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好文天天读 > 好文天天读 > 05月24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05月24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1-05-24| 来源:北辰遴选

把好事办实 把实事办好

——学习党史为群众办实事④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当前,各地各部门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北京市朝阳区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着力解决市民诉求量大、涉及面广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民政系统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山西省农信联社研究确定项目清单,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苏区干部“夜打灯笼访贫农”,到长征红军“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从谷文昌将“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奉为一生的信仰,到廖俊波坚持“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百年奋斗不息,赤子之心未改。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深刻回答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宝贵启示,就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不断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

“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学习党史关键是提醒自己,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一位基层干部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办实事与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当前,不少地方广泛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大走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真实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针对群众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研究确定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协调推进重点工作任务,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真正把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作为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着力点,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键在于一个“实”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在实践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安排好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立足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同时要清醒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为基层减负,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坚决纠正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等错误做法。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一百年前嘉兴南湖的一艘小小红船,到如今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密码,就隐藏在“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同甘共苦里,“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赤子情怀里,“你们不脱贫,我就不离开”的担当奉献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报评论部;《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4日   第 05 版)

 

占补平衡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为做好下一步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工作、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提供了重要遵循。

党中央多次对耕地保护作出部署安排,从“保粮食能源安全”到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再到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彰显了端牢中国饭碗的决心,传递出“耕地保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强烈信号。前不久,首批公开的1200个补充耕地项目与地块信息在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挂出。面向全社会公开补充耕地信息并建立意见反馈机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这是我国织密耕地保护监督网的新举措,也是采取“长牙齿”硬措施保护耕地的一项实际行动。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和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形势依然严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必然会触及“占补平衡”。应当看到,耕地占补平衡是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制度,是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的重要举措。自1999年实行以来,政策不断优化改进,从注重补充耕地数量到注重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从实现耕地数量平衡到实现“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占补新机制,有力支持了耕地保护目标实现。

落实占补平衡制度,绝不能搞占多补少、占优补劣。近3年来,自然资源部在补充耕地核查中,查出补充不实问题的比例逐年下降。此次对外公开补充耕地的相关信息,汇聚最广泛的社会监督力量,是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升级版”硬措施。各地应继续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打折扣地执行占补平衡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饭碗。下一步,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管,要加强系统内部监督,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严把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关,加强节约集约用地,从源头上减轻耕地保护的压力。与此同时,还要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采取硬措施确保补充耕地的真实性与高质量。通过公开,督促各地进一步发现补充耕地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倒逼完善补充耕地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一亩不少,一亩不假”,不折不扣实现占补平衡目标。另外,对于耕地的保护和监管要与时俱进,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智能化、常态化、精细化的监管平台,“天上看、地上巡、网上查”,让耕地保护长出智慧监管的“利齿”,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当前,各地正在推动建立“田长制”,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县、乡、村三级联动,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网越织越密。将好事办好、将责任落实,才能不断推动耕地占补平衡发挥应有作用。让每一块补充耕地都经得起全社会的监督,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常 钦;《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4日   第 05 版)

 

实现中国经济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的一段时期,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有所抬头,全球价值链的跨境布局遇到更多阻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诸多国家在停摆经济“保生命”和重启经济“保发展”之间进退失据,错失了快速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窗口期,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内顾倾向明显,国际供应链出现严重堵点甚至断点,对国际分工网络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产生消极冲击,全球化步入调整期。

反观国内,面对疫情冲击,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当机立断按下经济社会发展暂停键,全力投入抗疫斗争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国内外的鲜明反差,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信心。在百年未有的复杂变局下,我们从安全的视角出发,追求经济高水平自立;从发展的角度谋划,探求经济高水平自强。通过自立自强抢抓机遇,逆流而上实现国家综合实力的跃升,也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中国贡献。

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在过去40余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国发挥劳动力等要素禀赋优势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大国制造享誉全球。然而,当前国际形势趋于复杂,关键产业链“断供”风险持续存在,安全问题凸显,同时国内生产要素相对优势有所变化,转型升级的压力不减。要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中高端攀升,必须从供给侧发力施策,实现供给侧自立自强。在具体实施中,应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加强原始创新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提升国内供应链在关键零部件生产领域的供给能力。同时,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为主,进一步巩固前期成果、持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着力畅通经济循环。通过改革增强有效供给能力,打通堵点、破除瓶颈,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在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市场在全球竞争中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我们应不断巩固我国市场资源优势,加强需求侧管理,持续建设超大规模市场。在具体实施中,应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推动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在线教育和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拓展消费领域人工智能、5G等技术应用场景。应立足长远,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探索实行“一照多址”以进一步优化新型消费企业的营商环境,加快完善相关劳动保障制度以鼓励发展新就业形态,破除区域壁垒持续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型城镇化,注重完善收入分配结构,提升中等收入群体,为建设超大规模市场奠定雄厚基础。

