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宁夏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宁夏遴选·78期】新质生产力

【宁夏遴选·78期】新质生产力

2024-03-29|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2024年1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4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二、深度解读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崭新的概念,承载丰富的内涵特征,脱胎于鲜明的时代背景。立足新的历史时期和实践诉求,新质生产力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传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在社会日渐信息化、智能化的条件下,因科技创新提质增速、高端产业勃兴融合呈现的新形式和新质态。将对生产力的认识作为参考系与突破口,是明确新质生产力内涵与特征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阐明生产力是“人们在劳动生产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使其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的物质力量”。“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从蒸汽机到电动机,从电子计算机到智能机器人,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能够促使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生活和发展需要的能力发生由弱到强的跃迁与质变。因此,对新质生产力而言,使之与传统生产力区分并表现为“新质”的内核就是科技创新。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主要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劳动者将自身的体力和脑力同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结合是生产力现实化的前提条件。随着演化速率的加快和影响范围的扩大,科技创新必然会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进行干预和渗透,使上述三个要素以新颖独特的状貌联结成为新质生产力。

第一,以“高素质”劳动者为根本。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从事生产活动的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科技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人们从事知识学习、信息摄取、思维发展和技能训练等活动的渠道与模式,能够支撑劳动者进行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

第二,以“新介质”为劳动资料。劳动资料不仅是“人们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而且充当协助劳动者将力量传导至劳动对象以实现创造力外化的中介。科技创新为劳动资料的改良与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促进劳动资料在成分、结构、存在样态、运行方式等方面的优化与重塑,进而转变为具有绿色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特性的“新介质”。

第三,以“新料质”为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加工的对象”。得益于科技创新,人类的实践触角和生存空间发生延伸与拓展。一方面,在众多科技创新成果的加持下,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能力、对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不断增强,能够实现对极地、深地、深海、太空等更多区域的探索,进而推动更多物质向劳动对象转化;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帮助人类开辟了数字化场域,进入 21 世纪,依托数字化场域开展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科学研究和社会交往等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且常见的生活方式,海量数据随之生成和涌现,并成为非物质性的“新”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在科技创新的催化下,日益趋于类目增加、虚实共存,由此演变为“新料质”。

综上所述,可以将新质生产力定义为:由“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新料质”劳动对象构成,以科技创新为内核,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阵地,以高质量发展为旨归,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产业的新型生产力。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

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深刻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在载人航天、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具备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升级是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作为引领产业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效能更高,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空间。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2年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形成一定领先优势。我国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研发模式、生产方式、业务模式、组织结构等全面革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供需有效匹配是社会大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社会供给能力和需求实现程度受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依托高水平的生产力才能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当前,我国大部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日益凸显,客观上要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平衡。一方面,新需求对供给升级提出更高要求,牵引和激发新供给,撬动生产力跃升;另一方面,基于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新供给,能够提供更多高品质、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环保性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和创造有效需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新质生产力的出场背景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基于对全球局势变化的考量、对科技产业变革的考察、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考虑作出的战略性决定和前瞻性谋划。

1.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要求。揆诸现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风险与威胁正经历指数级增长。大国博弈日趋白热化,霸权主义抬头,冷战思维回潮,恐怖主义横行,“颜色革命”四起,局部军事冲突频发,逆全球化论调盛行,导致世界呈现诸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身处大变局,我国既面临战略机遇,又遭逢风险挑战,唯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有效应对。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对一个国家而言,生产力是综合国力之基,发展生产力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途径。因此,牢牢把握科技创新主线,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跃迁,有助于我国增强综合国力,进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更好地把握机遇、克服困难、赢得发展主动权。

2. 洞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科学结论。在历史进程中,凭借肇始于 18 世纪和 19 世纪的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实现了生产力的大幅跃升;我国曾因封建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错过两次工业革命,不仅使生产力停滞不前,而且为长期觊觎我国国土、财富、市场、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列强创造了有利的侵略条件,我国由此陷入长达一个世纪的动荡不安与国贫民穷。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与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开始,西方国家已在部分关键领域占据制高点。如果我国重蹈历史覆辙,错失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的发展机会,将无法在众多受到西方国家“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严重影响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利益。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能做观望者和等待者,应顺势而进,以推进科技创新、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支点,撬动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3.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唯物史观的科学视域审视,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全面进步需要建筑于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只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向政治、国防、文化、民生、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现阶段我国在经济领域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从外部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速推进产业链的“去中国化”转移与重构,降低对中国出口的依赖;持续通过加息决议,以高利率差对中国发起收割。从内部看,内需市场随着收入增速的放缓遭遇瓶颈;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适龄劳动人口规模逐渐缩小,等等。诸多困境导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受阻。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动力所在,因此,唯有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迭代升级,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建设,我国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多重困境中成功突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数百年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国家开启了以资本主宰、贫富悬殊、生态破坏、侵略扩张为基调的现代化之旅。虽然在现代化的赛道上,西方国家是“先行者”,我国是“后来者”,但“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决不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的直接复刻。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全民共富、倡导协调发展、主张和平发展,明显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西方式现代化赖以实现的历史条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均发生改变,因此,利用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供给新动能具有深刻的逻辑必然性。

