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西藏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西藏遴选·第53期】做优“旅游+”

【西藏遴选·第53期】做优“旅游+”

2023-03-10| 来源:北辰遴选

导言:2023年西藏政府报告指出,政府工作要始终聚焦“四件大事”“四个确保”,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以理念重塑、路径择优、方式创新培优增效,以“八对抓手”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努力实现新突破。报告中的“八对抓手”指的是:夯实“双基础”、着力“双重点”、发挥“双优势”、挖掘“双潜能”、做优“双特色”、强化“双驱动”、扩大“双开放”、筑牢“双屏障”。其中,做优“双特色”,即做优“旅游+”和做优“绿色+”。本期理论热点将围绕“做优‘旅游+’”进行深度解读。

 

一、背景链接

2023年2月20日至2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深入林芝市巴宜区、米林县进行调研。王君正来到巴宜区鲁朗林海,详细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情况。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突出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二、深度解读

(一)什么是做优“旅游+”?

2023年西藏政府报告指出,做优“旅游+”。追求国际标准,补齐短板弱项,丰富产业形态,联动发展高原观光、生态康养、休闲度假、边境游、乡村游、文化游、红色游等,推进“吃住行游购娱”提质扩容、“商养学文体农”深度融合,推进全域开发、全季挖潜、全链协同,力争旅游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中央层面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新论述新要求

1.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强调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2.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总书记强调,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洲的流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3.关于专门就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时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在致“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开幕式的贺信中指出,希望“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以此为契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连相通,为中意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致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开幕式贺信中指出,希望中阿双方以本届“阿拉伯艺术节”为契机,落实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成果,弘扬丝路精神、增进传统友谊、密切人文交流,为深化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持久推动力,为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在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家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在给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中国角”师生复信中指出,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希望更多马耳他师生和青少年积极参与中马人文交流,做文明互鉴的促进者和人民友好的传承者。

4.关于在其他一些重要场合就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论述。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全区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在会见外国元首、在国外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多次强调拓展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如办好中外文化和旅游年、加快互设文化中心、互办文艺演出及展览等,增进民心相通、惠及各国人民。

★2023年1月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工作报告摘编(2023年文化和旅游工作任务)

1.要深刻把握学懂弄通做实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编辑《习近平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摘编》等资料,组织开展“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健全贯彻落实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立足文化和旅游工作特色,组织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创作、展演展播展示等活动,动员群众开展歌舞、曲艺、美术、书法等文化文艺活动,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城乡基层广泛传播。用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旅游办事处等平台,组织文艺演出、展览展示、“中国故事”讲座等活动,让党的执政理念为更多海外民众所了解、所认同。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数字文化建设”“发展大众旅游、绿色旅游、智慧旅游、文明旅游”等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形成优秀成果,为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提供政策支撑、丰富政策储备。

2.要繁荣文艺创作,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实施好新时代艺术创作工程,编制实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2023—2025美术创作行动计划》。完成好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文艺中国”新春特别节目等重大演出任务。坚持线下线上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建立年度优秀作品推荐机制,构建艺术传播推广体系。推动重点文艺院团建设,引导民营文艺团体有序发展,扶持濒临失传剧种戏曲院团,实施全国画院专业建设提升计划。加强文艺理论研究,完善文艺评论常态化工作机制,办好“舞台新观察”“艺海观潮”等评论专栏。

3.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公共文化新空间”行动计划。深化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深入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组织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流展示等活动。加大青少年、老年人、农民工等群体文化权益保障力度。办好“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边疆行、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交流展示等活动。

4.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持续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深入推进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研究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一批石窟寺、石刻文物重大保护项目,启动廊桥保护行动。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工程。加强文物督察和行政执法。制定出台加强文物科技创新政策文件。启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国家重点专题博物馆建设,实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提升计划。实施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推出《中国考古大会》《红色烙印——革命文物的故事》等节目。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推进古籍类文物定级和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存续状况评估、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等工作。继续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深入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加强非遗工坊建设。办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和非遗购物节、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原生民歌节、非遗品牌大会、“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等活动。

5.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促进线上演播发展的政策文件,实施一批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项目,发展数字文化贸易。研究制定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项目管理的政策文件,推进全国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库建设。加快建立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启动第二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开展第三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评选命名新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文化产业园区携行计划。确定一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出一批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扩大实施“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启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研究制定文化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相关政策。加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举办“多彩中国 佳节好物”等活动。研究制定推动文化和旅游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办好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展会。

