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天天好文 > 天天好文 > 0424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0424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18-04-24| 来源:北辰

以电子政务助力治理升级

小小一张电子卡,线上线下全打通。近日,在福建福州举办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签发首张全国统一的电子社保卡,引发社会关注。在这个展览会上,独具特色的电子政务馆,更让人感受到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公安”加速了证件异地办理;“互联网+海关”大大提升通关便捷度;环保部门上线的“环保云”,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最高法推出的司法拍卖网络平台,既便利了群众,也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近年来,随着政府管理创新与新兴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我国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在近日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推动电子政务发展,是“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意味着行政技术的提升,更是治理理念的升华。近年来,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上海“一网通办”等举措相继推开,“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成为一种治理自觉。一些地方还邀请互联网公司参与,致力于把政务信息化扩大到智慧城市建设。围绕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交相辉映,百姓办事需求与政府职能优化有效对接,企业技术供给与地方产品需求良性互动,搭建起多层次、多侧面的生动场景。  

纵览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平台,也应看到,我们依然面临着顶层设计不足、标准化程度偏低的问题。处身展览会现场,这种感受十分明显:各类系统供应商百舸争流,虽然产品功能差别不大,但标准差异却不小。从市场发展的角度看,这或许有利于充分竞争;从政务发展的角度看,却容易因难以打通而陷入“万码奔腾”的数据割裂。现实中,一些电子政务新平台本是便民之举,却由于种种原因,给人造成新的不便。如何变重复注册为一次认证?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能否超越简单的信息发布,丰富信息应用方式?凡此种种,都亟待在实践中加以破解,也呼唤尽快建立完善标准统一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打造更加统一、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关键在于有效整合。从社保信息到房产信息,从身份信息到交通大数据,只有打通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信息共享的“任督二脉”,才能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畅快流动,为治理现代化提供可靠抓手。进而言之,政务大数据具有独特的公共价值,相关政务数据的流动,不应囿于政府机构内部。在明确规则、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有效对接市场和公众需求,不仅有助于充分释放政务数据的红利,也能倒逼解决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难题,助推电子政务向2.0时代迈进。  

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构成数字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当互联网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场景更加广泛融入日常生活,群众对政府优化电子政务、提升治理效能,有了更高期待。这样的期待,必将推动治理者走出“舒适区”,紧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潮流,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添砖加瓦;也必将有利于锻造更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更多正能量。  

何鼎鼎《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4日 05版)


议论文

加快建设绿色发展体系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绿色发展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绿色发展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科学、全面的制度作支撑。从实践来看,建设绿色发展体系需要完善资源环境监测体系、绿色发展决策体系、绿色产业布局体系、生态产品供给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投融资体系和绿色发展价值体系等。  

当前,建设绿色发展体系需要在一些关键环节下功夫。比如,在切实加强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绿色发展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完善绿色发展决策体系,从整体上推进绿色发展。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环保督察巡视,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审计问责制度,切实推动在各个决策层面把绿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  

再如,继续完善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也是建设绿色发展体系的重要基础。为此,要着眼于绿色发展的特色、高效、循环、互惠、环保等要求,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健全能源、水、土地等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水资源、环境等管理保护制度,以最少资源投入换取最大产出;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减少单位产出的物质消耗和排放,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推动形成地区间、群体间、代际间公正合理、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制度,在互惠互利中实现绿色共赢。  

应当强调的是,绿色发展要有可持续性,需要上下结合、内外联动,其中培育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非常重要。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社会价值体系建设,使全社会在绿色发展上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应继续加强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增强危机意识、节约意识、保护意识和预防意识;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生活观,坚持以人为本、反对以物为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和有助于提升个人素养的生活方式,抵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鼓励着眼长远的人力资本投资;加强生态文明理念教育,使全社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还应认识到,创新是推动绿色发展的直接动力,必须大力加强支撑绿色发展的创新体系建设。这里的创新是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系统性的,既包括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创新活动,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创新活动;既包括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可以带动新产品新工艺新业态新行业发展的绿色技术创新,也包括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还包括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和价值观念创新等多方面创新。  

(作者洪大用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4日 07版)


策论范文

提高城镇宜居性与发展可持续性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一些地方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没能很好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导致一些城镇的发展缺乏绿色底蕴。比如,一些地方的城镇化规划缺乏长远性和系统性,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布局不够科学合理,有的地方存在边建设边规划的现象,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又如,有的地方没有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同完善生态治理体系很好结合起来,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存在城镇化建设与生态治理“两张皮”现象。当前,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应着重加强生态治理宣传教育,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协调好城镇发展中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不断提高城镇的宜居性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加强生态治理宣传教育。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首先要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治理宣传教育入手,构建完善的宣传教育体系,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应在领导干部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新型城镇化必须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重要目标,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努力把城镇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引导企业树立绿色生产理念,不断降低能耗、物耗,加快淘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产能,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引导公众养成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自觉建设生态型城镇社区。与此同时,大力宣传报道新型城镇化中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  

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离不开经济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结构优化,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创新型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重点发展生态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服务业、创意文化产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等。传统产业要积极引进绿色科技、发展绿色生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生态环保型产品和服务。  

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部门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路、优化职能,而且需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集聚促进城镇发展的正能量。比如,政府部门可以鼓励和支持第三方参与城镇生态建设的评估和监督,构建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机制。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广泛收集公众对城镇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布局的意见,了解掌握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合理性建议提交有关部门办理。尤其是在城镇空间规划与布局、资源保护与环境治理、历史古迹开发与保护等方面,更应发挥行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作用。  

(作者施生旭单位: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4日 07版)


时政热点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思想武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全面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新境界,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从认识论高度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大梦想,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当前,要实现中国梦,第一步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同志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并强调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实现中国梦,第二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梦是具有高度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梦。  

生态文明建设深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战略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中国人民幸福安康、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他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些重要论述极大提升了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我们绝不能让环境污染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绝不能让生态问题影响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影响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法  

恩格斯指出,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阐释生态文明问题,不断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同志指出,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些论述都表明,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关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而且要努力揭示当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在工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紧迫课题。习近平同志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论述充满着辩证法。比如,他强调,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牢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生产力辩证统一。经济社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搞建设主要重视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对生产力的绿色属性则缺乏深刻认识。一些人甚至将保护环境与保护生产力对立起来,认为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不可避免要破坏生态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给环境带来较大破坏,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习近平同志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内在属性的重要地位,对于发展面向未来的绿色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生产力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确保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文明发展有机统一。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马克思主义摒弃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观点,认为通过生产实践,人与自然可以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确立起新的理论和实践范式。这一重要论述的辩证逻辑清晰而深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重心在发展,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举世瞩目的成就昭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重心在保护,说明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心在统筹,彰显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倡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论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解决好怎么做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推动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  

打下坚实物质基础。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物质文明作基础,要以发展生态产业为支撑。其中,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产业。信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服务业等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应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加快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绿色化、生态化。坚持以重大生态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动态平衡为目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强化政治和组织保障。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政治文明作保障。必须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加强顶层设计,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与此同时,通过组建自然资源部、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措施,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构筑起“四梁八柱”,有力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精神文明作指引。在历史上,中华民族形成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谐共生等生态智慧。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在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和智慧。在知识经济和智力资本占主导的21世纪,这样的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和智慧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明确社会载体和建设主体。建设生态文明要以社会文明为载体,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明确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深厚的人民情怀,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等根本问题,对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汇聚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形成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承梁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4日07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3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9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40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3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9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40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3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9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40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3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9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40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3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9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40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23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