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好文天天读 > 好文天天读 > 0302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0302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3-03-02| 来源:北辰遴选

高层声音

■ 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各级党校要坚守这个初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自觉在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精准定位,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坚持党性原则,自觉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

  ■ 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

  ■ 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党校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重点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 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这也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

■ 坚持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办党校的根本经验,也是推动党校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坚持全党办党校,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党校事业发展

 

热点聚焦

“以竹代塑”开辟环保新赛道

  塑料污染是全球性问题。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替代品。一段时间以来,小到一次性的饮料吸管,大到排水管道,在包装、建筑、运输、化工等众多领域,竹制品正在成为替代塑料制品的环保选择。

  通过截断、拉丝、打磨等步骤制成的竹吸管,不仅防烫、耐用,还能解决纸吸管遇水易软的问题;用竹材制成的集装箱底板,韧性更强、抗压性更好,适用于各类集装箱;竹缠绕产品质量轻、拉伸强度高、耐腐耐用、抗风抗震,能被加工成大口径复合管和压力管道等,广泛应用于交通、市政、水利等领域……实践表明,使用竹子作为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是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的有效途径。小竹子撬动大产业“以竹代塑”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呈现广阔发展前景。

  在向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致贺信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竹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现阶段,我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竹微丝复合包装材料等技术取得较大突破,竹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包括竹建材、竹日用品等10余类、上万个品种。“以竹代塑”是主动作为开辟环保新赛道的缩影,为统筹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写下生动注脚。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竹制品的销量和出口量虽逐年增加,但“以竹代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还有待提高;技术不够成熟的竹制品受限于产量和成本,尚未成为塑料替代品的首选。这就要求进一步夯实“以竹代塑”的产业基础,在质量、价格等方面增强竹制品竞争力,以便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就经营主体而言,要下更大力气做好市场推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向科技要效益,向成本要空间。从产学研方面看,应坚持产业发展需求导向,强化竹产业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联合攻关,突破一批产业化前景良好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头连着低碳环保,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根小竹子,呼唤治理大智慧。把握好减塑降碳与生活便利的平衡点,“有形之手”的作用不可忽视。要让政策添助力,激发龙头带动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集约经营和集群发展。比如,加强规划引领,布局竹产业集群,优先支持竹产业企业和园区发展。又如,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重点支持竹产业科技创新、竹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再如,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加强政策指导和支持,研究和协调解决竹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其实,不只竹制品,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替代品还包括布制品、木制品、纸制品以及新型生物降解塑料等产品。在严控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同时,加强对可替代材料产品研发、生产和推广的支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定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2日   第 05 版)

 

适老化改造成效需要多检验  

  近年来,随着适老化改造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有序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大字模式、语音播报、远程协助……这些看似简单的微改造,关系老年用户的切身感受,尤其步入智能化社会,其成效好坏更直接影响老年人及未来步入老龄群体的生活质量。可喜的是,648家老年人常用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改造,“一键呼入人工客服”累计服务超过2.2亿人次,老年人面对智能技术“不能用”“不好用”“不会用”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但同时也应看到,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在持续推进过程中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比如,部分软件在版本更新后,适老化功能无法同步升级;一些手机应用在优化迭代中,出现一些新问题……相较于其他行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形态变化多样、产品更新频繁,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使得服务动态变化,这就决定了适老化改造不仅需要灵活应变向前走,更要巩固成效多检验。前不久,工信部部署了巩固成效专项行动,对已做工作进行检验。

  检验,要检什么?

  要看到适老化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信息无障碍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基础相对薄弱,适老化改造对多数企业而言仍是新事物,部分企业对老龄社会及老年人需求的认识不够深刻,使得产品研发设计缺乏老龄视角,未将无障碍体验相应的功能优化纳入产品升级迭代,导致适老化改造多为一次性,难以可持续。多检验,就是要发现并提醒各类产品及时优化更新,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交流需求。

  也要看到适老化改造中涌现出的新经验新做法。经过多年努力,一些企业先行先试勇于探索,一批优秀的适老化产品服务竞相落地,在出行、购物、通信、娱乐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助力老年人更便利地享受智能化服务。多检验,就是要发掘并激励这些走在前、做表率的优秀案例,让先进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更快向互联网应用推广,在全社会形成适老化改造的强大合力。

  长远看,多检验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进。当前,适老化改造工作逐渐深入,需要各方在资金支持、技术支撑、社会共建等方面协同发力,形成良性产业循环;也需要各方不断破解新问题新挑战,激发新成果新作为,持续提升适老化改造的广度、精度与温度,真正让老年人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2日   第 10 版)


