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们要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2020绵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安排部署,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旅产业既融合三次产业,又连接供需两端,事关国民经济循环、人民群众福祉。绵阳市文旅产业从新的发展起点起跑,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已经具有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良好基础。2019年,绵阳市旅游收入721.54亿元,增长11.4%,旅游人数7414.84万人,增长16.16%,均位居全省前列。但绵阳市长期存在的资源转化能力不强、都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不足、文旅市场活力不旺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国内文旅产业恢复发展、加速转型的背景下,需要我们顺势而为、借势而进、乘势而上,按照“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要求,对绵阳市文旅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再审视,把文旅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建设西部文化强市旅游强市。
一要优化发展格局。要按照绵阳市委提出的构建“一个核心枢纽、三条精品线路、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要求,深度对接全省“一核五带”总布局,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这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绵阳市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我们要围绕构建文旅经济发展新格局,精心编制好“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精心谋划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文旅项目、改革事项和政策措施,支撑带动全市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要深化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在三次产业领域的总体融合。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物态化、活态化和业态化,把提升文化品位贯穿到旅游业全过程。把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来抓,发展“旅游演艺”“旅游文博”“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健康”等一系列个性化专业化旅游业态。积极培育融合主体,既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也要打造示范园区、精品景区等空间主体。
三要推进项目建设。梳理三条精品线路节点性文旅项目,加强项目包装储备,开展补链强链招商,引导更多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向三条线路沿线聚集,形成新的产业增量和消费热点。抓好项目分类管理,在建项目要挂图作战,精准施策,促进早日竣工投运;签约项目要加强跟踪,争取早日落地建设;建成项目要积极创新运营模式,最大限度发挥项目效益。
四要聚焦品牌建设。持续着力打造“李白故里·华夏诗情”“白马西羌·民族风情”“三线记忆·革命激情”三大文旅品牌,做靓绵阳的“风、雅、颂”。以此为主线,构建以区域品牌、特色品牌、细分行业品牌为支撑的多层次品牌体系。用好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七条奖补政策,培育更多的天府旅游名县、文旅特色小镇、5A级景区、国省级旅游度假区。要借力网红主播、网络大V,借力新锐平台、新兴媒体,把绵阳的好山好水、风土人情推介好、营销好。
五要抓好区域合作。绵阳市文旅资源丰富,但分散在不同县市区,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特色。对内要通过资源整合、线路串联、产品和服务组合,打造跨区域主题文化旅游产品,构建系统化、整体化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对外要深度参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藏羌彝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主动融入大九寨、大熊猫、大蜀道等全省文旅品牌联盟。
(作者:代宏,来源:学习强国四川平台,北辰遴选睿哲整理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