6.要丰富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推进旅游业振兴发展。配合中宣部开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完善相关政策文件。有序开展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评定复核。推进全国旅游资源普查,推出第一批中国特品级旅游资源名录。统筹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推出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优化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展红色旅游进校园、五好讲解员建设行动,推出一批红色研学新课程、新时代红色故事。推动露营旅游、房车营地、康养旅游、工业旅游、海洋旅游等新业态健康发展。推进智慧旅游“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制定出台智慧旅游城市标准,组织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项目遴选。研究制定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南,推进绿色旅游发展先行区建设。培育评定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举办“文明旅游 擦亮丝路”等活动。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风景道等建设管理,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办好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开展“美丽中国 美好生活”国内旅游宣传推广,组织“城市巡游记”“跟着季节游中国”“我的家乡有宝藏”等专项推广活动。创新开展“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

7.要统筹推进制度建设和执法行动,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发展。修订《旅游安全管理办法》《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网络艺术品经营管理规定》《剧本娱乐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旅游景区管理条例》。实施优秀剧本娱乐遴选推荐计划大赛。完善“文旅市场通”功能,开展电子证照社会化应用试点。实施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工程,启动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深入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规范网络表演、演出经纪活动,组织开展演出市场专项执法行动。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做好假日市场工作。建立健全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推进联合执法行动、重大案件督办。持续推进打击治理跨境赌博旅游管控,动态调整旅游目的地“黑名单”。深入推进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专项整治行动,做好“不合理低价游”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收官工作,整治侵害老年人权益等违法违规问题。

8.要积极推进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服务外交工作大局,办好中西文化和旅游年、“茶和天下·雅集”、“唐诗回响”音乐会、亚洲之光国际艺术节、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中阿艺术家座谈会等活动。实施好“文化丝路”计划,办好“一带一路”手工艺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完善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机制,做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最佳旅游乡村申报工作,推进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着力提炼展示中华文化符号,举办良渚论坛,制定实施中国音乐、美术、茶文化、太极文化等推广计划,实施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实施国外文化人脉工程,建设旅居海外中国文艺人才库、海外知华友华外国艺术家人才库、在华外国艺术家人才库,办好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驻外旅游办事处建设管理,优先推进在中亚五国设立中国文化中心,推动与西班牙互设第二文化中心,办好“海外中国旅游文化周”“天涯共此时——中秋节”等全球统一活动。建立年度重点任务项目库,持续打造“欢乐春节”等品牌项目,将“美丽中国”升级为“美好中国”。举办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沙动漫产业合作论坛,支持世界旅游联盟举办“湘湖对话”。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港澳巩固提升文化和旅游领域国际地位,继续打造 “根与魂”“艺海流金”“情系”等文化品牌。

9.要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文化和旅游领域治理水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完成好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重点任务。做好“十四五”规划实施监测和中期评估工作,统筹推进重大专项规划和区域性规划。加强文化和旅游法治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和文物保护法修订等项目,研究修订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旅行社条例。以培养造就名家大师、高水平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骨干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资金统筹能力,提高资金保障水平,抓好重大基建项目建设。助力定点帮扶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好对口援藏、援疆任务。启动文化和旅游部决策咨询项目,健全文化和旅游经济形势研判机制。完善行业智库体系建设。推进文化和旅游部高校共建工作。推出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推进国际标准制定。启动首批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10.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行业恢复发展。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因时因势动态调整防控措施,精准做好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既要将疫情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最低限度,又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更不能有完全放开、一放了之的想法。要根据中央要求和形势发展变化,结合行业实际、地方实际,及时优化旅行社、旅游景区、公共文化机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等行业防控措施,为恢复发展打牢基础。要持续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加强形势研判、做好政策储备,根据行业恢复发展需要,适时推出新的助企纾困、行业振兴、消费促进等举措,提升行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要积极对接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及时研究推进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举措,推出更多适应国外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线路、服务,切实做好入出境旅游工作。

★2022年6月《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

《意见》决定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意见》提出,要坚持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旅游为民、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创新发展。到2025年,努力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优质供给更加丰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旅游人次大幅增长,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旅游业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