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还要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全球化仍然是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有效途径,但难点在于各国在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难以围绕如何打造一体化达成一致意见。在此背景下,实现中国经济高水平的自立自强,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同时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一方面通过加强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在具体实施中,应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增强我国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应注重发挥我国市场优势,积极打造基于中国的世界级跨国公司,逐步建设我国引领的全球价值链,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继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稳步推进规则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作者洪俊杰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4日 02版)

 

就业季,让监管覆盖“信息泄露盲区”

网络招聘因其便捷性受到很多企业和应聘者的青睐。随着线上招聘越来越普遍,第三方招聘平台的应用也越发广泛。但是这类招聘平台也存在泄露信息、倒卖简历等问题。近日,对153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信息泄露(63.7%)和发布不实招聘信息(51.4%)是受访者认为招聘平台存在较多的问题。90.3%的受访者期待对第三方招聘平台进行监管。

相比传统线下招聘,网络招聘平台可大大提升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信息匹配效率,对企业和个人来讲,都是好事。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企业和个人都更愿意使用线上招聘方式。因此,这几年线上招聘平台获得了迅猛发展。但从调查来看,63.7%的受访者认为招聘平台存在信息泄露现象,并有9成以上的受访者期待对第三方招聘平台进行监管,这显然与当前第三方招聘的巨大市场规模和社会需求形成了明显的落差。

事实上,网络招聘平台的信息泄露问题,并非第一次遭到曝光,甚至“招聘网站成隐私泄露重灾区”的说法也早就有之。此前有媒体报道,倒卖个人简历的卖家称,一手实时简历每份3.5元左右,二手简历每份1元左右,甚至夸张到“40元可买10万份简历”。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也曝光了多家招聘平台简历被售卖现象。这些信息表明,简历贩卖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灰色利益链,成为一个突出的行业性问题,这次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于此现实面前,网络招聘平台的个人信息保护篱笆,显然需要扎紧。

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受到更严重的挑战,这是一个行业性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既考验治理水平和法规的完善程度,也对网络平台提出了更多要求。而相较于其他网络应用,招聘网站在个人信息保护上的标准理应更高。毕竟,招聘平台所汇集的数以亿计的个人简历,几乎包括了求职者所有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一旦泄露,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威胁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压实招聘平台在个人信息保护上的责任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让求职者享有信息安全是该行业的立身之本,否则,倒逼求职者拿信息安全换求职便捷的行业,注定行之难远。

具体来看,平台既需要外防“黑客”,也要有效防范“内鬼”。除了加强技术上的投入,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力度,还要在内部管理上,为个人简历信息加上安全锁。当然,更重要的是,平台首先不能打个人信息的主意,利用个人信息的“变现”牟利。此前央视就报道过,在一些招聘平台上,企业账户只要交钱办理会员,就可以不受数量限制下载包含姓名、电话及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的完整简历。这无疑在业务层面放大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部分第三方招聘平台的盈利模式、服务设计,可能还需要进行源头矫正。

面对网络招聘市场所暴露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相关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2020年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就明确要求不得泄露或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违者将被处罚。但是,就现实来看,包括该规定以及其他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在内的监管制度,显然还需要展示更强的执行力。同时,对于消费者维权,也应该有更有力的制度支撑,让平台不敢抱有侥幸心理。

除了信息泄露,不少受访者认为,发布不实招聘信息、以招聘为名欺诈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同样应该纳入对招聘平台的监管射程之内。无论如何,掌握着数以亿计求职者个人信息的招聘平台,不能陷入信息监管的盲区,以提升信息匹配效率为核心功能的第三方招聘平台,不能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黑洞。

  朱昌俊;《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4日 02版)

 

 

 

植根人民 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

彰显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代表人民利益、站在人民一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普遍提高。

坚持紧紧依靠人民。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大革命失败后,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我们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红军时期,人民群众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一百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伟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共同享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注重把“蛋糕”分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织密民生保障网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从扩大就业到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刘志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4日   第 13 版)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不懈奋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实践充分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为我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提供了科学认识工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大地、在中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靠的正是科学真理的力量。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和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都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强调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推进人类解放,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坚持人民立场、代表人民利益、站在人民一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发扬光大、生机勃勃,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一科学理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追求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己任。一百年来,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鲜明品格。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真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动力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归根到底也是实践。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满足了中国实践需要,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经受住了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不仅用实践的观点来看待世界、解释世界,而且强调用实践来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性实践联系起来,尤其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联系起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二者是在互动中发展的。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进行新的理论创造,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

立足时代之基。马克思主义为适应时代需要而生,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党的理论创新实现新飞跃,党和国家事业确立了新目标,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开创出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展现出新面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时代之基、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回答时代之问。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青春活力,关键就在于不断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历史。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回答时代之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引领时代之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界范围出现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趋势的重大态势。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和挑战,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引领时代之变,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辩证关系,立足大局、统筹全局、引领变局、开创新局,实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变中取胜,引领世界大变局朝着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进步的方向发展。

  (作者丰子义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4日   第 13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4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205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61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7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5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4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205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61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7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5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4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205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61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7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5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4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205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61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7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5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4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205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61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7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50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