议论文

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⑤

  匠心独运丹青手,万里山河起宏图。北京东六环地下41米,国内在建最长城市地下公路隧道正加紧施工,建成后将有力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长三角示范区“智慧大脑”上线,打通18条数据链路,汇聚242项数据资源,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政府跨域协同治理更有效;银兰高铁开通后,带动两地游客数量猛增,沿线各地枸杞、大枣、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口碑远扬……今天,9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各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结构持续优化。协调发展的工笔画由点及面,正连缀成一幅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壮阔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现代化建设进程必然伴随着城乡区域结构的深刻调整,这也是释放巨大需求、创造巨大供给的过程。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潜力巨大,补短板锻长板投资需求旺盛,在此基础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国内市场空间,激发市场活力,引领创造更多市场需求。坚持全国一盘棋,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序衔接起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能更好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三农”涉及的行业多、领域广、群体大,在扩大国内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可腾挪的空间、可挖掘的潜力非常广阔,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战略支撑作用非常突出。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消费加快升级,预计每年可新增2万亿元左右的消费需求。到2022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初步测算,未来5至10年,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等乡村建设投资需求有近15万亿元。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就要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新气象。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1年的22%、21.1%,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2021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总量超过全国40%,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不断增强。东西互济、南北协同、陆海统筹,全国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日益增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同时防止各地搞自我小循环,打消区域壁垒,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就能为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要考虑人口基数问题,考虑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要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从全局谋划区域、以区域服务全局,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

协调发展蕴含着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能。山东菏泽玫瑰种植基地的鲜花销往北京、青岛;白鹤滩水电站巨量绿电顺着密布的特高压线穿越山河,7毫秒左右就被“闪送”到2000公里之外的江浙两省……各地因地制宜,既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又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奏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协奏曲”。迈步新征程,展现新作为,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就一定能以协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

尹双红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2日   第 05 版)

 

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深刻认识和着力破解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⑥

  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将“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列为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政治生态建设。从古田会议纠正和肃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到延安整风推动党的团结统一,再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我们党坚持激浊扬清、正本清源,在自我革命中推动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坚持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中央八项规定促进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截至2022年10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6.9万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09.7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9万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

  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不容易,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为不易。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来执行,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坚决防止和治理“七个有之”问题,坚决清除对党中央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升党性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政治本色。

  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坚持原则、恪守规矩,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肃纲纪、嫉恶如仇,坚持原则,抵制歪风邪气,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王纪刚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2日   第 09 版)

 

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1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开展深入学习研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系统、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指导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不断加深理解,在实践中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努力实现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充分认识社会保障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重要社会经济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社会保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深刻揭示社会保障与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之间的深层逻辑,把社会保障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社会保障能够有效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生活,具有显著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同舟共济、互助合作的公序良俗。社会保障可以平衡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缩小贫富差距,还可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振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发展。这要求我们从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治国理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提高政治站位,把准工作定位,增强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积极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需要把握的重大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取得重大成就。在丰富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关系社会方方面面,涉及深层次的重大利益格局调整,其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都非常突出。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领导体现在社会保障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资源和力量,破解社会保障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要求我们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民生保障方面持续用力。要求我们聚焦群众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时时处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坚持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注重学习借鉴国外社会保障有益经验,但不是照抄照搬、简单复制,而是立足国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立足基本国情,充分考虑阶段性特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尊重地方探索创新,借鉴国际经验做法,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过程中蹚出属于自己的路来。这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始终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要求我们坚持既定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又顺应形势变化,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展现事业发展的新图景。要求我们拓宽国际视野,密切关注国外社会保障发展情况,既学习经验,更汲取教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一方面,党和政府承担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必须主动担当作为。另一方面,民生改善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两个方面辩证统一、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要求我们统筹需要和可能,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水平谋划实施社会保障政策举措,健全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避免一些国家盲目“福利赶超”“泛福利化”导致制度难以运行、社会动荡等弊端。

  坚持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随着社会保障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环境的复杂程度和解决问题的难度明显加大。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数字化等加快发展,也带来许多新情况新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要求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使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具有前瞻性、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强化系统观念,更加注重制度、体制、经办、监管、服务全链条的统筹衔接。要求我们兼顾效率与公平,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基本权利,健全缴费激励约束机制,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要求我们从增强国家层面社会保障制度统一性和规范性出发,呈现出活力与秩序的有机统一。要求我们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始终牢牢守住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这一民生底线。

  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是新征程上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鲜明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积极力量。

  深化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明确的任务,成熟一项、出台一项,扎实做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有序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和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提高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统筹层次。强化精准扩面,把更多的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强化待遇发放,完善落实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制度体系,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强化基金安全,健全监管体系,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便民服务,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管理服务新模式,持续改进系统行风,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精细高效贴心的服务。强化法治保障,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制度的规范性、统一性、约束性。

中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2日   第 10 版)

 

策论文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决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作出重要部署,强调“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贪腐行为更加隐蔽复杂,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等问题依然存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走好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要准确把握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创新反腐败工作机制,坚决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准确把握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一些腐败行为虽隐形变异、翻新升级,但都难掩其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的实质。坚决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要准确把握和深入研究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总结梳理其表现形式,找准重点领域、易发环节,善于从“隐身衣”“保护罩”下发现深层问题。