《意见》明确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主要任务。一是注入新内涵,赋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二是打造新线路,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民族地区联手打造更多品质化、特色化、定制化,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到民族地区旅游;三是发展新业态,以当地群众广泛深入参与、游客深度融入体验、东西部市场主体深化合作为切入点,打造新型旅游发展业态;四是培育新主体,推动民族地区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医药资源、特色节庆展会等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成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文体商旅综合体;五是用好新基地,坚持典型示范、创新引领,聚焦旅游城市、景区、乡村,充分发挥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建的示范作用,突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等。

《意见》还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提供人才支撑、营造良好氛围、加强调研指导等保障措施。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

《通知》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牢牢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的规律特点,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让旅游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通知》要求,在旅游发展中,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和空间,保障传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传承群体参与旅游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适应当代旅游需求和旅游所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不断提高传承发展利用水平,持续为旅游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要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通知》明确了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加强项目梳理。二是突出门类特点。三是融入旅游空间。四是丰富旅游产品。五是设立体验基地。六是保护文化生态。七是培育特色线路。八是开展双向培训。

(三)西藏层面部署

★西藏第十次党代会报告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是根、特色是本、文化是灵魂、市场是导向,坚持特色、高端、精品,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旅游营销模式,促进文旅融合、提质增效。加强区内外旅游合作,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和乡村游、边境游、自驾游,提升“冬游西藏”、“文创西藏”、“中国西藏·扎西德勒”品牌影响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全域全时高质量发展,确保旅游接待人次、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文化产业产值翻一番。

★西藏“十四五”规划

推动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全域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文创西藏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动文化旅游创意园区规范发展、提档升级,加快“中国西藏特色文化产业之窗”建设,大力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产值年均增速15%以上。坚持“特色、高端、精品”定位,加快推进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G219沿边大通道、高原丝绸之路、拉萨国际文化旅游城市、林芝生态旅游、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等建设,加大旅游文化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新有利于农牧民广泛深入参与的业态模式。强化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智慧旅游发展,优化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功能,提升驿站、民宿等标准化水平,建设自驾车营地、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加强区内外旅游合作,探索联合打造跨省(区、市)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旅游文化产业优质全域全时发展。

★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旅游综合发展规划

1.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西藏旅游业规模稳步扩大,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5763.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25.96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2.3倍和2.4倍。2018年,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产业实力显著增强。

一是创新融合打造旅游产品,产品效益更加凸显。大力推进以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国家级重点产品打造,巴松错、扎什伦布寺、雅鲁藏布大峡谷5A级景区成功挂牌,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被评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藏山南玉麦线等列为十条中国“西部行”自驾游精品旅游线路之一,拉萨拉鲁湿地名列首批10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之一,拉萨市城关区、当雄县、林芝市鲁朗景区管委会、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入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拉萨市尼木县卡如村、山南市错那县麻麻村、林芝市波密县巴卡村、日喀则市亚东县上康布村、昌都市江达县岗托村、那曲市尼玛县文布南村、阿里地区札达县扎布让村等30个村庄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林芝市波密县入选60个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名单,林芝市获评“2019年中国避暑旅游样本城市”。积极推进康养旅游、绿色旅游等自治区级重点产品打造,拉萨市达东村、羊八井蓝色天国、甘露曲秘藏药浴获评首批自治区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林芝市墨脱生态旅游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波密岗云杉林旅游区(含古乡湖)获评首批自治区级绿色旅游示范基地。

二是旅游建设与宣传并进,品牌效益更加凸显。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安排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共计25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安排旅游宣传资金2.2亿元,用于深入开展全区旅游宣传推广。召开中国(西藏)-尼泊尔旅游联合协调委员会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会议。举办第三届、第四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发起成立“中国唐竺古道国际旅游联盟”,联合成立“中国G219旅游推广联盟”,联合对口援藏17省(市)成立“客源援藏旅游推广联盟”。围绕“人间圣地·天上西藏”“地球第三极”等旅游品牌的打造,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旅游推广联盟会议。

三是旅游事业产业两手并抓,社会效益更加凸显。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区合力推进旅游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西藏自治区旅游改革发展推进组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意见〉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带动2.15万户、7.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圆满完成旅游带动7.2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2020年,乡村旅游接待1061万人次,收入达到12.17亿元;全区旅游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达12.99万人,23万人次,实现总收入9.29亿元,人均收入达到7151元。

