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甘肃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甘肃·第20期】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位置

【甘肃·第20期】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位置

2021-10-29| 来源:北辰遴选·睿哲老师

一、热点链接

10月11日,甘肃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在兰州举行,隆重表彰为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位置,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谱写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壮丽篇章注入磅礴力量、提供坚实支撑。

二、命题预测

1.《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肩负既“赶”又“转”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对科技创新需求更为紧迫。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进程中展现新作为。请结合甘肃实际,写一篇策论文(1000字)。

2.省委常委会拟召开会议,传达学习2021年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精神,研究甘肃贯彻落实意见。假如你是省委办公厅工作人员,请为省委主要领导起草一篇讲话稿提纲(1200字)。

3.结合材料1,分析甘肃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400字)。

4.为起草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根据省委统一安排,由省科技厅牵头,抽调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省政府参事室、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单位人员,在全省开展一次科技创新工作调研,全面总结梳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分析研判形势,研究提出未来五年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假如你是省科技厅办公室工作人员,请起草一份调研方案(800字)。

5.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请围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这个主题,联系甘肃实际,写一篇议论文(1000字)。

三、理论原点

★基本内涵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明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取得成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加快。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们党追求真理、崇尚科学,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尊重关心科技工作者。新中国科技事业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经过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不断涌现。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迸发巨大活力,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重要意义

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一是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三是加快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推动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科技创新是关键。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也需要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四是加快科技创新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问题特点

我国科技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基础研究及原始创新薄弱、一些关键技术亟须突破等问题,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突出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塑造发展新优势。

对我国科技实力水平的深刻清醒认识和科技创新历史发展的准确把握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科技创新具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串联式”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要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的“并联式”的过程,必须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作用。第二,我国科技创新正在从外源性向内生性转变。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第三,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最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这些基本特征,对于我们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广泛激发社会创造潜能,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领导要求

1.我们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经济质量效益需要创新引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靠科技支撑。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着力打造协同高效、能打硬仗的科技“尖兵”,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继续推进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改革项目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英雄不问出处。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愿创新、敢创新、能创新者都有机会一展身手。

2.我们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的根扎得越深,科技创新之树就越枝繁叶茂。国家财政要大幅增加基础研究经费,强化长期稳定支持,通过税收激励等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基础研究离不开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也需要着眼解决实践中的科学难题。要推动自由探索和问题导向有机结合,形成基础研究支撑技术突破、应用需求牵引源头创新的良性循环。支持基础研究要保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耐心。要尊重科学规律,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强高校基础学科建设。要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科研生态,支持科研人员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3.我们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创新活跃,发展才有持久动力。要制定更多激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完善和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大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共性技术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在协同互促中释放乘数效应。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空间大、应用场景多、需求升级快的优势,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开辟科技成果转化的快车道。

4.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丰富的人力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要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打破制约创新创造的繁文缛节,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既要在完善政策、建章立制方面持续用力,更要确保政策落实不打折、不走样,切实给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制,落实责任制,确保各项下放权责接得住、管得好。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科技奖励制度,精简数量、提高质量,继续为“帽子热”降温,让原创水平高、应用价值大的成果获得应有激励。我国有9亿劳动力、2.2亿人受过高等教育,要培育有利于创新的社会土壤和生态环境,让更多双创主体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青年是科技发展的希望所在。要用心培养、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人才,坚决摒弃重资历轻能力、重显绩轻潜力等不合理做法,倡导良好学风、崇尚真才实学,促进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5.我们要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在扩大开放中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将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开展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交流合作,务实推进全球疫情防控、公共卫生、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向世界分享更多创新成果、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发展为全球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面向全球科技资源打造强大引力场,支持各国科学家围绕全球性问题挑战开展联合研究,热忱欢迎更多海外人才来华实现创新梦想。

★对策措施一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初步具备了在一些领域同国际先进水平同台竞技的条件,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第一,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科研选题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农业方面,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一些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工业方面,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赖进口。能源资源方面,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不足;水资源空间分布失衡,带来不少问题。社会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要求不断提升,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等领域科技发展滞后问题日益凸显。对能够快速突破、及时解决问题的技术,要抓紧推进;对属于战略性、需要久久为功的技术,要提前部署。