  强化反腐败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全党动手。”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需要有效动员组织全党全社会力量,不断延伸“责任链条”,持续强化“力量矩阵”,从体制机制上形成反腐一盘棋、一张网,凝聚反腐败斗争的强大合力。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党对反腐败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领导,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保持高度警觉,敢于主动出击,善于精准施治。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办案效率,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有效消除存量。针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发生特点以及执纪执法过程中法律适用的现实难题,及时完善反腐败法律法规体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赋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应用,加强数据分析研判,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估。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坚决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工作落到实处,对反腐败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坚持标本兼治,把严肃惩治腐败、严密制度约束、严格教育引导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永远吹冲锋号,始终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管。严防转入地下的不正之风隐形变异、潜滋暗长,深挖根源、找准症结,施以重拳惩治。二是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坚持关口前移,深化源头治理,强化党内监督与业务监督相结合,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增强发现新型腐败、隐性腐败问题线索的主动性、能动性,不断压缩权力设租寻租的空间,斩断利益交换的链条。三是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廉洁要求贯穿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之中,围绕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的潜在风险点开展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要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贯通起来,实现严厉惩治、规范权力和教育引导协调联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作者陈伶俐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2日   第 09 版)

  

不断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

  内容提要

  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城市安全治理是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方面,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从完善城市安全评价标准、强化城市安全保障、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产生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作出战略部署。城市安全治理是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方面,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城市安全治理,在完善城市安全评价标准、强化城市安全保障、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等方面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推进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更好维护城市安全有序运转和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助力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完善城市安全评价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城市运行管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加强源头治理。”当前,城市安全新旧风险交织叠加,安全风险防范压力加大。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要从源头上做好辨识、防范、化解城市安全风险的工作。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等规定,不断完善城市安全评价相关标准,解决好“评什么”“怎么评”等问题。这既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维护城市安全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城市安全治理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时无刻不在运转。随着社会流动性增强和产业形态、就业格局等的多样化多元化,影响城市安全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特大突发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责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法规标准不健全、安全监管执法不严格、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安全基础薄弱、应急救援能力不强等问题。”重大事故背后大都有一个复杂的生成过程,诱发事故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评价城市安全要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从过程、结果、手段等多角度展开。事故数字是一个结果标尺,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监管执法、救援能力建设等则是过程标尺。这些过程标尺可以衡量出城市防范和控制事故的安全治理水平,需要纳入城市安全评价之中。完善城市安全评价标准,不仅需要合理设计城市安全评价的各项指标,增强城市安全评价的多样性、可行性,还应推动城市安全评价的系统化、科学化,更好助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强化城市安全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公共安全,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公共安全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着力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需要从城市安全治理中最基础的环节做起、从最明显的短板补起、从最突出的问题防起,不断强化城市安全保障。

  夯实基层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维护城市安全的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实现城市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网格化、一体化。提高公共安全体系精细化水平,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安全治理。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实现人员素质、设施保障、技术应用的整体协调。推动基层一线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确保责任落实无空档、监督管理无盲区。

  完善安全法规。现代社会中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城市安全面临多重考验,这对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聚焦抗震、防洪、排涝、消防、安全生产、突发重大疫情救治等领域,聚焦有效解决影响城市安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完善保障城市安全的相关法律,加强体现安全生产区域特点的地方性法规建设,形成完善的城市安全法治体系。

  加强科技运用。城市安全治理要以现代化的安全技术为支撑和保障。要积极推广先进生产工艺和安全技术,提高安全自动监测和防控能力。加强城市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与市场监管、应急保障、环境保护、治安防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信用管理等方面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风险防控、灾害防治、预测预警、监测监控、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工程抗震等安全技术和产品。推动形成可靠高效的安全技术保障,以科技手段促进城市安全治理用最短时间、花最小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争取最佳的综合效益。

  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

  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最终要体现到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上。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以创新为引领,坚持系统治理,促进整体安全,切实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产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推进治理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公共安全,必须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推进思路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对城市安全治理的繁重工作任务,我们要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不断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必须加强治理创新。要立足城市安全治理和事故预防实际,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影响城市安全运行的关键要素,不断推进安全理念创新。加快提升安全监控能力,推动城市安全治理系统化、智能化,实现安全监管手段创新。创新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推动安全生产领域内综合执法,提高城市安全监管执法实效。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积“小创新”为“大创新”。

  坚持系统治理。坚持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要求,是认识复杂事物、解决复杂矛盾的客观需要。城市安全治理是由多领域、多环节、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城市系统的安全运行。要坚持系统治理,做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观察和把握城市安全治理问题。打破条块分割、部门独立、地方割裂的旧观念旧框架,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既抓住城市安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风险精准施策,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项具体工作,形成共同维护城市安全的合力。

  维护整体安全。城市安全是大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综合性、整体性的安全,贯穿城市运行和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要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维护城市整体安全。在城市安全治理中统筹考虑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提升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安全监管能力,聚焦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增强“全灾种”救援能力,严格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等相关主体的安全责任,全面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作者伍爱群为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2日   第 09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79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78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0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23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79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78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0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23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79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78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0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23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79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78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0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23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795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678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02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23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