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全部由主观题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可提前交卷)。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定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 * * 严禁折叠答题卡 * * *
一、案例分析(2题)
材料1:2021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要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材料2:呼伦贝尔是一片黄金区域,素有“北国碧玉”“绿色净土”之称。这里面积达25.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之和。有着大兴安岭森林、呼伦贝尔草原,以及繁多的河流、湖泊、植物、动物等资源。
初秋的呼伦贝尔,碧空如洗,肥沃的黑土地丰收在望,远远望去金黄一片,好似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极目远望奔驰的骏马、安静的牛羊以及萦绕在蒙古包上空袅袅的炊烟都带着天地间的灵气,宽厚而恬静。而这美丽景象的背后是呼伦贝尔市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在2021年频繁光顾的雨水滋润下,呼伦贝尔草原植被繁茂、山花绚丽、牛羊肥壮。“今年草原雨水充足,草长得好,牛羊膘情也好,又是个丰收年。”望着自家的羊群,鄂温克旗伊敏苏木牧民斯青巴特尔说道。
据了解,2021年年初至7月20日,呼伦贝尔市平均降水量为311.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8.1%,较去年同期偏多97.5%,降水量居历史同期第二位。根据遥感植被监测显示,7月上中旬,呼伦贝尔市草原区植被长势良好,是近7年里植被长势最好的年份。
牧草呈现出的良好长势,虽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更与呼伦贝尔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密不可分。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实施草原、森林、河湖、湿地、黑土地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湖面面积稳定。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严格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人工草地种植面积不断加大。森林蓄积量保持稳定,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任务全部完成。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国家公益林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实现“双提高”,土地涵养水源能力显著提升,为草原植被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呼伦贝尔市全面加强草畜平衡区、禁牧区监督执法力度和破坏草原行为打击力度,始终保持打击非法破坏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得到缓解,草原退化问题得到明显遏制。
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7月上中旬,呼伦贝尔市牧区66.4%的区域植被长势高于近5年的最高值,35.4%的区域高于近10年的最高值,30%的区域高于近20年的最高值。其中,鄂温克旗优于近20年的面积最高,达到42%,陈旗为37.5%。此外,草原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明显增加,特别是草原保护修复区,补播的多年生草种长势较好,部分沙地治理项目区播种的草种明显高出沙障高度。
材料3:多年未见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驼鹿现身鄂温克旗维纳河林场,乌兰诺尔管护区内出现了8匹狼成队而行的景象,呼伦沟地区的野生黄羊种群由最初的8只繁衍到60余只,内蒙古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头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头秋沙鸭……
野生动物重新活跃、种群逐年扩大,这些都得益于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直以来,呼伦贝尔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良好的自然环境,为更多的野生动物及鸟类提供了充足食物,创造了理想的栖息、繁殖场所,让其自然生息繁衍,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续性,促进生态平衡。目前,呼伦贝尔市共有原麝、紫貂、貂熊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0余种,黄檗、水曲柳等8种野生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每到候鸟迁徙的季节,近1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光临保护区,所发现鸟类种类累计超过200种,每年来此栖息的列入国家保护的鸟类数量有上万只。
林业和草原部门组织开展打击各类破坏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检查行动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材料4:在海拉尔区六二六小河新桥市场段、成吉思汗广场段的河道沿岸,数名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沿着河道清理水面漂浮物及各类生活垃圾,引导市民自觉养成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抓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这个契机,以创促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擦亮了美丽富饶和谐安宁呼伦贝尔的生态底色,厚植了绿色发展新优势。
坚持精准施策,着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并持续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果。2021年1-6月,内蒙古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4.8%,呼伦贝尔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9.4%,稳居全区首位。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持续深入开展碧水保卫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完成“万人千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水十条”考核任务。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不断健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联动监管机制,加强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监管工作,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金属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人民,守绿护水也逐渐成为呼伦贝尔市各界的自觉行动。该市发改委建立能耗“双控”调度会商机制,加强用能管控、监测和预警,呼伦贝尔市能耗“双控”形势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一季度“双控”目标实现“由红转绿”。该市商务局成立绿色商场创建先锋队,引领全市商场对设施设备进行节能技改,增加绿色环保产品的使用,有效降低资源浪费。该市交通局大力推行“绿色公交、环保公交”建设,加快淘汰高污染老旧营运车辆,实现绿色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2018-2020年呼伦贝尔市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17辆,占呼伦贝尔市更新公交车总量的54%。
如今,呼伦贝尔水丰、绿茂、树成林草成片的大写意生态场景已经显现。“两山”理念正指引呼伦贝尔经济社会绿色变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不断推进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绘就呼伦贝尔美丽富饶和谐安宁的美好画卷。
材料5:今年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保持“双减少”;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