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10月28日,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集中展示大会在济南举行。大会以“人才引领创新 开放赋能发展”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促进山东与海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合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汇聚人才力量。省委书记林武出席大会并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主持,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宇燕出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吴秀章致辞。
二、深度解读
★做好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
做好人才工作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总书记指出,只要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优势,我们国家的发展事业就大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后,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为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必须按照既定部署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做好人才工作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必然要求。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和显著优势。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现在,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现重大突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应用研究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为我们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放眼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机遇,国际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我们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着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
做好人才工作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总书记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延安时期,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提出对知识分子“要抢,抢得慢就没有了”,数以万计的爱国知识青年奔赴宝塔山下。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向广大知识分子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创造出“两弹一星”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研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启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也是一部凝聚人才、成就人才、壮大人才队伍的发展史。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坚持人才为本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使中华大地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如何全面贯彻人才工作的实践要求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践证明,党的领导越是坚强有力,人才事业就越能蓬勃发展,人才优势就越能充分彰显。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增强广大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激励他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聪明才智。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研选题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总书记指出,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要支持和鼓励广大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要建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调集领军人才。要发挥国家队作用,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总书记坚定指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要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人才是培养出来的,更是用出来的。总书记要求,用好用活人才,大胆使用青年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要坚持以用为本,精准高效配置人力资源,确保人才得到最佳配置、发挥最大效能。要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当主角。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完善科学家本位的科研组织体系,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要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四唯”现象,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要向用人主体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要积极为人才松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完善人才管理制度,赋予广大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把他们从科研管理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总书记指出,必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要重视解决人才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安身、安心、安业。要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有关情况
本届大会以“人才引领创新 开放赋能发展”为主题,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乡村振兴、经略海洋等重大战略,搭建人才对外交流合作的高层次平台窗口,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才来鲁创新创业。自4月19日大会启动以来,全省各级各单位组织人才活动120余场,参与活动人才总量超过24.4万人,吸引1.2万余名高层次人才来鲁对接交流。签约引进人才1236人,其中顶尖人才47人、领军人才921人、海外人才268人。签约项目287个,计划投资金额146亿元。是我省近年来层次最高、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一次人才活动。
一是主动融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精准摸排人才需求10万余个,梳理重点产业技术需求300余项。聚焦现代海洋、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支持高校联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成立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举办平行论坛,横向打破高校学科壁垒,纵向贯通学研产,积极引入省外海外优质科教资源。组织山东科技大市场、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大会活动,承接成果转化、跟踪项目落地,目前山东科技大市场已入驻科技服务机构751家、企业4.5万家,预计今年市场交易额将超过10亿元。
二是突出让人才唱主角。注重发挥顶尖人才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邀请60名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学术机构院士参加集中展示大会,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作主旨演讲,与会院士积极为山东发展把脉会诊、建言献策。针对各类人才搭建多样化活动平台,举办泰山·攀登论坛、青年人才国际化培养论坛等活动,为人才提供更多交流洽谈、成果展示机会。支持人才来鲁创新创业、服务基层,举办9场产业链产学研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累计培育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三首”新产品3500余项;组织23名院士、19名高层次外国专家开展山东行系列活动,助力地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是积极扩大高水平人才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创新促发展,大会期间,各级各部门赴美国、英国、日本等8个国家(地区)和9个省(区、市)开展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海外分赛、“齐鲁之约”等13项主题人才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1万人,吸引1万余名高层次人才到山东对接交流。依托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港澳山东周”等重大活动平台,举办“人才引领 创新驱动”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对话会、2024鲁港科技创新合作大会,推动人才科技交流合作。集中展示大会吸引了23个国家(地区)的300余名海内外专家人才代表来鲁参会,国际化程度创历届大会活动新高。
四是创新宣传展示山东人才发展生态。首次举办“人才引领发展成果展”,精心策划16市人才生态展,在“大众·比邻”元宇宙空间打造线上展厅,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面展示山东在人才引进、项目对接方面的丰硕成果。在集中展示大会上系统推介山东科技大市场、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高等教育共同体,发布“揭榜挂帅”重点项目榜单、“四链”融合发展研究报告,全面展示山东人才政策环境,吸引各类人才来鲁创新创业。截至目前,大会各类媒体报道7100余篇,其中中央媒体1200余篇,阅读点击量800万次。
★山东在吸引集聚青年人才方面主要举措
