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好文天天读 > 好文天天读 > 01月28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01月28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1-01-28| 来源:北辰遴选

当以正确抉择和行动解决好时代课题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尤其考验秉纲执本能力。什么是时代大势,如何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课题?找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有希望推动2021年的世界开好局、起好步。毕竟,这是在疫情还远未结束、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社会民生遭遇重创背景下开启的一年,国际社会必须顶住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逆流,促进和平与发展,任务极其艰巨。

关键考验面前,必须作出正确抉择、采取正确行动。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发表特别致辞,深刻洞察时代大势,深入阐述要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四大课题,为各国携手走出当前困境、开创更美好的未来明确了方向和出路,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解决好这个课题,才能助力各国重振经济、改善民生。人类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各大经济板块历史上首次同时遭受重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受阻,贸易和投资活动持续低迷。联合国首席经济学家艾略特·哈里斯近日发出警告:“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的深度和严重性预示着复苏将缓慢而痛苦。”面对历史性挑战,全球需要拿出共克时艰的政治决断。2021年,各国仍普遍面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在此过程中,必须加强政策协调,推出一系列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的经济政策,下决心推动世界经济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使世界经济走上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共同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解决好这个课题,才能加强团结合作、促进和平发展。疫情袭来,一些人热衷于自掘意识形态偏见陷阱,拉“小圈子”、搞“新冷战”的图谋明显抬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坦承,人们担心世界出现大分裂的可能。“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中国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强调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利于在全球性挑战面前凝聚全球共识、汇聚全球合力,有利于各国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促进各国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

“克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鸿沟,共同推动各国发展繁荣”,解决好这个课题,才能破解全球发展赤字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疫情之下,各国经济复苏表现分化,南北发展差距面临扩大甚至固化风险。联合国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疫情使全球1.31亿人陷入贫困。国际社会对发展鸿沟存在普遍忧虑,“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的一大初衷,就是动员全球“在2021年尽早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团结和可持续的未来”。对发展中国家投以更多关注,不仅是道义之必须、共同利益之所在,而且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应有之义。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了,整个世界繁荣稳定就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发达国家也将从中受益。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既要着眼长远、落实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必要支持,也要保障发展中国家正当发展权益,促进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缔造人类美好未来”,解决好这个课题,才能更好保障各国持久安全、促进发展繁荣。疫情之鉴映照出各国命运相连、安危与共的现实。只要还有一个国家没有战胜新冠病毒,人类就难以真正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人类还面临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种种全球性问题,都不是任何一国单打独斗所能解决的,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问题不会停留在国家边界,所以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需要扮演”……2021年达沃斯平台上呼唤全球合作的声音此起彼伏,正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共识的真实反映。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才能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课题;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出路。各方都应该致力于以今天的正确抉择、正确行动,为人类走向共同的美好未来作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8日   第 03 版)

 

严以律己擦亮政治本色

“讲政治必须严以律己。”不久前,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修身律己,慎终如始,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做一个一尘不染的人。要带头廉洁治家,带头反对特权。”这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根子,从内因上说在于信仰缺失、自律缺位。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大师”,这些问题都可以从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失修上找到根源。“总开关”没拧紧,就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就会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就容易在作风上出现违规越界,在权力使用上出现跑冒滴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治理腐败问题,建设廉洁政治,既需要靠事后惩戒、外部约束,也需要靠事前引导、强化自觉。廉洁自律的觉悟加强了,思想认识上的模糊问题解决了,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任何时候都正气充盈。

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严以律己,要善于从“高标”中汲取力量。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创业团队”。这个曾经弱小的政党之所以能走到历史舞台中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守为民初心、勇担理想使命,凝聚起干事创业所向披靡的磅礴伟力。今天我们严以律己,就是要向光荣的先行者学习,向崇高的信仰者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共产党人抵御风雨、强基铸魂的根本所在。践行理想信念的骨头硬、担当初心使命的肩膀挺,才不会在歪风邪气面前弯下脊梁。学思践悟,起而行之,一定可以返璞归真、固本培元,不断取得政治建设、作风建设新成效。

