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天天好文 > 天天好文 > 0621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0621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18-06-21| 来源:北辰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社会治理问题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更为复杂,社会矛盾风险增多,给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我们党社会治理理念的升华,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精准把握,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  

一、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文明建设的现实依据。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但行业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建设领域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些都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共建,即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思路,扩大公共服务市场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激励补偿机制等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以及社会服务等相关领域,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发挥作用创造更多机会,增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活力。  

共治,即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强化各级政府抓好社会治理的责任制。以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事务中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共享,即共同享有治理成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治理成果。这就要求创新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利益保护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构建共享服务体系,建立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要。构建实现共享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监管制度等,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社会主义本质及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新时代的重要体现和实践展开。它意味着由过去偏重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更加重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参与主体从政府主导转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下的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治理方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转向政府和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等等。这一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视全民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和共同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明确新时代目标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特征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要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生态美丽,在社会建设上也要达到相当高的文明程度。为此,要围绕新时代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治理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既确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又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要形成多元主体对话、协商、合作的共建和共治机制,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认同,激发社会活力,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和社会公平正义。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要求治理模式也应转变为合作、共治、善治,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领域关系建构,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共进的新型社会治理机制,从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要求坚持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在这个大框架下,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心理疏导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提高社会治理运行机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加快转变治理方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求社会治理方式由主要靠政府管理向多元主体合作共治转变,由主要靠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向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与社会自治、市场机制、社会互助、自愿救助多种手段协同发力转变,由法律规则主导向法律规则与乡规民约、城市公约、家教家训互补互促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活力与秩序、法律与道德、法律与政策等重大关系,着力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高预防社会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活力,确保社会既生机勃勃又秩序井然。  

三、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体系构建、技术支撑、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途径协调推进,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达到良好治理效果。  

形成多元主体结构,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实现从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转变,变政府部门主导的线性治理为多元合作共治的网状模式。明确政府与社会的界限和职能分工。政府部门应加快转变职能,加强政策规划、宏观调控、制度安排、协调监管,引导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人民群众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治理。注重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引导,促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规范自律、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畅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引导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充分参与社会治理。  

构建“硬法”与“软法”共治模式,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既需要发挥国家法律规范这种“硬法”的作用,也需要发挥社会自治规范这种“软法”的作用。加快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工作,制定完善社会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会组织、个人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义务及程序。推动乡规民约、城市公约、家教家训等“软法”发挥作用,形成“硬法”与“软法”功能互补、刚柔相济、协调融贯的运行机制,在社会治理中充分运用法治方式。  

加强新技术运用,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打造统一规范、运行高效的云中国、云城市、云社区等大数据平台,开发与制定统一开放、共享应用的数据标准体系。完善促进数据开放共享的政策、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明确数据的开放边界、开放程序、管理方式、考核标准等,建立健全数据资源收集、开发、应用、服务的现代管理体制。  

加强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专门机构、专门人才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制定支持社会治理专门化、职业化、规范化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专门人才的培养、考评和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熟悉法律、掌握治理方法、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专业化队伍,为社会治理提供人才保障。  

徐汉明邵登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人民日报》(2018年06月21日 07版) 


增强狠抓落实本领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将狠抓落实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的八项本领之一。不狠抓落实,再好的决策部署也只能是空谈。作为狠抓落实的主要责任人,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到,狠抓落实不仅是一种工作作风,而且是一项重要本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应学会用好三个结合。  

吃透上情与摸清下情相结合。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中坚力量,增强狠抓落实本领,首先要加强学习,及时掌握中央精神和有关地区、部委的决策部署,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摸清主管或分管工作的基本情况。然后,将上情与下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胸中有全局,找准工作着力点,结合实际落实中央和上级精神,创造性开展工作。这样,狠抓落实才能有的放矢、落地生根。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具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学会“跳出来”看问题,始终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开展工作,既谋子,更谋势。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工作一度受挫,党中央派罗荣桓同志前往主持。他在吃透上情和摸清下情的基础上,把整个山东战场看成一盘大棋局运筹,不但彻底扭转了不利局面,而且使山东成为当时我们党唯一全面控制了战略要点的省份。毛泽东同志就此高度评价道:“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可见,搞好上下情结合,在全局下狠抓落实,才能保证落实、更好落实。进入新时代,领导干部应进一步将吃透上情与摸清下情结合起来,使自己主管或分管的工作既服从服务于全局、又根据自身实际稳步推进。  

乘众人之智与用众人之力相结合。“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增强狠抓落实本领,要善于团结人、发动人,将乘众人之智与用众人之力有机结合起来,汇聚起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领导干部如果不能“领”、不会“导”,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激发不出来,就形成不了合力,难免会出现“狠抓”有余、落实不够的现象。领导干部增强狠抓落实本领,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自觉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将其聪明才智和积极力量发挥出来、凝聚起来。善于汇众志、集众力,何愁工作不落实?  

