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好文天天读 > 好文天天读 > 20231025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31025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3-10-26| 来源:北辰遴选

议论文

要怀平常心

  在前不久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心赛黄金。只要有信心,未来可期”“当然我们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奇迹,还是要怀平常心,把握住自己的历史定位。”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伟大事业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宏伟奋斗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既要积极推动事物发展,又不能急于求成,做违背规律、超越阶段的事。这正是要怀平常心所蕴含的哲理。平常心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主动而又冷静从容的心态。平常心是一份沉着的信心,信心是一份坚定的平常心。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平常心,新时代以来我们从容应对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不断取得新成就。

  平常心是一份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进取心。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平常心谋划和推动发展,不骄不躁、脚踏实地,才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告别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走急就章、竭泽而渔的道路。怀平常心,就要克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树立正确政绩观,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推进现代化建设。认清自身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把握机遇和优势,不脱离实际,不超越阶段,把步子走稳,多做打基础、利长远、赢未来的事。摒弃“速度崇拜”,放下“数字包袱”,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

  平常心还是一份不务虚功、造福于民的实干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如果得不到落实,也只是空中楼阁。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有些难题牵扯面广,有些矛盾尖锐复杂,不能急功近利。要拿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的耐心和“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的韧劲,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发扬钉钉子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以一颗平常心做平常事,于平常事中见担当,尽心尽力履职尽责、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平常心中见信心和耐心,平常心中见定力和担当。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也前所未有。走在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上,我们要准确洞察发展大势,不因胜利而骄傲、不因成就而懈怠,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始终保持信心和耐心、定力和担当。怀平常心并不意味着可以喘口气、歇歇脚。岁月不待人,机遇不等人。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我们要怀平常心,以道不变、志不改的定力,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刘文涛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5日   第 13 版)

 

在新的历史起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战略任务和实践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新的文化使命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必然和实践的必然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文化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是历史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必然,更是实践的要求。

  新的文化使命是赓续中华悠久文脉的历史责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滋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尤其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必须以新气象新作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使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

  新的文化使命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要求。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充分展现。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文化建设置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并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做出新的安排,开辟出一条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代融会贯通、生机勃勃,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上,必须坚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必然。

  新的文化使命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不竭动力。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百年奋斗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推动中华民族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实现文化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在扎根自身文化土壤的同时,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踏上新的文化征程,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前所未有,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才能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行稳致远。

2.新的文化使命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文化铸魂,润物无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新的文化使命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召唤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长期奋斗追求的重要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站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时,把建成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踏上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更好推动中华文化不断繁荣发展,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砥砺前行,实现光荣梦想。

  建设文化强国是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之义。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和追求,也是中华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新时代十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融为一体,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涵括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之中,为后者奠定基础并积累经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后更为长远且更为宏大的目标。踏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深化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规律性认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积极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不断续写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过去探索和创造的丰厚积累,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生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二者相互融通、彼此成就。踏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在坚持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在坚持文明包容互鉴中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让中华文明之光更加闪耀,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强大活力。

3.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奋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溯源最深沉的历史,才能开启最长远的未来。中华文化依靠创造和发展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创造和发展走向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奋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强化政治担当,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增强工作本领,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着力提高工作质量效能。

  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丰富精神滋养。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新的时代必然产生新的文化形态,新的文化需要新的理论正确指引。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保思想、能力和行动都跟得上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必修课,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确保学出新境界新成效。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更好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动实践。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深厚文明底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新时代新征程,应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牢牢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深入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趋势走向,加强党史国史及相关档案的编修,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建立国家文物登录制度,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革命文物资源目录和大数据库,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源成果,构建准确权威、开放共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冷门绝学”。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澎湃创新动能。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推进文化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在融通中外、贯通古今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华文化。坚守正确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积极发展反映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加快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能力,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强大传播效能。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应努力创新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国际传播路径,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的新模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把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不断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深入开展中外文明对话,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用中华文化阐释中国实践、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成就,充分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更好认识、发掘和传播好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不断增强中华文明感染力影响力。

  (作者:黄茂兴、丘水林,分别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福建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25日 06版)

 

策论文

健全社区废旧物资回收体系

  近日,笔者在北京某乡镇的一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看到,一条智能分拣流水线可对居民生活源全品类混合可回收物进行几十项精细分选。不仅硬纸板、塑料瓶、易拉罐等高值可回收物得以回收,玻璃瓶、旧衣服、旧鞋、利乐包装盒等低值可回收物也可得到妥善分类归置。北京市相关部门明确提出,今后,每个街道乡镇至少设置一处可回收物中转站,承担辖区内包括废玻璃、废泡沫、废旧纺织品、大件垃圾等在内的低价值可回收物托底回收工作,促进家庭可回收物做到应分尽分、应收尽收。

  从大件的报废家电、家具,到小件的牛奶盒、泡沫塑料箱,居民日常生活中需要回收处理的废旧物资不少。加强可回收物体系建设,促进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有助于提升百姓生活品质、改善社区卫生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接续出台,各地相关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健全社区废旧物资可回收体系。

