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好文天天读 > 好文天天读 > 01月15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01月15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1-01-15| 来源:北辰遴选

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重大工作部署。要看到,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对我国发展新机遇新挑战的深刻认识,也是对我国客观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还要看到,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集合优势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要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5日   第 01 版)

 

“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高度赞扬乡亲们愚公移山的干劲、广大扶贫干部倾情投入的奉献,勉励大家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只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一位扎根扶贫一线的村支书深有感触:“通过这几年精准帮扶,村里老百姓住房、教育、饮水、交通等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是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脱贫发展‘红利’。”从产业孵化、扶志扶智到党建提升、基层治理完善,脱贫攻坚在农村厚植的发展红利,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笔宝贵财富。同时也要看到,贫困地区脱贫摘帽以后,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弱,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合理引导预期,做到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防范化解返贫风险这根弦不能松,帮扶易返贫致贫人口这个重心不能偏。就各地情况看,有的扶贫产业基础比较薄弱,难以抗御一些重大自然灾害;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有的就业不够稳定,岗位吸引力不足。只有对各类返贫风险加以梳理和防范,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才能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对此,需要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强化就业、产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帮扶措施,把工作压实到前头,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如今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特别需要警惕“喘口气、歇歇脚”的松懈念头,防范“船到码头车到站”的交差心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需要继续保持“紧迫感”,“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各地乡村振兴规划应完善工作、政策层面衔接,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避免“一刀切”。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这一重大部署,为实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回望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各方帮扶画出了最大同心圆,干群合力跑出了最大加速度。在新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勠力同心奋斗、持之以恒实干,就一定能创造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灿烂明天。

肖潘潘;《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5日   第 04 版)

 

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

——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③

 

民法典、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正式施行,法治领域改革迈出铿锵步伐;883项商品调低进口关税,对外开放展现恢弘气度;北京启用医保电子凭证进行就医结算、上海推广“健身卡七天冷静期”,便民利民新举措不断推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神州大地处处激荡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凝聚起新征程上万众一心再出发的磅礴力量。

挺立潮头,方知浪高风急;登高望远,才见云阔天高。“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提升改革综合效能。高屋建瓴的判断、语重心长的嘱托,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为我们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指明了努力方向。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制度层面的改革,蕴藏着最深厚的力量。积分制为外来务工人员撑起户籍梦想,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公平正义体现到每个案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字当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从制度破题把改革推向深入,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史实践证明,中国改革的任务艰巨繁重、问题千头万绪,但只要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就可以事半功倍。

纵览中央深改组或中央深改委审议的文件,无论是改革重大举措还是改革试点方案,相关意见甫一通过,配套措施就紧跟出台。成功的改革实践让这样的共识愈发凸显:改革不是单个领域的调整修补,而是各方面体制与制度的创新;不是某个领域改革的单向突进,而是各领域、各层次的系统推进;不是止步于改革体制机制,而是要着眼于制度有机聚合,形成总体性的制度成果。现在,全面深化改革历经前期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的全面推进、积厚成势,进入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站在新起点上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需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改革整体效能。

正因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谋划改革、推进改革,绝不能“单打一”,要在集成上下功夫。体现在方法论上,就是要更加注重“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譬如,缺少就业、住房、社保、人口管理等方面改革,“异地高考”的阳光便难以照进现实;没有工资制度、税收调节、分配秩序、公共财政等方面创新,收入分配改革就会步履维艰。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全面”,关键在“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必须在协同配合中推进。

制度需要完善之处,正是改革作为空间。面向未来,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出的一系列重要改革进行认真梳理,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的关系,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配套,注重各项改革协调推进,发生“化学反应”,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奋进新征程,亟待我们在深化改革攻坚中积蓄闯劲,在促进制度集成上大胆探索,让制度创新激荡澎湃的发展动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更灿烂的辉煌。

本报评论部;《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5日   第 05 版)

 