敢于担当与善于担当相结合。领导干部都担负着一定职责,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就要将敢于担当与善于担当结合起来,切实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改革开放初期,习仲勋同志兼任广东省农业委员会党组书记和主任。他敢于并善于对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改革,充分肯定从化县的产量承包责任制试验。当得知有的干部对试验有顾虑时,他坚定地说:“怕什么?只要能增产就是好办法,这两个大队我已经批准他们继续试验,错了我负责!”改革往往没有先例可循,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和开拓意识尤显珍贵。领导干部自己要敢于并善于担当,还要把责任层层压实。如果责任压不实,任务必然落不实,狠抓落实最终就会流于形式。应通过明确责任、标准、时限等,切实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该“贴身紧逼”时就“贴身紧逼”,该“推一把”时就“推一把”,真正把“狠劲”体现出来。严明纪律、奖惩分明,是压实责任的关键。只有把惩戒的板子打下去,把纪律的威严立起来,才能层层压实责任。同时,要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及时兑现奖励承诺,以进一步激发各级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热情与动力,推动工作落实。  

陈名杰《人民日报》(2018年06月21日 07版)


培养造就高素质“三农”工作队伍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具体部署,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懂农业,就是要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爱农村,就是要为乡村谋振兴,在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中建功立业;爱农民,就是要为农民谋幸福,把农民当亲人,多关心农民疾苦,多从农民角度研究政策、落实政策。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要求农业农村干部既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又具备过硬的“三农”工作本领。  

勤动脑、勤动腿、勤动嘴、勤动手。农业农村干部要做到“四勤”。一是勤动脑。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善于学习农业经济和技术知识,努力增加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勤动腿。毛泽东同志曾明确要求:“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农业农村干部要深入农村一线,到农民家里去探实情、解民困、办实事,全面客观了解“三农”工作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拿出务实管用的措施办法。三是勤动嘴。问计于民,求教于基层一线,虚心向农民群众学习,同时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三农”政策,积极为农业农村发展集众智、汇众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质量兴农、绿色富农、品牌强农建言献策。四是勤动手。夙兴夜寐,勤勉勤快,与广大农民群众手拉手、心连心,研究谋划好分内工作,努力做到言传身教带队伍、以身作则富农户。  

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农业农村干部肩负着落实党的“三农”政策、推动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需要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有情怀,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有本领,就是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优化知识结构,始终保持专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丰富“三农”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使自己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努力成为行家里手。有担当,就是要在“三农”工作中勇于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敢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负党和人民重托。有作为,就是要主动作为、忠于职守、踏实做事、真诚待人,不懒政、不怠政,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努力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绘就了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要求广大农业农村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重实干、讲实效、不搞花架子的工作作风切实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落实到田间地头和家家户户,使广大农民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真正得到实惠、感受到幸福。  

广德福农业农村部监管局《人民日报》(2018年06月21日 07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引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丰富内涵集中体现在“八个明确”,其实践要求高度概括为“十四个坚持”,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执政之问”,为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一是“中国之问”,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回答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之治”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进入新时代,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发展起来后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回答好“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围绕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涵盖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二是“时代之问”,对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科学回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战略远见和战略定力,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围绕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难点问题、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安排,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这些重要思想观点,为我们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三是“人民之问”,对怎么样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了科学回答  

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永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深刻洞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等结合上进行思考,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清晰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重点,强调要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鲜明指出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精准脱贫攻坚,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这些重要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为我们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四是“执政之问”,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作出了科学回答  

执政考验是所有执政党都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如果不能经受住权力腐蚀、利益诱惑,就会脱离群众、丧失执政地位。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已经执政了69年,而且还将长期执政。如何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保持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治腐、正风肃纪的最大成果,是树立了中央权威,严明了党的纪律,净化了政治生态,改变了党的面貌,增强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如果说近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可以领导好市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那么5年多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进一步证明,我们党完全可以解决自身问题,建立廉洁政治,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党的十八大前一个时期,国际上“中国崩溃论”喧嚣一时,国内“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情绪弥漫;今天,“四个自信”已成为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领导方面,强调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建设方面,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和目标,强调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突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党内监督,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各方面。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党的长期执政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目前,四川正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并作为全省当前紧迫的、管总的政治任务。我们一定树牢“四个意识”,紧扣“学懂弄通做实”要求,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彭清华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人民日报》(2018年06月21日10版)


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6月20日,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了关于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对几十个中央部门上千个单位做了一次“全面体检”。这是中央审计委员会组建以来,审计署第一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给全国人民提交了一份“国家审计大账”。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成立30多年来,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审计为促进党中央令行禁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审计机关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就要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强化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要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审计机关要学会“弹钢琴”,抓住主要矛盾,靶向发力。特别是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进一步聚焦审计重点,切实在及时预警风险隐患、促进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强有力的监督效果。  

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就要深化审计制度改革,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审计理念,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向科技要出路,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提高审计监督、过程控制、决策支撑能力,努力抢占审计事业发展制高点。要加强对全国审计工作的领导,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加快形成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审计机关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审计机关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开创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新局面。  

本报评论员《人民日报》(2018年06月21日 01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6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27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6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9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6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27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6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9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6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27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6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9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6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27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6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9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6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27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59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6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96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