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青海遴选网 > 省市遴选 > 热点精讲 > 【青海·第35期】文化强省

【青海·第35期】文化强省

2022-06-20| 来源:北辰遴选·初尘老师

一、背景链接

4月13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在省委宣传部调研座谈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做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6月1日,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聚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启动以“非遗保护 你我同行”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着力围绕“四个一”,推动宣传月活动深入开展,扎实有效。

6月6日,西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瑞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力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6月8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大南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推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宣传贯彻工作。他强调,要聚焦党代会提出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精心组织好学习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两中心一平台”作用,推出有内涵、高质量的融媒体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各族群众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鲜活场景。要坚持面向基层、热在群众,广泛开展深入基层群众的宣传宣讲、文艺文化活动,推动党代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省各地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展示近年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6月17日,副省长杨逢春主持召开省文物保护和展陈中心项目协调会,听取项目前期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困难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二、深度解读

(一)中央精神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

1.取得成绩

我们党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工程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通过实证和研究达成共识。

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2.重要意义【为什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

3.具体要求【怎么办】

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

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要充分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历史和考古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二)基本内涵【是什么】

文化:作为精神标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物保护:是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中国登录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2处。国家核定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50处。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46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处,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宣传思想工作:一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始终把理论建设作为根本建设,把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宣传工作第一位的任务,坚持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学习教育就深化一步。二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鼓励和支持媒体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弘扬社会正气、传播先进文化,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时效性和公信力。三是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四是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出群众欢迎的精品力作,满足人们文化需求。

意识形态:哲学范畴词汇,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而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文旅融合:指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重组,逐步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与过程。文旅融合是一种互动的要素资源的整合文化、旅游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相互结合后,通过交叉渗透和整合重组,突破原有的产业领域,使产业边界收缩、模糊或消失,共生共赢而形成新的文旅产品业态和产业体系。

全国文明城市:简称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中国大陆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

(三)重要意义【为什么】

1.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品质,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源泉,是做好价值引领的根本,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

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历史的传承)

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时代的需要)

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未来的召唤)

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强调“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不竭精神动力。”这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创造、实现文化自强的目标追求,对于青海更好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更好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意义重大。

2.宣传思想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3.文旅融合

(1)有利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文化是旅游的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依托充满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全过程,实现旅游形式和文化内容统一,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有利于凸显旅游产品特色,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区域形象全面提升。旅游吸引力强,旅游品牌知名度高的地方,都是有独特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的地方。发展文化旅游能够向游客充分展示厚重文化、秀美山水、淳朴民风、发展活力和新时期的崭新风貌。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加快融入世界,从而有力地推动对外交流合作。

(3)有利于优秀文化弘扬传承。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也是对文化的抢救、传承和弘扬的过程。

(4)有利于文化产业加速繁荣。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大众的交流方式,必然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可以创新文化形态,丰富文化内涵,加速文化繁荣。

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是统筹推进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可以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可以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激发全市人民形成和保持争先向上的精神状态;可以为市民群众办实事,使广大市民群众得实惠,形成政府亲民、市民拥政的良好互动局面。

(四)重要表述【怎么办】

1.2022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设立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好长江、黄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青海园区,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文物考古工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文艺工作者多创新、出精品。继续做好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科学、档案史志等工作。精心办好环湖赛、省运会、全民健身大会等活动,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积极备战杭州亚运会、全国冬运会。

2.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目标: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依法治省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国家安全战略要地作用更加彰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更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青海文化形象将更具感染力、亲和力。

具体任务:坚定不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举思想旗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引导各族群众深刻感悟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和人格力量。持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浸润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落实好国家荣誉功勋表彰奖励政策,培育选树宣传先进典型,不断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创新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向上向善、奋发奋进的文明风尚。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青海。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创新开展志愿服务。加强诚信青海建设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争创更多全国文明城市。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强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宣传教育,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激浊扬清,深化“扫黄打非”工作和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强“清朗网络”建设,全面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

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城乡区域文化融合发展。推进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及长征、长城、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挖掘河湟文化、昆仑文化厚重积淀和丰富内涵,提升影响力。推进青海文明探源、优秀民族文化等领域研究,提炼展示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的青海精神标识,打造“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化符号。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繁荣发展。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在总结发展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上展现新作为。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健全现代特色文化产业体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加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好发挥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作用,打造全国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

(五)对策措施【怎么办(2021年青海文化推进大会)】

文化建设的内容不仅仅在于文化设施、载体和活动开展,更重要的是人的教化和道德培养,最终支撑国家治理。我们要站在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看待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让文化成为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站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高度,响应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时代召唤,更好感悟“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为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兴业,让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之路,夯实文化根基、丰富文化底蕴。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始终让文化滋育青海的生命力、催生青海的凝聚力、激发青海的创造力、培植青海的竞争力、彰显青海的影响力,不懈淬炼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不断凝聚青海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越是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越要在千帆竞发中立主导、在百舸争流中立主流。我们要高举思想旗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各族群众深刻感悟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和人格力量。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持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力、浸润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全省上下担当新使命、建功新时代坚定主心骨、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