1.中国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需要新质生产力。***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使命。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人口规模庞大,通过推进现代化使全体人民享有富裕生活的任务也更加艰巨。虽然面临难度系数更低的创富和致富任务,但西方国家由于长期依靠侵占和牺牲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进行资本积累和资本增殖,导致西方式现代化同“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的贫富分化相伴而生,未能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性分配、广泛性流动和利众性应用。这种加剧社会撕裂、诱发社会危机的现代化模式在我国不可行、走不通。我国“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使社会财富真正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创造出同巨大的人口规模相匹配的社会财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融入全球化,嵌入国际贸易和产业分工体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短短几十年间书写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社会财富快速积累的奇迹,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出口国。近年来,以七国集团(Group of Seven)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持续陷入贸易赤字、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下降等窘境。受帝国主义思想影响,西方国家不甘坐视“西降东升”的全球性发展格局日趋稳定,企图通过“筑墙设垒”“脱钩断链”等手段遏制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势头,导致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受制于人并遭遇逆流。实际上,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社会财富实现跨越式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由落后走向先进、由低级走向高级、由旧质飞跃为新质的结果,因此,当传统社会财富增长途径受到阻碍时,需要着力实现生产力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寻求创造社会财富的新路向。进言之,新质生产力由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新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极,进而保障社会财富的持续性增长,扩大社会财富总量,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2.中国式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需要新质生产力。西方式现代化既积累成功的经验,也酿成惨重的后果。基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叙事范式,西方国家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期视人类为自然的主宰,视自然为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性存在,并在以实现物质利益最大化为取向的资本逻辑的支配下,对自然实施毫无节制的索取与压榨,造成自然生态严重破坏、自然资源过度浪费、自然环境深度污染,自然条件的恶化又向人施加诸多消极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趋向紧张与对抗。20 世纪,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等八大公害事件就是例证。着眼于西方式现代化割裂人与自然、无视自然规律、挑战自然底线的前车之鉴,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永续发展。为形成与巩固这种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点和归宿的发展模式,必须提高生产力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拥有高科技含量,其既能推动农林畜牧、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石油化工、钢铁冶炼、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的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改造,突破高耗能、高污染的困局,又能助力完善与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环境修复产业,进而通过加强对自然的保护和修复,为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的实现路径需要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的进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矿产等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持续投入。在历史事件、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下,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不是无限繁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导致现代化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需要同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尖锐矛盾。为应对这种有限性,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内实行压迫与剥削,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体系、推行黑奴贸易、进行种族清洗,以原始暴力、残酷血腥的手段,掠夺了大量用以推进现代化的各种资源。与之相反,“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和平发展强调我国绝不会以掠夺他国发展自己的方式推进现代化,要求以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思路破解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有限性的难题,为此,必须发掘和利用既能满足现代化发展需要,又能促进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节约的动力。从“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到“另一种不费资本分文的生产力,是科学力量”。马克思指出,科技的进步与迭代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展过程对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消耗。因此,利用以科技创新为内核与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有效促使中国式现代化压缩并消解对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极度需要与深度依赖,远离依靠掠夺以积蓄前进势能的歧途,进而在自力更生、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着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着力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

正确处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一是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多管齐下培育新型劳动者、创造新型生产工具、拓展新的劳动对象,促进新质生产力诸要素实现高效协同匹配。三是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之间的关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共进,在开放环境下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四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二者发展,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在华外资企业、外籍科学技术人员等承担和参与科技计划项目,为全球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创造和应用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劳动资料迭代升级。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各方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造更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硬科技”。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研发应用新型生产工具主力军的作用,加强创新要素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纵深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大力推广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工具,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拓展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拓展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能够不断开辟生产活动的新领域新赛道,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要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增长引擎,强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对未来产业的统筹谋划,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对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进行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做好生产力储备。

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产业组织和产业形态变革调整,不断提升生产要素组合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国际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好产业链融通带动作用,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依托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协同共享和高效利用,推动生产组织方式向平台化、网络化和生态化转型,打造广泛参与、资源共享、精准匹配、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圈,加速全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协同和价值共创。积极发挥数据要素的“融合剂”作用,推动现有业态和数字业态跨界融合,衍生叠加出新环节、新链条、新的活动形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数字贸易、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新业态,促进精准供给和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和创造新需求。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1.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4年1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2024年1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党的二十D后,党中央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

——2024年3月7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1.希望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1月,***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2.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6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4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6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4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6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4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6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4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6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4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50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