第二,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对科技创新来说,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至关重要。我国有大批科学家、院士,有世界级规模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队伍,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优化组合,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要有一批帅才型科学家,发挥有效整合科研资源作用。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形成我国实验室体系。要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各类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发挥人才济济、组织有序的优势,形成战略力量。

第三,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基础研究虽然取得显著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明显的。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基础研究一方面要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鼓励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辩论;另一方面要通过重大科技问题带动,在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论问题,进而探索科学规律,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要明确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方向和发展目标,久久为功,持续不断坚持下去。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首先是国家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适当形式加大支持,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扩大资金来源,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对开展基础研究有成效的科研单位和企业,要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支持。要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让科学家潜心搞研究。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

第四,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要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建设一批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要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

第五,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转变政府职能是科技改革的重要任务。很多产业链供应链都需要科技解决方案,能够提供这种解决方案的只能是奋战在一线的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政府要做的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要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把更多精力从分钱、分物、定项目转到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和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要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要整合财政科研投入体制,改变部门分割、小而散的状态。对大家提出的加强科技力量统筹问题,我们将通盘研究考虑。

第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一方面,要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一些优势领域打造“长板”,夯实国际合作基础。另一方面,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当前形势下,要务实推进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开展药物、疫苗、检测等领域的研究合作。要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共性问题,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要逐步放开在我国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外籍科学家在我国科技学术组织任职,使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

★对策措施二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着力以改革更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着力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推动科技创新要引导各方面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上来。注重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在用好财政资金的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持续增加投入,明显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对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要完善待遇等政策,不提不合理的硬性时间要求,鼓励他们甘坐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自由探索、厚积薄发,努力有更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着力加强对数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支持,夯实创新的基础。同时要抓好应用研究、创新成果市场拓展等,既支撑就业和经济发展,也能促进基础研究上台阶。

推动科技创新要尊重科学规律,更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破除不合理的管理规定和制度,使科研团队有更大自主权、省心办事,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潜心研究。完善成果评价制度,破解简单靠论文评价人才的问题。引入科研竞争机制,使能干的有机会一显身手,使更多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打破不合理限制,重大科技项目要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推动科技创新要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客观认清我国科技创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很多方面不能“平地起高楼”,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勤于和善于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借鉴相关经验,结合自身创新创造,取得更多成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准方向,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争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要鼓励扑下身子,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各方面齐心协力,扎实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四、地方实践

★重点表述

(一)202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部署

创新甘肃建设新突破。着眼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以兰白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提质增效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校地、院地互动融通,加快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做强行业领军创新型企业,培育1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科技创新型骨干企业。实行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实施重点人才培育工程,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内生动力。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优化科技生态环境,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发挥中央在甘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以及兰州大学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和省属院校、科研资源优势,争取建设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持续推进兰白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建设,整合优化省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健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坚行动,研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大新产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提升兰州科技大市场创新服务能力。落实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会商机制,建成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努力建设创新甘肃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企业主体、需求牵引、产业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努力把我省打造成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1.培育创新支撑体系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发挥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激发企业投入潜能,撬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发展,形成财政资金、企业资金、金融资本等多元投入新格局。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十四五”期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3%。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支持风投资金进入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投贷联动等金融产品。

建设创新平台。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争取构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关键控制力的新平台。加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优化体制机制,完善发展模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用好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试验区、兰州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敦煌研究院文物领域国家工程中心和重点科研基地、金川集团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掖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持续夯实原始创新基础,支持兰州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争取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同位素实验室、国家镍钴新材料创新示范中心等在甘布局,在生态环境、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优化整合一批省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省级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国家级开发区打造创新支撑平台,加快推进国家级科创孵化器建设。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建设大学研究院、产学研联盟、产教融合基地等创新平台,提升创新全链条支撑能力。