四是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生态效益更加凸显。西藏旅游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工作,有力确保了西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

2.发展不足

一是旅游融合发展程度不足。西藏旅游业从行业自循环向开放协调发展转变,体现了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特点,但旅游业与文化、农牧业、交通、体育、健康等融合发展程度仍有待提升,“旅游+”“+旅游”综合发展合力有待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健全。

二是品牌项目综合效益不足。西藏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与国内其它省区相比,品牌项目仍然较少,综合效益相对较低,创建高等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品牌意识较为不足,旅游接待服务品牌项目发展仍存在区域布局不均衡问题。

三是投资主体意愿实力不足。西藏旅游社会资本投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多元化资本市场合作水平仍相对较低,旅游企业总体上仍存在“小散弱”问题,优质专业资本与实力品牌企业进入西藏的意愿力度仍相对较弱,旅游招商、投资促进、项目退出等环节的有关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四是人才队伍能力水平不足。全区旅游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但仍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尤其是缺乏高端管理人才、乡村旅游人才、旅游公共服务人才。旅游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手段有待创新。

3.发展机遇

一是双循环发展格局确立后的市场前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新阶段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达到1万美元,人民群众旅游消费能力大幅提升,国内旅游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将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格局。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开放度高,在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促消费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双循环格局确立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是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明新时代西藏旅游发展方向。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围绕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对“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做出了重要部署,是西藏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与战略支撑。“十四五”时期西藏旅游发展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必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并承担更加重要责任。

三是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持续建设。西藏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相关顶层设计落地实施,园区建设、对外投资相关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口岸建设、互联互通相关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国际贸易、投资洽谈相关经贸平台成果显现,持续推进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十四五”时期西藏将继续加快推进“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步伐,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推进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

四是旅游科技手段持续创新。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更加突出,对旅游产业创新和旅游经济增长将产生更加深刻影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将形成更加强大的创新驱动力。西藏旅游发展应加快符合实际、科学前瞻的关键技术创新,抓住5G、超高清、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新业态,鼓励创业创新。

五是互联互通的交通格局持续健全。“十四五”时期,全区将继续加强铁路、公路、航空、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进出藏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构建以铁路、高等级公路和运输机场为骨干,普通国省道为主体的区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新建一批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随着进出藏公路快速化集成加快,定日、隆子、普兰、亚东等机场的规划选址、贡嘎机场的扩建,西藏的交通格局持续优化。“十四五”期间拉那高速、拉日高速全线通车、拉林铁路通车、加开加密西藏与内地航线,对西藏的旅游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川藏铁路的全线修建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建设川藏铁路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川藏铁路在未来开通,西藏将会进一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西藏将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从而充分释放西藏经济发展的活力。

六是G219沿边大通道战略地位上升。新G219具有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重要意义,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新G219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等方面的地位将持续提升,旅游发展将发挥积极重要作用。2020年12月5日,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的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共同成立了“中国G219旅游推广联盟”。新G219在西藏境内全长3200多公里,占全线三分之一,对西藏自治区稳固国防安全、加强与周边省区联系、推动沿路经济发展、旅游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具有重大意义。

4.面临挑战

一是旅游发展环境面临复杂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期、全球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持续影响期。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幅放缓,旅游增长势头有所减弱,新冠疫情造成全球旅游业短期停摆,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生态发生重大变局。虽然2020年下半年之后国内旅游市场快速恢复,但“十四五”期间旅游发展特别是出入境旅游仍会面临诸多环境变化和不确定因素。由于国际旅游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增加,西藏的国际旅游市场将受到显著的影响。

二是地域海拔高、旅行费用高、时间成本高的制约影响仍长期存在。西藏海拔高、含氧量低,自然气候、地理地质环境复杂;区位偏远,属于高高原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薄弱,交通和物资成本较高,所产生的旅行费用高;区域广袤,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点多线长面广不集中,旅行花费时间较长。

三是与周边省区旅游竞争的压力。四川、云南、青海等周边省区的旅游资源与西藏相近,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品牌宣传营销、旅游经营组织模式、旅游人才集聚程度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在茶马古道、唐蕃古道、香格里拉、横断山区等优质品牌的开发运作上,西藏与周边省区都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西藏缺乏地理优势,处于区位竞争末端,只有确立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优势,合作才会大过于竞争。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6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6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6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6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6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