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疆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新疆遴选·74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遴选·74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04-29|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2024年4月15日,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引领推动新疆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


二、深度解读

(一)理论原点

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规律认识的历史性飞跃,标志着民族工作进入新阶段。

(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千百年来,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始终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铸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

(2)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找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才能使56个民族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使我国各民族永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愿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进对新时代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的认同,需要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这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把握和贯彻落实。

(1)这是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深入人心。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丰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

(2)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100多年来,我们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引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民族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实践沃土,同中国传统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有机统一起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我们党在民族工作领域坚持和运用“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3)这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同时也面临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九个坚持”规律性认识;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十四个强调”;2023年10月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重大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又突出强调,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两个大局”,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重要成果。从历史发展角度提出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历史过程论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规律的深度结合;从共同体角度提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交往联合论与中国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客观实际的深度结合;从方法论角度提出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中国传统辩证思维的深度结合;从治国理政角度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国家理论与中华民族“大一统”演进规律的深度结合。这一系列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论判断,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进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举措。文化主体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内在本质的规定性,主要表现为文化发展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一种文化要具有穿越时空的引领力、凝聚力、辐射力,必须要有其主体性。如果没有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认可,就难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如果没有自力更生的强大文化信心,就没有在选定的道路上走下去的坚定意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唯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简单化古,而是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既不能完全否定传统,走向历史虚无主义;也不能认为只要是传统的就是完全正确的,走向文化保守主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赓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又赋予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新的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强各族群众中华文化认同的内在要求。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回望历史,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莫不是文化互鉴、民族融合的生动实践。正因为历史上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才有了今天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正因为各民族文化的交相辉映,才有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底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关键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各民族树立和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由历史观铸牢文化观,由文化观引领民族观,由民族观拱卫国家观,再以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如此才能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4.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际行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党的民族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紧密相关。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确保党中央文化建设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1)推进理论研究。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教育群众,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入脑入心。要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研究阐释。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2)加强宣传教育。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深化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宣传教育。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课程体系。要加强各族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学段编写课程教材和辅导读本。要开展群众教育活动,在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开展理论阐释、政策解读和故事宣讲。要建设一批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要依托“道中华”宣传品牌,用创新方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

(3)强化共同价值。着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准确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准确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要加强中华民族史研究,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程,编纂中华民族通史,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要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4)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构建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表达体系,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城乡建设规划、重大活动中广泛使用。要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优秀书籍、舞台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美术作品、网络艺术作品。要加大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办好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要全面加强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与共。

(5)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压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正确区分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学术观点,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要严格规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工作,清理查处煽动民族分裂的出版物、标志标识,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要把握国际舆论斗争主动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传播特点的中国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要健全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联合引导管控机制、民族宗教类网站审批管理机制,规范网络社群发展。要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网络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提升网络治理法治化水平。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1)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理论是意识形态的基石。理论研究越深入,对意识形态的支撑就越坚强有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中华民族有自身独特的历史,解析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不能套用西方那一套民族理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

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用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统领和指导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着力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继续推进中华民族通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做好文物古籍发掘、整理、利用工作。注重激发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青年专家学者的培养,为他们把好方向、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鼓励他们潜心钻研、厚积薄发,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2)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二十大后不久,我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命题。今年6月,我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就此作了初步阐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国家的豪迈壮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从党的民族工作来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精神家园构筑必须久久为功。要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

(3)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

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工作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涉民族宣传做得好不好,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形象。必须坚定“四个自信”,积极主动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要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推动中外学术界、民间团体交流互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本单位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二)国家部署

1.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

2024年1月23日,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争朝夕、踔厉奋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努力开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会议指出,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对民族工作也是极其特殊而重要的一年。全国民委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编纂首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写首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举办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打造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创办首个民族文宣品牌“道中华”,制定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指标体系,推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组合拳”,建立了正确民族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开拓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会议强调,全国民委系统要清醒认识民族工作的形势任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深刻领会并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要立足“两个大局”,深刻领会和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要求;立足“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深刻领会和落实“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重大要求;立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领会和落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大要求;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深刻领会和落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大要求;立足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深刻领会和落实“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要求。

会议强调,2024年全国民委系统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进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着力推出一批体现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文艺精品、文创产品、文博展品,充分展现中华文化底蕴和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大力拓展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载体,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积极推动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三个意义”落实落地,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过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大局。高水平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形成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

2.《何以中华》多语种图书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2024年1月12日,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和中国民族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何以中华》多语种图书出版座谈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郭卫平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民族出版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和引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把握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讲清楚“四个共同”,讲透彻“大一统”,讲明白“多元一体”;要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巩固文化主体性,让文化自信成为民族出版的雄厚底气和强大动力,让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要主动服务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围绕“四个大力宣传”和“三个讲清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编纂,四川民族出版社以中文、英文、中英双语、汉藏双语、汉彝双语等五种版本出版。该书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一百件承载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文物,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历程,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内涵。

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国民族博物馆、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出席,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首都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有关单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

3.教育部、国家民委、共青团中央召开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推进会

2023年9月11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共青团中央在云南昆明召开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推进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段毅君,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徐晓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主持会议。

怀进鹏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党的领导、系统推进、团结协作、优化生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体制机制与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工作基础扎实有力,难点堵点稳步破除,育人载体丰富多样,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怀进鹏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在听取新疆党委政府和兵团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扛起使命担当,准确把握铸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提高站位,加强落实,推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再上新台阶。

怀进鹏就切实抓好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各项重点任务作出部署。一是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全过程,把增进共同性作为前提和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既面向民族地区也面向其他地区普遍开展,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有机融合。二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固本强基作用,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计划,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实践活动的引导激励作用,依托各类育人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发挥文化环境的隐性润育作用,立体呈现意蕴厚重、内涵丰富、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全面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发挥网络育人的最大增量作用,通过同步课堂、双师讲堂等推动各族学生“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同读一本书”;发挥广大教师的立教之本作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育人能力。三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指导意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完善体制机制,防范化解风险,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格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王宁在致辞时说,云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次会议在云南召开,对云南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抓好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云南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学习兄弟省份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把学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抓好学生思想培养,播种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抓好教师素养提升,发挥好立德树人主体作用;抓好学校文化建设,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阵地;抓好教育资源开发,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抓好理论研究阐释,加强民族学科、智库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云南贡献。

段毅君指出,教育部、国家民委、共青团中央召开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推进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已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各地民委系统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主动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工作目标深度融合,做好守正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代、东部与西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等五个统筹,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4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36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08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873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5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4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36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08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873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5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4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36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08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873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5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4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36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08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873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5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4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36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08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873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54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