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好文天天读 > 好文天天读 > 01月27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01月27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1-01-27| 来源:北辰遴选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⑥ 

解决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与安全大局的头等大事。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要求,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这一明确要求,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立足新发展阶段,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首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只有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从根本上解决好吃饭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幸福生活。其次,这是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基础。只有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个战略底线,才能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再次,这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局势的基础支撑。只有筑牢粮食安全这一国家安全根基,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有效防范抵御各类风险挑战,为确保国家大局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进入新发展阶段,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要不断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底线,始终保持粮食安全的战略主动。这就要求,必须从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和支撑。

要抓牢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个根本。坚持不懈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和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机制与制度框架,更加有效地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压实地方重农抓粮的政治责任。扩大粮食储备规模,优化储备品种结构与区域布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

要抓住农业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更是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农业种源、装备、设施与加工设备等关键环节和领域,以破解“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农业创新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

要抓实粮食高质量发展这个支撑。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实践表明,粮食产业链越坚韧、供应链布局越完善,粮食稳市场保民生的基础就越牢固,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必须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促进从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粮食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融合发展,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粮食安全和粮食高质高效相统一,全面提升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

要统筹利用国际农业市场和资源,立足战略主动、安全可控,加强农业“走出去”战略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加强全球农业投资贸易与市场风险监测,促进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加快培育全球性农业食品企业,鼓励企业深度融入全球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及贸易产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深度参与全球农业治理和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促进投资贸易建设的平台作用,抓紧构建安全、持续、稳定的全球农业食品供应网络。

(作者程国强为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7日   第 07 版)

 

以“林长制”力促“林长治”

如同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在不远的将来,每一片森林、草原也将拥有专属的守护者。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对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作出明确要求,并提出确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着我国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全面保护天然林,在扩面增绿的同时,把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摆到更高位置。截至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2.2亿公顷森林、4亿公顷草原,让超过3/5的国土披上绿装,标注着林草生态建设取得的不凡成就。

与此同时,从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蓄积量来看,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比如,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总体来看,我国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正因此,在进一步加大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的同时,全面推行林长制,对于构建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7年以来,借鉴河长制的经验,安徽、江西在全国率先探索林长制改革,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体系。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开展林长制改革试点。一些地方还在林长制基础上,推出“林区警长制”“民间林长”等创新举措,形成了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强大合力,释放出良好的治理效能。事实证明,林长制从基层探索而来,有着牢固的实践基础,其生命力也在于实践。

推行林长制,要发挥“头雁效应”。《意见》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林长,由省级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并将林长制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范围。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扛起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主体责任,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一把手”主动巡林护林,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有利于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成果说明,紧紧盯住“关键少数”,调动“一把手”的积极性,就能带动各条战线的务实行动,推动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推行林长制,要坚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差异,可在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突出特色,从实际出发落实林长制。应坚持分类施策、科学管理、综合治理,统筹好林与山、林与水、林与田、林与湖、林与草的保护发展。比如,林地多的地方不妨更多聚焦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沙区可以把重点放在科学植树造林上,进出口贸易活跃的地区则须严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推行林长制,还要注重“立体治理”。林长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保护,也应注重更好发展,不能让群众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美丽与富裕并不矛盾,应当以“增绿”“用绿”“活绿”为抓手,通过森林经营、特色产业发展等方式,更好释放生态红利。这样,才能让更多群众主动加入到守护绿水青山的队伍中来,共同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建立完善林长制,应稳步推进“林长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林长制全面落地见效,让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我们必能真正实现“林长治”,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为加快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中国夯基垒台。

寇江泽;《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7日   第 07 版)

 

释放基础研究新潜力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显著进步:经费和人员投入快速增长,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形成系统布局,重大创新成果加速产出,国际影响稳步提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基础研究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加快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任务紧迫、挑战巨大。

基础研究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开创性、探索性。做好基础研究,既要靠学科向纵深发展,更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既要鼓励自由科学探索,更强调国家需求牵引;既要尊重科学发展规律,更强调科学技术工程的共通融合。加强基础研究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战略导向、目标引导、前瞻布局、稳定投入等方面下功夫,更加重视基础研究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加强基础研究,需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设定“硬目标”。这些目标要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落实国家任务,着眼于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加强对创新平台的战略引导和前瞻部署,在学科布局上围绕关系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领域,有计划地部署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平台,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强化创新平台的基础研究功能定位。

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支撑,通过科学有效的政策制度设计,为科技工作者提供良好科研环境。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机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鼓励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在政策和资金层面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形成可持续的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机制,切实保障一批有创新潜力和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厚积薄发。引导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将自身科研兴趣与“四个面向”紧密结合起来,从体制机制上为培育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有力支撑。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体系,统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制度设计,为基础研究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

科学评价体系对于科研工作具有指挥棒作用。加强基础研究,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基础研究的科学评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让科学家潜心搞研究。”要坚决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顽瘴痼疾,完善突出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基础研究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在坚持“四个面向”基础上,建立健全基础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评价体系。科学评价体系要有宏观站位,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对青年人才评价考核周期进行科学设置,鼓励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团队效应。

  (作者罗俊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7日   第 09 版)

 

