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好文天天读 > 好文天天读 > 04月06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04月06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1-04-06| 来源:北辰遴选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着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法治基础。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牢固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要。

——坚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坚持知行合一、重在实践,引导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坚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三)总体目标。通过不懈努力,宪法法律权威进一步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日益浓厚,法治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法治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基本形成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学习教育,抓好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重点课程,不断深化思想认识、筑牢理论根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加强宣传解读,通过媒体报道、评论言论、理论文章、学习读本、短视频等形式,运用各类融媒体手段和平台,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同普法工作结合起来,同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等结合起来,发挥好各类基层普法阵地的作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依托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深入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对法治领域错误思想观点的辨析批驳,帮助干部群众明辨是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

(五)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刻认识,在新时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就是牢固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确立一批选题,组织法学专家和实践工作者深入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加强党内法规理论研究,强化依规治党学理支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研究回答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炼标识性法学学术概念,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和优势,促进法学研究成果推广和应用。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法治智库建设,加大对重大法治理论、法治文化研究课题支持力度,加强法律实务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的交流互动,为法治实践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开展法治文化科研教学,支持有条件的单位自主设置法治文化相关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

(六)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维护宪法权威。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住“关键少数”,把宪法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学法清单,作为领导干部学法基本任务、法治素养评估和年度述法基本内容,增强领导干部宪法意识,促进领导干部带头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宪法纳入国民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持续举办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等系列活动,在青少年成人礼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增强青少年宪法观念。在“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基础上建设国家宪法宣传教育馆,建设各类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基地,通过升国旗、奏唱国歌等仪式仪礼和开展重大节庆活动,增进全社会对宪法的尊崇和信仰。把宪法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宪法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七)在法治实践中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注重公民法治习惯的实践养成,促进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法治,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实践教育人民,推动全民守法。坚持科学立法,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把党的主张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使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更好体现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以良法保障善治。坚持严格执法,强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意识,促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坚持公正司法,健全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促进司法文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全民守法,让依法工作生活真正成为一种习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发挥典型案例引领法治风尚、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大力弘扬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法治精神,教育引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强化依法治理,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等,培养规则意识,培育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应对突发事件,依法加强应急管理,引导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办事。突出学习宣传党章,深入开展党规党纪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引导人们理性平和协商解决矛盾纠纷。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推动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

(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民为邦本、礼法并用、以和为贵、明德慎罚、执法如山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加强研究阐发、公共普及、传承运用,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加强对我国法律文化历史遗迹的保护,弘扬代表性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因地制宜建立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加强对法律文化典籍、文物的保护和整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传下去。挖掘善良风俗、家规家训中的优秀法治内容,倡导传承优良家风。

(九)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作生产与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等文艺精品工程有机衔接的优秀法治文艺作品。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和平台,推动法治融媒体建设,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法治全媒体传播体系,创建法治品牌栏目、节目。推动法治文化数字化建设,以全国“智慧普法”平台为依托,组织开展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建立全国法治文艺精品库,汇聚优秀网络法治文艺作品,逐步实现共建共享。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充分利用“三下乡”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下基层,在重大节庆日、法律法规实施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建好用好各种法治文化阵地,扩大覆盖面,提高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创作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建设,完善建设标准,增强实用功能。注重发掘、研究、保护共和国红色法治文化,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建设一批以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高质量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把法治元素融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融入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机构等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加强对县(市、区、旗)、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区域治理法治状况的研究评估工作。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为基础,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体验线路,形成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行业特色文化有机融合,促进法治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网络等。加强基层单位法治文化形象塑造,建设法治“微景观”。着力提升市县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质量,推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基本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十一)加强法治文化国际交流。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对外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内涵和法治主张。注重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法治文化作用,建立和完善相关纠纷解决机制和组织机构,推动沿线国家、地区开展法治文化交流合作。建立涉外工作法务制度,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和研究,推动海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于海外法律纠纷解决和涉外法律工作,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把法治外宣作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善于讲述中国法治故事,展示我国法治国家的形象,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影响力。举办法治国际论坛,开展与世界各国法治文化对话。

