚区。深度挖掘山水文化、诗酒茶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力度。推进“文化+”,引导培育音视频、数字化、体验式等新业态和线上文化消费模式。支持文化企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鼓励争创国家级、省级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品牌。

3.池州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表述

用心用情用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人民至上,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98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760人

【新品预售】2024年12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102件
浏览 173人

【新品预售】2024年10-12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163人

【新品预售】2024年11-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85件
浏览 165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98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760人

【新品预售】2024年12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102件
浏览 173人

【新品预售】2024年10-12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163人

【新品预售】2024年11-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85件
浏览 165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98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760人

【新品预售】2024年12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102件
浏览 173人

【新品预售】2024年10-12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163人

【新品预售】2024年11-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85件
浏览 165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98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760人

【新品预售】2024年12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102件
浏览 173人

【新品预售】2024年10-12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163人

【新品预售】2024年11-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85件
浏览 165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98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760人

【新品预售】2024年12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102件
浏览 173人

【新品预售】2024年10-12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163人

【新品预售】2024年11-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85件
浏览 165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