今年以来,山东借助大会系列活动营造的良好氛围,多措并举做好吸引集聚优秀青年人才来鲁创新创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大力吸引集聚青年人才。一是健全完善省市县协同、分区域服务、人才专员对接的网格化服务重点用人主体的工作机制,支持各类用人主体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力度。二是建立省级人才岗位需求定期发布机制,依托“海洽会”智慧云平台主动推介人才需求岗位和配套政策,4月大会新闻发布会以来,先后集中发布青年人才引进优质岗位超过21万个。三是加大引才活动组织频次,以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主体,先后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举办“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名校师生城市行”等引才活动超过800场,线上同步开展“百校千企”人才对接活动,形成人才需求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此外,各市在持续举办如“人才招引大会”“蓝洽会”等青年人才交流活动的同时,全面推进青年人才发展“微生态”建设,积极构建符合青年人才特点、适应青年人才需求的就业、创业“小环境”,着力解决人才安居、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让更多青年人才选择山东、创业齐鲁。前三季度,全省共引进青年人才63.57万人,同比增长6.3%,其中博士4053人,同比增长13.8%,青年人才来鲁留鲁持续保持高质量增长态势。
全面加强博士后引进培养。一是加快推进博士后招收平台建设,布局新兴、重点产业领域新建6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85个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平台的载体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二是加大博士后引育优质岗位、培养政策的宣传推介,先后统一发布全省博士后招引岗位4000个、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岗位510个,创历史新高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重点城市组织博士后“齐鲁菁英”招聘活动,收到显著成效。三是发挥“以赛聚才”作用,连续第6年举办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持续发挥“以赛聚才”作用,吸引来自23个国家(地区)的1290个项目报名参赛,280个项目正在对接落地。四是在济南、烟台建设省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完善支持博士后创业成果转化落地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引导更多海内外博士后在山东创业。截至目前,全省新招收博士后2112人,同比增长26.2%。其中,“双一流”高校博士毕业生占比达到49%。
着力提升留学人才引育质效。一是抓住近年来海外留学人员趋向回国的有利时机,深入实施“海归英才汇聚计划”,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海聚山东”“海创山东”“海川学堂”“海悦联谊”等留学人才交流对接活动50余场,吸引超10万人次留学人才参与。二是组织举办“海创人才齐鲁行”活动,来自20个国家、地区的近200名海外留学人才携创业项目与省内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展对接交流,已达成合作意向47个。三是组织实施省政府非教育系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举办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论坛,畅通我省优秀青年人才赴外研修、留学渠道,加快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人才,120位青年学者将获省政府资助赴外访学。
★山东如何布局重点产业领域配置创新要素
近年来,山东聚焦重点产业、关键领域,不断优化人才发展战略布局,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创新力度,精准配置要素资源,充分释放人才引领发展效能。
一是着力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全力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以海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三大领域为重点,加快济南“一廊二区一城”、青岛“三廊”核心区布局,统筹实验室、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领军企业等人才平台载体布局建设,打造全球开放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布局淄博、烟台、潍坊、威海等4市作为首批人才集聚节点,与济青联合打造人才高质量发展轴带。开展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分别在16市选取1个有条件的县(市、区),因地制宜探索县域人才集聚、产才融合的新路径新机制。
二是深入推动“四链”融合发展。创新实施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构建“1241”支撑体系,建立“四链”融合监测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加强和推进融合工作。面向海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448家重点单位,联动征集人才引进、培养供给、技术攻关等各方面需求4.3万个,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科创资源精准配置行动。围绕加速推动人才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打造山东科技大市场,累计培养技术经理人7997人,常态化举办“技术经理人山东行”活动,深化实施“金润工程”,累计发放“人才贷”109.81亿元,提供“人才险”80.11亿元,通过“人才板”助力204家人才企业挂牌、实现融资5.72亿元。
三是布局建设高等教育共同体。支持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牵头,建设现代海洋、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加强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组织推进科技创新、有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创新要素在人才、教育、产业、创新各链条之间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提升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截至目前,4个共同体已与49家省外高校院所、47家省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31人,预计年内将新建新兴专业15个以上,破解关键技术20项以上、实现成果转化交易额5亿元以上。
四是聚焦重点领域实施泰山人才工程。突出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等,推动向重点领域倾斜,明确了学科、产业2大类62个关键领域,通过实施配额制、团队专项、蓝色人才专项等给予重点支持。近两年遴选的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中,属于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学科平台人才占比达到70%,属于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人才占比达到77%。
★山东服务人才方面情况
山东自古以来就有尊贤爱才的传统,坚持精心引才、悉心爱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让人才在山东创业放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在全国率先构建省级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突出精准高效、保障有力,打造以“山东惠才卡”为标志的“惠才山东”服务品牌。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标准,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8个方面进行规范,简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首批凝聚90家机构,同步建立产业子联盟、各市分联盟,打造“1+16+N”的“政府+市场”服务联盟体系,延长人才服务链条。
在优化服务生态方面。一是集成优质资源,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省级惠才卡+16市人才卡”服务机制,实现人才服务省市协同。高层次人才持“山东惠才卡”可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人才安居等29项公共服务,以及金融理财、知识产权等45项社会化服务。二是整合服务力量,为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服务窗口+服务专员”工作机制,打造立体式、多样化服务场景。在全省设立196个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属窗口,“一窗受理”高层次人才办事需求。建立1.3万余人的服务专员队伍,“一对一”为人才提供帮办代办等服务。三是搭建数字平台,为人才提供便捷化服务。推出高层次人才服务码,建设“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集成人才待遇兑现、人才项目申报等需求事项,让人才享受“一站即达、一键办理”的服务新体验。
★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集中展示大会主要精神
10月28日上午,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集中展示大会在济南举行。大会以“人才引领创新 开放赋能发展”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促进山东与海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合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汇聚人才力量。省委书记林武出席大会并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主持,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宇燕出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吴秀章致辞。
林武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加强人才引育创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了良好条件。当前,我们正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深入推进“三个十大”行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着力塑造“十个新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新时代的山东,呼唤人才也将造就人才,渴求人才也将成就人才。我们将聚力重大战略实施,持续拓展人才发展空间;聚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打造人才创新平台;聚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厚植人才成长沃土;聚力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持续优化人才乐业环境。诚邀各方人才关注山东、走进山东,为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出谋划策、贡献智慧,与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相互成就、共创未来。
吴秀章在致辞中指出,山东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也是人才大省、创新大省。这次大会是山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是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的实际行动。希望山东加快培育“人才创新创业”的丰厚沃土,搭建“人才赋能成长”的载体平台,优化“近者悦、远者来”的发展生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一如既往支持山东发展,积极为人才在鲁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助力各类人才在山东逐梦远航。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作主旨演讲。
三、实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