三、组织保障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法治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法治文化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作为法治示范创建、精神文明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等创建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研究解决法治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完善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的鼓励支持政策,加大对法治文艺精品和法治文化基地的扶持力度,促进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将法治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列入本级预算,统筹利用好现有经费渠道,拓宽资金来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法治文化建设。

(十三)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实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和各地全面依法治省(市、县)委员会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司法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党委宣传、网信、法院、检察院、教育、财政、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法治文化建设。各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法治文化建设。

(十四)强化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实施法治文化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法治文化专业队伍建设。完善普法讲师团服务管理,推动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健全法治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加强法治报刊出版网络队伍建设,加强法治新闻采编创作人员法治培训。发展壮大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力量,培育学科带头人。完善法治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

(十五)培育推广典型。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强培育法治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做好法治文化建设成果宣传和典型推广,形成良好氛围。

 

谱写新征程的奋斗旋律

抗日战争时期,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有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却得到百姓热情支持的白洋淀雁翎队。“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汉奸心里直打颤,鬼子跺脚喊头疼……”队员们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岗楼,时而出没交通线截获军火物资,为抗战胜利立下卓著功勋。

几十年过去了,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段新的传奇正在书写。16万多名建设者夜以继日紧张有序施工,用勤劳双手雕琢雄安新区的山河图画。数字城市与实体城市“孪生共长”,启动区和起步区120多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筑巢引凤”的体制机制不断编织,白洋淀重回“碧波万顷,苇海荷塘”……乘着新时代的浩荡春风,承载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逐渐浮现惊世容颜。

从革命热土到发展热土,时代主题在变化,奋斗主角在承续,不变的是创造历史的人民伟力和矢志复兴的如磐初心。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挽救民族危亡的艰巨任务迎来了鼎力担纲者,实现国强民富的远大征程有了坚强领路人。抗战时期打“持久战”,建设岁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革年代讲究“时间就是效率”,新时代“走在时间前面”,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奋斗旋律,百年峥嵘党史写就一部雄浑激昂的奋进歌。

奋斗的底子在精神。人们常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安平县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抗战时期,仅有9万人口的阜平县却有两万多人参加抗战。英雄辈出、英气若虹,凝聚着抵御外侮的民族气节、为国为民的浩然正气、舍生取义的崇高人格。奋斗,无疑是人生在世的最曼妙的姿态、历史留存的最动人的色彩。

奋斗的方位靠谋划。“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于天地间“挥毫泼墨”,设立已满4周年的雄安新区串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折射出改革开放宏图迭出的新气象,寓意着新时代实干家、奋进者的别样“浪漫”。人们之所以坚信雄安不可限量,就是因为看重雄安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实现“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的协同发展的信心,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白纸画美景,平地起新城,靠的正是胸中谋略、眼底境界的导航。

奋斗的精髓是理念。一位作家曾造访雄安新区,感受最深的是雄安新区对植树造林的重视。蓝绿交织、力防污染,生态优先得到最严贯彻;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防止形成新的“摊大饼”;结合历史文脉搞好城市设计,不搞高楼大厦、水泥森林、玻璃幕墙……雄安新区从设立之初,就确定了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战略目标。理念科学,发展必蹄疾步稳。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汲取党史养分,谱写新征程的奋斗旋律,中国将闯出更为广阔的天地。

李 斌;《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6日   第 04 版)

 

为零工经济就业群体赋能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加入灵活就业者行列,推动零工经济发展壮大。如何保障这些就业人群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好服务,成为新的社会课题。前不久,江西省总工会出台《关于推进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入会及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探索更适合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入会的方式、加大维权力度、打造普惠服务品牌,为破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探索经验。

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临时工,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大部分不受具体行业领域的限制,更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因而备受年轻人青睐。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已有包括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在内的约2亿灵活就业劳动者。《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也显示,2020年企业采用灵活用工同比增逾11%,达到55.68%。庞大的从业人员数据、不断增长的就业市场需求,推动零工经济蓬勃发展。