(六)领导要求

1.信长星要求【宣传思想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筑牢思想根基,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让拥护“两个确立”发自内心,把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实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发展之问,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凝聚奋进力量,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把握好导向、策划好内容、掌握好方法,把正确导向贯穿舆论宣传各环节,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引领人生航向,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作为基础工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持之以恒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文化自信,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继承弘扬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聚焦青海改革发展稳定,创造更多精品力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旅游融合。传播青海声音,贴近基层,深入群众,讲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的生动实践,传递全省各族人民的真挚情感,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浓厚氛围,凝聚全省上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2.杨逢春要求【文物保护工作】

省文物保护和展陈中心,是“十四五”省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之一,对于推进青海文明探源研究,发挥文物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和全省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提高站位、同向发力,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如期开工建设。

要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发挥专班力量、落实各自责任,集中精力、挂图作战,抓突破、抢时间、赶进度,加快项目预审、环评、可研、设计等前期工作,尽早促成项目立项审批。要深入研究、精准精细,确定建设内容,优化项目设计,加强科学论证,注重质量安全,确保项目高标准规划、高品质设计、高质量建设。要紧盯目标、用心用力,发现什么问题、逐一解决什么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强化要素保障,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3.王大南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媒体融合)】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描绘了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宏伟蓝图。要聚焦党代会提出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精心组织好学习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两中心一平台”作用,推出有内涵、高质量的融媒体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各族群众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鲜活场景。要坚持面向基层、热在群众,广泛开展深入基层群众的宣传宣讲、文艺文化活动,推动党代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代会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的部署要求,提高传承保护利用的质量水平,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熔炉。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凝聚起全省各族人民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的强大精神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4.陈瑞峰要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聚焦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力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要坚持不懈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强化感恩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开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忠诚核心、维护核心、拥戴核心。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法治建设,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要创新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教育管理一起抓、实践实事一起抓、城市乡村一起抓,深入开展全民“清洁家园”专项行动,不断深化“五大创建”工作,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守正创新、行稳致远。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文明实践为核心,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健全完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要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工作,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繁荣文化事业,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河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加快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统筹抓好网络行为规范、网络生态治理、网络文明创建,全面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提升全社会网络文明素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地区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巩固防控成果,把疫情防控中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把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提升起来,丰富和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生动实践。要坚持对标对表,学好用好文明创建操作手册和指标体系,加快补齐短板弱项。要强化督导检查,加大暗访曝光力度,有力推动工作落实。要加强能力建设,着力培养“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俱佳的工作队伍,练就管用有效的真本领,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最新部署要求,持续巩固创建成果、拓展创建领域、提升创建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成效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坚实保障。要在统一思想认识、抓好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姿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推进各项工作,推动西宁文明城市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迈进。要在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上下功夫。切实把创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优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要求,对标指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逐项抓好落实,努力在创新载体上出思路、在具体措施上出实招、在培育特色上见成效。要在提升工作能力、凝聚工作合力上下功夫。要认真贯彻全市能力建设推进会精神,扎扎实实把创城工作抓出新成效。加大督查力度,坚决防止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推进创城工作落细落实。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形成“全民参与、全域创建、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三、实战应用

问题1:

近期,青海省博物馆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有关精神,为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有效进展。假如你是省博物馆组织人事处工作人员,请结合材料,谈谈下一步应如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文博人才队伍。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措施详实。450字以内,20分。

【参考作答】

一是突出培养领军人才。积极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通过具体业务实践、馆际交流等方式,培养“昆仑英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拔尖人才及“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二是创新人才合作方式。深化青海博物馆联盟,与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双方在展览交流、外出学习、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加强与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资源配置。

三是大力培养年轻干部。采取“老带新”“传帮带”等方式,大胆启用年轻干部作为展览策划负责人,并以配备“专家顾问”的形式,以老带新,以学带干、以干促学,在全馆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工作氛围。

四是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深化文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促进文博系列职称制度与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力争我馆成为全省文博单位中研究馆员最多、研究能力最强的单位。精简合同制工作人员,在提升服务标准化、精细化的同时,有效解决财政支出压力,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问题2: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青海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青海省拟编制《“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实施方案》,请结合材料,撰写出方案中“组织保障”的部分。600字左右,25分。

【参考作答】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基层文博机构。全面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坚持规划管理的目标导向,细化主体责任,明确进度安排,实施规划中期评估,确保“十四五”重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如期完成,实现预期目标。

二要加大经费保障。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家文物保护、文化产业发展、少数民族发展等专项资金。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拓宽社会资金进入文物保护利用领域的渠道。加强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审计,建立文物保护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制度。

三要夯实人才保障。不断健全文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考古、科技创新、文物鉴定、文物修复、文物展览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建立专业保护和研究机构,建设重点实验室。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升保护管理能力。借助“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机制,促进民间匠人传统技艺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加强全省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编制保障,增加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编制,到2025年逐步调剂达到90名,培养一支熟悉专业、素质优良的文物管理人才队伍。

四要引导社会参与。发挥市场在文物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文物保护工程审批改革和经费绩效管理,推行文物保护规划、维修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第三方评审。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事业,扩大参与范围,拓展参与深度,灵活参与方式。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参与文物保护的范畴、方式、管理与奖惩机制。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贡献文博力量

抓好规划引领,完善政策体系。

提升展陈水平,发挥服务效能。

守牢安全红线,推进平安工程。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6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6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6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6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6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