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贵州遴选·61期】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

【贵州遴选·61期】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

2023-07-06| 来源:北辰遴选

热点导学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宣传思想工作五大使命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两创”: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热点链接

2023年6月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深入贵阳市调研文化建设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进一步发挥贵州特色文化优势,着力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全力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贵州贡献。


二、深度解读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时强调,我十分关心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我非常关注、亲自批准的项目,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我对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建成和管理是肯定的、满意的。国家版本馆的主要任务就是收藏,要以收藏为主业,加强历史典籍版本的收集,分级分类保护好。同时,要加强对收藏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做好典籍版本收藏工作。在做好主业的前提下,协助各方面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的研究和挖掘。总之,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

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4年多来,组织开展一系列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学术工程,取得了一批高质量成果,值得肯定。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团结凝聚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习近平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二十大报告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表述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三)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五)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表述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1.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和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

2.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出版传播、宣传阐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建设,建好用好“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3.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工程,开展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推进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制度。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加强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

4.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和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的宣传学习。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科学规范做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建立惩戒失德行为机制。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中华文化传播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1.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提高文艺原创能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健全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规划组织机制,加强农村、少儿等题材创作,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宣传推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形成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水平创作人才和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和乡村工程。发展档案事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推动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设施建设运营。

3.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利用网上网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民心相通。开展“感知中国”、“走读中国”、“视听中国”活动,办好中国文化年(节)、旅游年(节)。建设中文传播平台,构建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和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

(三)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1.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加快提升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能力,推进电视频道高清化改造,推进沉浸式视频、云转播等应用。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打造一批有影响力、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开拓海外文化市场,鼓励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和影视剧、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走出去”,加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

2.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完善邮轮游艇、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和集散体系,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规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提升文化治理效能。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深化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和院线制改革。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信息网络传播视听等领域法律法规。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强调

2023年6月7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习近平发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我们党致力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表述

加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凝聚高质量发展精神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

(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贵州实际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建好用好全国、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深化千团万场“七进”大宣讲。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群英谱”“贵州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新兴社会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

2.持续巩固主流舆论强势。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推动新闻宣传、舆论监督、决策参考三位一体、协同发力,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握好时度效,大力开展主题宣传、形式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等,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完善和健全导向正确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提质改造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等媒体监测监管平台。加快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大力实施“黔净”网络空间清朗工程,持续开展亮网、净网、护网、强网“四网行动”,建立网络舆情信息预警联合研判机制,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种网络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预警,做好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节点、重大事项舆情监测研判和管控处置,守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底线。

3.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深化群众性精神文化创建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广泛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倡导文明礼仪新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开展移风易俗,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大力倡导雷锋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倡导节约健康饮食文化,形成文明餐饮新风尚。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建设工程,建立一批主题教育、培训和理论研究基地,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和研究工作,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现市(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全覆盖,每年创建10个左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0个左右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基本实现“互联网+民族团结”云平台市(州)全覆盖。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和推进移风易俗,促进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基本实现60岁以下少数民族劳动力能够听懂会说国家通用语言。加强民族工作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

(二)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保护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多彩贵州艺术中心、省文化馆、省档案馆(新馆)、省文学馆等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市(州)级、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生态博物馆)、美术馆。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升级迭代,推动广播电视网络“云、网、端”资源要素有效整合,巩固拓展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建设成效。加快数字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村史室、戏台等设施建设,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健全基本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深化中国(贵州)智慧广电综合试验区建设。到2025年,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和应急广播体系全覆盖。

2.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阳明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大力保护和弘扬长征文化,加强长征沿线文物、烈士纪念设施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建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实施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人才提升六个基础工程。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做好文物与考古研究传播,实施馆藏文物修复计划。弘扬民族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化村建设。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加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加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深入实施中国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程。支持申报侗族村寨世界文化遗产、黄果树·屯堡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管理和保护,开展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农业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等保护专项行动。加强对“三线”建设相关遗址的保护和资源的深度利用开发,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博物馆宣传教育作用。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推进《贵州文库》(第二期)的编撰、出版。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和开发工作。

3.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激励机制,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城乡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新时代新气象、汇聚正能量的文艺精品。持续办好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姓大舞台、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送书送戏送展览下基层、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等公益文化活动。倡导全民阅读,加快推进“书香贵州”建设,建设一批城市主题书房。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化工程,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建设和提升多彩贵州文化云平台。建好新型特色智库。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体,推进文艺名家工作室、文艺人才孵化基地建设。发挥好贵阳孔学堂、阳明文化遗址等场所的文化教育功能。建设数字公共文化资源“进村入户”服务点。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45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38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3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88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5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45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38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3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88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5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45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38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3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88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5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45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38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3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88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5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45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38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3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88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56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