实施核心关键技术攻坚行动。在地学、寒旱农业、石化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应用场景建设。瞄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生态产业提质增效的“卡脖子”技术,集中有限资源,提高经费支持强度,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补齐航空与燃机整机、关键大部件和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高端材料等重点领域技术短板,锻造高原生态修复、冰川冻土保护、荒漠沙漠治理、气候变化应对等重点领域技术长板。推动科技产业化,发展镍钴技术等产业化技术,推广应用节水、生物医药技术等。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瞄准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产业发展变革型技术,强化基础研究的系统部署。稳定支持基础学科研究,放大基础学科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基础学科研究中心,鼓励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

2.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规模以上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在关键技术攻关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建立创新平台,支持若干大型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辐射带动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加快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强行业领军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引导创新资源加速向企业集聚,构建便利宽松的企业创新发展机制和环境。积极构建科技、产业、金融协同促进的政策体系,建立快捷的新技术新产品准入机制。发挥政府购买和公共财政引导功能,落实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政策,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产品优先采购、首购和订购制度,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示范和应用。完善“政企云”和丝绸之路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交易、产品展示和创客空间等综合服务。

3.大力培育创新人才

着力聚集创新人才。把人才作为甘肃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紧扣特色产业、重大项目、优势学科需求,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和应用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发挥企业作用,促进人才要素市场化配置。大力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大青年人才集聚、培养力度,壮大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鼓励开展柔性引才引智,促进外部智力与我省需求对接,提高科技创新产出效益。重点支持优秀科技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培育覆盖全省所有乡镇、服务全省乡村振兴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发挥欧美同学会作用,助力生物医药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赋予用人单位和创新主体更大自主权,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分类推进人才评价,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完善科技奖励奖项设置,提高奖励标准和奖励人数。加大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力度。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全面落实“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4.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促进科技供给侧和需求侧、研发端和落地端畅通对接。优化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强化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与共性技术研究项目的支持。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活动,促进科技创新与创业深度融合。改进科技成果奖励办法,规范科研伦理,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公平公开吸收全社会优势研发资源,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采取“揭榜挂帅”制等新的科技项目组织模式,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支持企业牵头组织高校、科研院所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直接就地向企业转化,支持兰州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保障,注重激励约束并举,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科技合作交流。积极融入国家创新链条,面向国内外组织集聚创新资源,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引进、转移、示范先进适用技术。探索建立联动高效的东西部合作机制,吸引东部发达地区科研院校参与甘肃重大问题论证和重大科技攻关。加强和中央在甘科研机构在承担国家区域科技创新战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方面的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科技走廊”建设。建立各级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促进政产学研紧密合作,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学院建设。推动国产重离子治疗设备产业化,建设兰州重离子治疗示范基地。

★发展成就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显著增加。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榆中生态创新城规划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和科创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丝绸之路信息港、国际知识产权港加快建设。全省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如意之链”上线运行,兰州新区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顺利建成。新能源、新材料、石化装备等技术处在全国前列。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左右。

★形势分析

从全省看,科技创新仍然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新的转变,呈现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新特征,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偏低,科技与金融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创新缺乏坚实稳定的资金支持。高质量科技供给不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够强劲。创新主体培育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科技人才总量不足,部分领域科技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短缺。创新治理能力不足,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跨部门、跨学科、跨行业的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不够顺畅。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窗口阶段、创新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推进阶段。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肩负既“赶”又“转”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对科技创新需求更为紧迫。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主动适应创新发展大趋势,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和发展方位,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起点谋划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拓展势能、增添动能、发挥潜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性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进程中展现新作为。

★领导要求

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位置,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谱写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壮丽篇章注入磅礴力量、提供坚实支撑。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努力打造西部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各级各方面要提高站位、把准形势,始终把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政治任务来抓。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担好科技攻关重任,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寻求更大突破。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推传统产业、生态产业、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要围绕推动协同创新,形成更具优势的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要围绕激发企业活力,强化政策支持,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主体。要围绕助力民生改善,让科技创新更好融入乡村振兴、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等领域,全面提高科技惠民效能。要用足用好创新人才,加强人才引进,完善激励政策,为科技工作者充分释放潜能创造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多渠道加大投入,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顽强攻关、勇攀高峰,为创新型甘肃建设多作贡献。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18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87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9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1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32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18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87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9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1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32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18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87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9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1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32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18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87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9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1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32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18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87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9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1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3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