更加多元的就业形态、更为灵活的就业方式,也给各级政府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带来不小挑战。不可否认,当前零工经济就业群体也面临着不容忽略的一些问题。有的因为缺乏晋升通道和职业积累,被质疑“吃青春饭”;有的因为所处行业缺乏认可度,被认为社会地位不高;有的企业使用灵活用工时,无法兑现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和职业培训。这些问题部分是就业市场普遍存在的,也有零工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解决。

由此来看,江西出台实施方案,通过最大限度将零工经济就业群体纳入工会组织,提升服务保障的覆盖率、普惠性,迈出了为该群体赋能的重要一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如何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一方面要在顶层设计层面,针对当前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规范。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零工经济就业人群的服务保障方案,积极发挥工会、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在权益保障、职业提升等方面多下功夫。

当然,为零工经济就业群体赋能,既要靠政策支持,也离不开企业发力。企业作为市场经营和吸纳就业的主体,为员工创造更公平的就业机会、更安全的从业环境、更充足的社会保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一些网络平台利用优势地位,片面将灵活用工作为降低成本的方式,漠视其人身安全、正当权益。这些现象反映出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价值导向偏轨,需要予以纠正。不论是哪一种就业方式,唯有树立起尊重劳动、珍惜人才的导向,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就业是民生之本。零工经济就业群体是支撑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把服务保障的体系建立起来,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定能推动零工经济有序发展,让更多人实现人生出彩。

李松云;《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6日   第 07 版)

 

更好激发科研创新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高校是承担科研任务的重要机构,完善高校科研人才激励机制,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可以从激发高校师生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内生动力开始。科研活动,是一种基于思想意识、致力于知识生产的社会实践,激发内生动力,离不开对科研人才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和所处环境的培养与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不仅为科研实践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坐标,也为从事科学研究标定了应有的态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可以为前沿科技发展提供价值导航,解决科技伦理问题,确保科技向善、创新向好。

增强意志力是激发科研内生动力的基础性条件。科研事业并非一片坦途,创新研究更不会一帆风顺,困难和挑战无时不在。从事科研工作须具备坚强意志力,才能长久保持创新的热情和活力。为此,高校应肩负起意志力训练和心理健康建设的重要职责,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一方面,需要构建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系统。近年来,不少高校先后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在维护师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借鉴。此外,体育教育在意志力的培养中不容忽视,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也要鼓励教师走出教室,参与体育活动,建立科学系统的校园意志力培训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保障师生的意志力得到有效锻炼。

良好科研环境是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保证。科研环境尽管是外因,却对培育内生动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比如,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转化、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等体制机制,都是良好科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建立以适度容错率和科研成果高扶持率为核心理念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建立规范严密有效的学术不端行为惩戒机制,都将有助于形成优良的科研环境。把这些基础性工作做扎实,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师生开展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客观地讲,我国当前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仍显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部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创新的主力军之一,不仅要完善人才培养、人才使用的体制机制,也要在人才激励上下一番功夫,在广大科研人员中间形成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会创新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

  (作者张进财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6日   第 07 版)

 

矢志践行初心使命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百年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懈怠、一往无前。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仍然要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根植于百年奋斗历程之中。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的腐朽、西方列强的侵略,曾经创造辉煌文明的中华民族陷入危难境地,人民群众陷入苦难深渊。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无数仁人志士做过许多努力,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都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那时起,党的初心使命从未动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征途上接续奋斗。

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党的初心使命历经百年而更加坚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党的性质宗旨崇高神圣,党的理想信念牢不可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历经多个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我们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任凭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环境和目标任务发展变化,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坚定不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百年征程,历经艰辛、饱经风雨,党的初心使命依旧坚如磐石、始终不渝、历久弥新。

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正是在初心使命感召指引下,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十三五”圆满收官,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四五”规划纲要绘就发展蓝图,开启新的奋进征程,也呼唤着中国共产党人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更加积极有为地努力奋斗。知所从来,方明所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表明,只要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就能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矢志践行初心使命。