严以律己,必须严格恪守“底线”的要求。从党和国家角度而言,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离不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惩治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以全域化、立体化、常态化的监督扎牢“不能腐”的笼子,以立德铸魂、补钙壮骨、化风成俗的引导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对党员干部来说,党纪国法划清了言行举止、为政用权的底线。严以律己就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按要求、按纪律做人做事,坚持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特别是,一时清廉不等于一世清廉,守纪遵法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时时绷紧党纪国法这根弦,清廉才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古人说:“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砥砺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涵养廉洁文化,只有久久为功、抓长抓常才能见成效、管长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天天讲不吝千万言,时时做不惧千万事。当严以律己成为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常态,政治意识、政治能力的思想根基就会更加坚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担当将更加坚定有力。

石 羚;《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8日   第 04 版)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这一重要指示,为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要看到,农村生态建设周期较长,大气、土壤和水的治理有其内在规律,修复遭到污染的土地、水域和受到破坏的草地、森林,少则需要数年,多则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摒弃急功近利思想,稳扎稳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需要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理念,科学编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专项规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抓紧抓好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配套制度的建立,用制度来保障工作的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农村是自然资源的富集地,守好农村的自然生态资源,要树立生态红线意识,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我们在对一些“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加强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落实和源头治理;一些地方划定“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信访工作机制,出台重点环保问题督察制度等,并依制依规对入围问题进行管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强化统筹意识,在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上下功夫。一些农村的域内自然资源可能涉及集体、国家所有制两种类型,需处理好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等多种权益的分离与统一。要在充分考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特殊性的基础上,把中央要求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统一起来,系统推进。同时,还要因地、因事、因时制宜,运用文化、法律、道德和经济等多种手段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比如,一些地方坚持以推进“乡村文化礼堂”建设为支点,将农村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统一谋划、统一推进,产生了巨大的“撬动效应”,实现了乡风民风和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宝贵经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按照既定部署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以及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才能有序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力争到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到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

(作者王红艳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国家治理研究室主任);《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8日   第 07 版)

 

让算法应用规范起来

打开购物APP,想买的东西从推荐商品中就能快速找到;浏览新闻或短视频时,总能收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推荐;选择餐馆时,在APP点开美食栏目就能看到推荐排行榜……作为消费者,很多人对这些体验并不陌生。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涵盖网络购物、交通出行、旅游住宿、订餐外卖等多个领域的算法应用日渐普及,影响着用户的消费决策乃至日常生活。

一般来讲,算法是一种技术手段,即互联网平台借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使用习惯等大数据,实现用户需求和服务的快速精确匹配,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更易获取的产品和服务,让社会运行更加高效。同时也要看到,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因算法不当应用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比如过度采集用户信息侵犯个人隐私、大数据杀熟、不当操纵流量分配干预平台商家经营等。这些做法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平台和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以大数据为基础、以算法模型创新为内核、以计算能力为支撑的智能浪潮中,规范算法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防止算法沦为“算计”,成为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话题。特别是,由于信息占有、技术应用等差异,平台相较消费者往往处于强势地位。因此,算法规制不能仅靠平台自觉,需要建立从国家法律到行业规范再到社会参与的全方位监督体系,让算法应用有章可循,让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法可依。

目前,针对算法应用这一全新的治理课题,我国先后出台并完善了有关制度,加强相关领域的规范。比如,《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违反收集使用规则使用个人信息。因业务需要,确需扩大个人信息使用范围的,应当征得个人信息主体同意”。又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制定完善对网络直播、自媒体、知识社区问答等新媒体业态和算法推荐、深度伪造等新技术应用的规范管理办法”“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发应用的规范引导”。这些政策举措,充分彰显了我国加强算法规制、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决心。

规范算法应用,行业组织、企业自身和消费者也不能缺位。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推动形成加强算法应用有效规制的共识。共识引导行动,行动夯实共识。为此,行业组织需要加强引领和督导,净化行业风气,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也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和依法维权意识,共同参与治理。作为掌握技术的企业,更应加强自律,切实承担应尽义务和责任,坚持正确导向,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诚信应用算法。相关各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共同推动算法应用规范有序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监管体系的建立和算法规制的完善,算法应用及相关行业将会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让算法应用规范起来,实现技术运用与商业伦理、社会价值的良性互动,才能提升用户消费体验,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助力。

尹双红;《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8日   第 07 版)

 