  要加快建设点站中心等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回收网络布局。根据区域大小、人口数量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可回收物中转站数量、位置、功能和规模,做好低值可回收物托底回收工作。加快再生资源分拣,推进分拣中心建设,提高分拣设备作业效率与可回收资源化利用率。

  要增强各类回收力量,提高回收服务质量。因地制宜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开展全链条运营。引导居民家庭开展可回收利用物分类,引导企业通过上门回收等服务模式,推动可回收利用物应分尽分、应收尽收。建设规范、有序的可回收物源头收集体系,根据社区居民结构、生活习惯等不同情况,综合运用预约交易、智能回收机柜自助回收等多种方式,让居民的废旧物资回收更省心省力。

  要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推进线上交废与线下回收有机结合。在推动回收主体多元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支持废旧物资网络回收平台发展,运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动互联网媒介,实现网上预约、上门回收,让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同时,支持回收企业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链条业务信息平台和回收追溯系统,提升废旧家电回收能力和规范化水平。

  以便民、高效为原则,坚持循环发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我国废旧物资回收产业发展水平将不断提高,网络完善、技术先进、分拣处理良好、管理规范的现代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将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齐志明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5日   第 19 版)

 

经验交流

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强调,东北振兴要“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共处东北亚中心区位,国土功能区相近,产业基础雄厚,交通主干线、中心城市带与产业带重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具有良好基础条件。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需要不断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

一体化推进东北深化改革和开发开放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已形成一批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分工协作、优化资源配置的城市群,如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这些城市群以改革为引领,打破原有行政区域分割,协同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战略支点。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方面,东北的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还不到位,迫切需要抓住当前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机遇,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区域一体化合作机制,打破条块分割,从三省实际出发,加强彼此间的内外通道联通与经济互动,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升级和区域功能的合理配置,形成功能完善、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从区位看,东北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位置,是我国“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具有边疆地区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新近哈尔滨、沈阳、大连获批国际枢纽城市,东北成为我国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应以国际枢纽城市为节点,推动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东北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把东北三省的口岸、港口、运输通道紧密连接起来,形成顺畅的国际大物流通道。把黑龙江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吉林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辽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三省综合保税区等整合起来,积极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合作框架,形成东北对外开放的大平台。促进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一体化整合发展,集成东北制造业、农业和开发开放大通道的优势,形成哈长沈大城市带,成为整个远东区域的产业枢纽地区。

一体化增强东北创新发展的动力

  东北振兴战略提出近20年来,东北的经济实力有了长足发展,但与沿海等先进省区相比,内生动力仍显不足,需要从根本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有利于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体制环境,实现创新发展。通过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协同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大力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国企民企外企竞相发展的新局面。突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在地央企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带动地方国企及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东北科教力量较为雄厚,专业人才较多,特别是在机械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力量较强。应进一步搭建东北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区域创新发展合力,大力推进协同科技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发挥科技创新对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协同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东北曾是我国现代工业体系的领先者和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有着显著优势。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背景下,东北需要构建先进制造业的数字化新基础,实现产业经济的新突破。当前的重点是构建三省一体化的以5G为基础、面向人工智能的工业物联网,在新基建和数字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大支撑。以行走机械、能源动力、石油化工、智能制造、船舶工业、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东北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东北中线哈长沈大城市带上,如能一体化联动构造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不论在规模和水平上都有望形成世界级的制造业综合体。

  全面塑造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统筹规划,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东北区域经济系统布局。加大改革力度,打破阻碍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着力构建区域动力系统,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形成东北全面振兴的新优势。

一体化提升东北安全发展能力

  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东北的战略使命。“五大安全”以国家安全为中心,对东北有着系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发展要求。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需要三省方向一致、协同攻坚、优势互补,形成支撑国家安全的发展合力。

  在当前东北亚地缘关系变化的新形势下,东北保障国防安全任重道远,只有固边兴边富边,才能实现边境区域的长治久安。加强三省协同、军民共建,在边境区域发展产业、稳定人口。可以依托生态、景观、特产等资源,兴办旅游、加工、贸易等产业,富裕边民。统筹三省对俄、对朝等边境地区的兴边政策,促进边境区域经济稳步发展。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粮食商品率高,是保障我国粮食市场供应的重要来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应继续发挥东北土地连片、黑土地集中、尚存一定后备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等优势,共同建设东北商品粮大市场,成为国家增产千亿斤粮食的重要支撑。

  东北应推动以跨省域的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面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逐步夯实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加快发展东北低碳经济,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碳汇市场,充分发挥东北林草等碳汇资源的优势。

  东北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和进口能源通道,东北电网是我国最早的跨省电网,也是新能源占比高的区域电网,东北一体化能源市场建设对国家能源安全关系重大。必须从国家宏观能源安全的视角统筹东北能源市场,在煤炭、石油、天然气及电力保供、新能源发展与消纳等方面进行系统化、市场化的组织与调度。

  东北需在构建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全面布局中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围绕先进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建立区域内部的分工协作体系,升级优化产业链,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城市带上打造一体化的先进制造业工业走廊,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市场体系,形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北方增长极,保障国家产业安全。

  (作者:李北伟、孙婉君,分别系吉林大学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商管学院博士研究生)《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25日 06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3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49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3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49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3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49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3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49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37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503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1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70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749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