坚持科学理念 深化改革创新 建强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将建成教育强国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建议》精神,坚持科学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办好教育,先要搞清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制定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确保党在教育工作方面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升。2019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3.4%、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94%,初中、高中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分别为102.6%、89.5%和51.6%,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特殊教育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多样化推进。同时应看到,我国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够均衡,城乡教育差距亟待缩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提速,教育创新与服务潜力尚未充分释放。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提升,迫切希望享有更多个性化、多样化、动态化、终身化的教育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和“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的热切期盼,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教育差距,着力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增强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眼于我国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作出重点部署,着力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取得显著成效。也应看到,教育改革点多面广线长,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解决问题、补齐短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中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推进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推动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支撑。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亟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一方面,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爱惜职业荣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他们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能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刘忠晖单位: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7日   第 09 版)

 

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这一要求,阐明了干事业、创伟业关键在选干部、用人才,突出了新时代选人用人的标杆,抓住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这个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彰显了正确用人导向对干事创业的重要引领作用。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用人干事,重在导向。正确用人导向,不仅是指引干部成长进步的风向标,也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回顾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可以看出,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是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优良传统和内在要求,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吏、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和成功实践,是我们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谋复兴,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根本要求。

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从党和人民事业需要出发,围绕新发展阶段各项目标任务,大力培养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把重品德、重才干、重担当、重实绩、重公认的导向鲜明树立起来。

强化“重品德”的导向,引领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履职、干净干事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是选人用人的根本原则,也是干部干事创业的首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第一位的是政治品德,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首先要突出政治标准,严格把好政治关这个首要关口。要深入扎实开展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深入了解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政治监督和政治督查,建立完善和用好政治表现纪实档案,大力培养选拔使用那些忠诚于党和人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对党不忠诚、政治上靠不住、对党中央大政方针说三道四甚至阳奉阴违另搞一套的人。重品德,不仅要看干部的政治品德,还要看干部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方面的实际表现,特别是要把好廉洁从政关。干部只有做到自身清、自身正、自身硬,才能确保既想干事、肯干事,又能干成事、不出事。要大力培养选拔使用那些洁身自好、清白自守,严守纪律规矩,经得住考验、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律己不严、作风不纯、为政不廉的人,促使干部既勤政又廉政、既干事又干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强化“重才干”的导向,引领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不断提高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

无论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都必须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德为先,不是说只看德就够了,还得有过硬本领。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迫切需要一支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作保障。特别是,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需要干部认清和把握发展趋势尤其是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意识和能力;面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任务要求,需要干部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不断研究新情况、谋划新思路、创造新方法、开拓新局面,切实提高领导现代化经济的水平;面对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干部提高科学素养,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以及懂网、管网、用网的本领;面对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日益增多的实际,需要干部培养世界眼光,通晓国际规则,提高对国际事务的理解能力、运筹能力、策划能力、操作能力;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需要干部做好有效应对和防范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储备,尤其是针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能力。

要大力加强能力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组织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专业能力培训,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以队伍高素质保证发展高质量。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队伍建设重大任务,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任务,抓培训、提素质,育人才、聚贤能,着力建设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要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更多地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优化干部成长路径,畅通“三支队伍”交流渠道,统筹用好干部人才资源,大力培养选拔使用那些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专业化能力强的干部,以队伍活力增强事业活力。

强化“重担当”的导向,引领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是好干部的必备素质,也是干事创业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

应当看到,绝大多数干部是敢担当、善作为的,但也有一些干部不同程度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有的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遇到矛盾束手无策,遇见斗争惊慌失措。大量事实表明,越是怕担当,往往越容易出事;越是想绕道走,往往矛盾就越追着来。不担当不作为,损害党的形象,危害群众利益,贻误党的事业,必须坚决加以根治。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进一步树立讲担当、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大力培养选拔使用那些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猛士”“战士”,那些勇于改革创新、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的“闯将”“干将”,引导激励干部打硬仗、解难题、化风险。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重大斗争一线、艰苦复杂地方、吃劲负重岗位去磨炼,培养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练就担当负责的硬脊梁、铁肩膀、真胆识。要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切实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正确把握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稳妥推动被问责和受处分影响期满、符合有关条件的干部合理使用。要把及时表彰奖励、大力培养使用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中作出突出贡献干部的经验和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更加关心关爱和理解支持那些奋战在改革攻坚桥头堡、科技创新最前沿、重大斗争主阵地、防灾救灾第一线、基层治理关键点的干部,在选拔任用上予以更大关注,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让干部安心、安身、安业。

强化“重实绩”的导向,引领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实干才能出实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推动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好工作。

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更加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引导和促使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要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干部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要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改进政绩考核,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成了多少事、干事效果好不好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注重使用真抓实干的干部,不用只说不做的干部,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干部不仅不吃亏而且受到鼓励、褒奖、重用,使那些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重显绩不重潜绩、重包装不重实效、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干部不仅得不到好处,而且受到批评和惩处,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强化“重公认”的导向,引领干部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民办事、造福于民

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尺,也是对干部干事创业效果的直接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培养选拔使用那些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甚至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干部,引导广大干部既注重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真正认可。干部业绩在实践、声名在民间。要坚持在贯彻组织路线中走好群众路线,注重听民声、察政声,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重品德”是前提,“重才干”是基础,“重担当”是要害,“重实绩”是关键,“重公认”是根本。要从这些方面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推动正确用人导向更加鲜明起来、干事创业导向更加突出出来,努力以好的导向领出好风气、选出好干部、干出好气象、创出好局面,确保将《建议》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姜信治;《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7日   第 09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