关键在于抓落实

2021年的经济工作任务已经明确,现在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取得实效,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谋定而后动,谋定而快动。谋定快动,重点在谋,要看全局、抓大局,沉下心来,把住方向。谋定快动,关键是快,该办的事坚决办,决不能拖;能办的事马上办,决不能等;难办的事想办法办,决不能放;需合办的事协作办,决不能推。以“拼”的思想意识、“抢”的精神状态、“实”的工作作风,在“稳”的前提和基础上,奋力求“进”。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事前要多思考、多筹划,才能做好行动的充足准备。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扎实的调研,行动难免变成“盲动”。“谋定”,重在吃透实情、深思熟虑、科学决策。领导干部抓工作,必须遵循经济运行规律,搞好调查研究,把情况弄清,问题找准,事想明白,抓准“牛鼻子”,掌握主动权,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一旦“谋定”,就必须拿出只争朝夕、努力奔跑的奋斗姿态和工作作风,尽快把谋划变成行动,敢作敢为、善作善成。“快动”,重在雷厉风行、务求实效,就是要快行动、重落实、见效果。“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如果不只争朝夕,不注重实干,对谋定的事不快动,就必然落后。在抓落实上,不能口号震天响,就是不见行动;不能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样只会贻误工作、贻误发展。必须要把抓早、抓快、抓好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早发力、快发力,抢时间、抢机遇,从而有效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对领导干部而言,工作中既要有谋定后动的思考力、决策力,还要有谋定快动的执行力、行动力,通过改革攻坚克难,创造性推进工作,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李 翔;《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8日   第 07 版)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从理论上回答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我们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变革和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擘画了新时代法治建设新蓝图,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新境界。这一重要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强调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为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方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沃土,在推动更高水平良法善治的时代进程中彰显实践品格、展现实践伟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更加突出。习近平法治思想顺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指南。

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需要坚持科学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处理好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我们正确把握和科学处理这些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引。同时,全面依法治国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涵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各领域,涉及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需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方面和全过程,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既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作者付子堂为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8日   第 09 版)

 

让文物资源活起来

运用高新科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运用高新科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能够更好发挥文物资源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运用高新科技提高文物保护水平。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让文物资源活起来,需要加强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着力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在文物管理方面,可以利用高清影像获取等技术手段,对文物的空间、纹理信息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建立信息数据库,实现文物的永久性数字化保存,为文物研究、修复、利用等提供基础性数据。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方面,高光谱成像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等高科技设备,能够对文物质地结构、工艺信息等进行无损检测分析,有利于深入发掘和全面认知文物本体价值。在文物修复和展示方面,借助多图像三维建模、3D打印等技术手段,可以高精度、快速获取文物三维几何数据,为修复工作提供帮助,促使文物恢复本来面貌,最大程度保存其原始价值。此外,针对文物犯罪出现的集团化、规模化、智能化等新特点新情况,可以综合运用人脸识别、网络监控、刑事科学技术等手段,加大对文物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力度。

运用高新科技挖掘文物内涵价值。让文物资源活起来,需要依托高新技术,深入挖掘阐发文物蕴藏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一方面,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建立完善文物资源数字化平台,为跨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和联合攻关提供丰富数字资源,不断拓展文物价值研究阐发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利用3D、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创造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场景,为考古学、历史学等研究者提供新的实践场域和研学手段,帮助他们直观理解不同类型遗迹、遗物的特征,提升他们挖掘阐发文物内涵和价值的能力。

运用高新科技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合理适度利用文物资源,需要强化高新科技支撑。一是打造文物展陈新样态,依托数字网络和融媒体技术,通过云展览、云直播、云考古等手段,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多维度展示绚丽多姿的文化遗产,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加便捷、如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二是紧扣时代主题,深挖文物蕴含的丰富精神意蕴,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制作并推出体现中华文明精髓、彰显爱国主义精神的网络文学、短视频、动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展现中华文明的时代价值。三是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可以通过开展常态化直播等活动,搭建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度,普及考古知识和研究成果,讲述文物故事、传播历史知识、阐发精神内涵,提供高质量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作者朱鸿亮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8日   第 09 版)

 

与时代同步 与官兵同行

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是保持我军性质、宗旨、本色的重要保障。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着力点在铸魂育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代同步、与官兵同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官兵,不断增强时代性和感召力。