  (作者邵维正为解放军原后勤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6日   第 09 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这对领导干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重庆市大足区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高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能力。分析把握形势,是明确方向、作出决策、推进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善于认识和把握发展形势,全面分析面临的“时”和“势”,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才能做到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提高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能力,是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坚持从大势着眼、从趋势着力,深刻认识大足目前还存在产业能级有待提升、文旅融合不够充分、社会民生存在短板等问题,同时也具备区位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文旅资源富集、自然生态良好等优势。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必须在认识和把握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各项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优势,加快把弱项与短板转化为潜力与后劲,努力做到危中寻机、开拓进取、开辟新局。

提高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举措的能力。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思路举措也要不断创新。我们注重提高领导干部改革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的专业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进而在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举措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我们立足实际,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比如,改革招商引资机制,出台招商引资三年规划、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预审研判等系列机制办法;调整财政体制,有效激发镇街干事创业热情。同时,承担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10多个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努力为推动新时代改革发展作贡献。

提高营造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环境的能力。发展环境直接关乎竞争力、生产力。地方党委抓经济社会发展,要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上下功夫。既要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健全惠企便民的高效服务网络,又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公正司法,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又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潜能动能。为此,我们积极整合资源,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把程序再简化、时间再缩短、效率再提高。同时,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建立“零见面审批”事项清单,把审批权下放到离市场主体最近的职能部门,减少企业从设立到经营环节的审批事项;全面建立政务、政策公开发布制度,努力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开、结果公布。

  (作者于会文为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书记);《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6日   第 09 版)

 

加强理论武装、研究阐释、学习教育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我们要深刻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在坚持中不断巩固、在巩固中更好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联系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不断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在完善学习教育、研究阐释、宣传普及等方面制度机制上下功夫,在健全各层级学习制度上下功夫,在建设和用好网络学习平台上下功夫。

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践表明,只有不断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才能更好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不断坚定信心、凝聚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要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准确把握新时代新要求,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引向深入。在加强经典著作编译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研究,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研究,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学理支撑;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加大对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重大实践经验研究总结的力度,不断增强理论解释力、话语说服力、实践推动力。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能不能引导青少年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关系能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围绕青少年学生的群体特征和成长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统筹编写好大中小学不同阶段的思政课教材,形成一批优质思政课教学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加大专业课程教材和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重,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

  (作者张跃国为广东省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6日   第 09 版)

 

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无论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面临的环境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这个优良传统决不能丢。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坚持科学的历史思维,在传承好发扬好党的成功经验中开辟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重视学习历史、认真总结历史、科学对待历史、善于运用历史,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大力发扬我们党注重学习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攻坚克难,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具体体现。“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

中国共产党人秉持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高度重视对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我们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邓小平同志指出:“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华民族尊史崇史、学史治史这一优良传统。我们党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都会以各种形式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的学习和运用,把学习党史提高到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强调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这为我们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结历史经验,是从理性层面对历史进行科学抽象,得出规律性认识,从而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予以正确指导。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不断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具有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养分的自觉。无论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面临的环境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这个优良传统决不能丢。

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运用科学方法总结历史经验的先进政党。只有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才能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历史经验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运用不同的思想方法就可能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为了避免出现背离历史真实的问题,必须牢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违背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遭遇挫折。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能让我们透过历史现象洞察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我们党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善于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我们党始终坚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强调“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这既是对我们党科学对待党的历史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为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科学的历史思维。知所从来,方明所去。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的联系不可割断,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必须坚持科学的历史思维,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同时,还要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全面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正确认识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科学总结历史经验。

在传承好发扬好党的成功经验中开辟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从历史中寻求规律、从历史中探索未来,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在传承好、发扬好党的成功经验中开辟未来。

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得到了14亿中国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我们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传承好、发扬好其中蕴含的成功经验,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百年党史,就是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长征路上,3名红军女战士将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送给老乡;解放战争中,沂蒙人民“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正是因为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我们党才能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这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当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善于培育伟大精神,大力弘扬伟大精神,这是我们党能够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开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成功经验。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我们更加需要伟大精神的引领和支撑。要深入学习体悟党的百年历史中那些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身上体现的伟大精神,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作者双传学为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6日   第 09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7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33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25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7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33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25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7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33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25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7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33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25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7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33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25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