紧扣时代脉搏铸军魂。习主席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做好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到举旗铸魂,强固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始终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铸魂育人,下苦功夫把习近平强军思想学懂弄通做实,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加强和改进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不断夯实绝对忠诚之基。要让广大官兵对我军的光荣历史、英模人物、伟大精神熟记于心,让对党忠诚根植于官兵头脑、转化为自觉行动。思想的大坝要天天筑,精神的“钙”质要天天补。要坚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教育引导官兵把远大理想融入日常工作生活,走正人生的每一步。

紧跟使命任务强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强军思想彰显出巨大威力。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必须坚定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围绕中心想问题、贴近实际做工作、服务大局求发展,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凝心聚力。我军是有着血性铁骨的军队,是一支敢打必胜的军队,也是一支作风过硬的军队。习主席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无论是藐视“纸老虎”的胆略,还是“小米加步枪”打赢“飞机加大炮”的志气,“勒紧裤腰带造两弹一星”的雄心,都是我们做好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需要不断激发广大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引导官兵磨砺战斗意志、锤炼过硬本领,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更好展现强军胜战的新气象新作为。

紧贴现实问题谋创新。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创新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力量、工作运行和制度机制。这为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提供了基本遵循。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创新作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牛鼻子”,不能将工作局限在课堂上、会议中,而要向岗位延伸、向一线扩展、向日常渗透,充分利用训练间隙、茶余饭后等时机,三五句话不嫌少、三五分钟不嫌短,将心比心地想着官兵,开诚布公地引导官兵,力所能及地帮助官兵,努力实现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由抽象说教向形象感化转变、由单一教育向多样化引导转变。同时,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比如,大数据技术日臻成熟,可以利用官兵在日常工作训练、生活学习中留下的真实记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全面了解官兵思想状况和日常行为,跟上官兵思想发展的最新动态,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闫继勋;《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8日   第 09 版)

 

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这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更好发挥法治作用,推动和保障“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功能和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举措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法治对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固根本”的保障作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和国家通过社会主义法治,建立并不断巩固、坚持并不断完善一整套具有根本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制度体系。实践证明,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宪法法律确立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意义、根本性质的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国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政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确立国家指导思想制度;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构成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其他各方面的重要制度。这些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和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

法治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拥有独特地位、权威和影响,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遵从。运用法治力量固根本、强根基,对于保障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法治对于全社会成员各种行为和活动具有“稳预期”的保障作用。毛泽东同志指出:“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这里讲的实际上就是法治稳预期的功能。

实行法治,确立和实施稳定、公开、规范的制度机制和行为规范,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牢固基础、持久动力和广阔空间。各种制度机制和行为规范一经法律法规确定,即具有统一适用、一体遵循、一视同仁的性质;没有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改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市场主体的确立及其活动,财产权的界定和财产关系、产权关系的有效保护,等等,这些都需要完备的法治规范和保障,以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为主体能够基于稳定、合理的预期对各种关系和行为进行判断并作出选择。因此,在法治框架内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有利于全社会稳定预期、增强信心。

法治对于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具有“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立足于解决当前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于长远目标和发展的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法治“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要求,是否适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一般而言,法治应当是经验的总结、规律的反映、社会的共识,并且能够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样的法治其“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就发挥得比较好;反之,其作用就发挥得比较差。社会主义法治是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法治,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持久的保障作用。

新形势下更好发挥社会主义法治作用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这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功能功效的新阐述新要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好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作用。基本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决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完备有力的法治保障。贯彻上述基本要求,更好发挥法治作用,应当坚持和遵循以下重要原则。

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通过法治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和实施。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依法治国必须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核心要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但不照抄照搬。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整体谋划、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各层面法治建设。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任何公民、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行为准则,维护宪法权威。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抓住法治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监督、法律服务、法学教育、法治研究、普法守法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坚持处理好法治辩证关系。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和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相协同。

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保障作用的主要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加强国际法运用,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各项工作。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裁决、行政救济等活动,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政府各项工作法治化。

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诉讼制度,加强司法保护,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着力提高办案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仲裁等体制机制完善和相关工作。

加强对法治实施的监督,保证法治实施机关切实履行法治实施职责。依法加强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法治实施机关及其工作的监督,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切实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切实得到正确行使,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切实得到尊重和维护。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社会成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行为习惯。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做到敬畏法治,认认真真讲法治,老老实实抓法治,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从宪法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沈春耀;《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8日   第 09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