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做文章、下功夫

从2021年1月1日起,福建福州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现落户“零门槛”,释放出吸引人才的强烈信号。不只是福州,自2020年以来,多个大中城市密集出台人才落户新政策。落户再“松绑”,引起广泛关注。

人才是发展最宝贵的资源。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城市吸引人才的热潮,体现了各地对于人力资源的高度重视,也折射出城市经济面临的发展课题。一方面,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一些产业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缺乏,相关产业及其人才资源重要性凸显。另一方面,更多人才和劳动力意味着城市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各个城市放宽放开落户限制,是户籍制度改革在既定方向上的进一步落实,也是适应经济结构和产业需求结构转型、不断增强城市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然之举。

近年来,各地以降低落户门槛、提供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相继出台新政策,呈现出对象更加精细、涵盖范围更广的特点。从实践看,一些地方的落户政策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正在于结合本地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量身定制”人才政策。比如,知名电商主播被认定为特殊人才引进落户上海,90后快递员获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再如,无锡全面取消了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技术工人等群体的落户限制;济南不仅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并且放开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条件准入限制,对有在济南从业、居住生活意愿的居民,提供多渠道落户选择……从对学历型、高技能人才敞开怀抱,到全面放开、“零门槛”,各地落户新政涉及的人群范围越来越广,这对稳定就业、促进消费起到重要作用。

长远来看,劳动力和人才并非“一引了之”,放宽落户政策仅仅是吸引人才驻足的一个因素。有了政策,如何让劳动力和人才落得进、落得安心?对此,在降低门槛之外,不少城市的落户政策都有新探索。2020年,苏州发布人才新政,进一步聚焦产才融合发展,围绕人才国际化引领产业高端化,对原有政策全新升级;南京打造“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一揽子”解决人才落地发展、落户生活等各方面问题;重庆努力为引进人才的配偶(子女)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提供便利服务……从注重突出细节到推进便捷举措,从提高服务水平到提升宜居程度,从吸引人才上的“快人一步”到礼遇人才上的“超常力度”,不少城市拿出了真招、实招、新招,解决劳动力和人才落户发展的后顾之忧,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做文章、下功夫。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各地吸引人才的竞争越是激烈,越要做好引进人才的配套和后半篇文章。各个城市既要根据自身特色,引进与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层次相适应的人才,让生产要素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更加有效释放人才的活力;同时也要以更立体更细致的服务,满足落户人口的各类公共服务需求,给予劳动力和人才归属感、获得感,真正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才能让人才成长和城市发展相得益彰。

张向阳;《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5日   第 05 版)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让群众享受高质量生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坚持从群众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关心的难题改起,倾注真情实意,解决了不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坚持以最大政绩理念办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坚持把为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在抓谋划上,坚持民生优先,每年新增财力的80%用于增进民生福祉,确保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同步。比如,在城市交通上,突出行人优先、公交优先、自行车优先,尽可能为居民骑车散步、休闲娱乐提供方便;在棚户区改造上,以“增加公共绿地、增加公共空间、增加配套设施、增加支路网密度,减少居住人口密度、减少开发强度”为导向,统筹推进教育、道路、绿地、停车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把群众的小事当成我们的大事,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一个个民生难点就能得到解决,一个个美好梦想就能得以实现。

坚持以求实务实行动办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雨花区作为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治理难度大。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我们坚持求实务实,稳妥有序高效办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既尽最大努力,想方设法为民排忧解难,又充分考虑实际,不做超越阶段和能力的事。比如脱贫攻坚,扎实开展城市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活动,整合现有各项帮扶政策,实施以急难、医疗、住房、就业和基本生活为主的立体式帮扶,已帮扶7100余户次,其中非本区户籍家庭达到830余户次,累计发放帮扶资金1098万元,有效缓解了城市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一件接着一件办,真正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坚持以多方联动举措办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保障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做到民生问题出在哪里,党建工作就做到哪里,比如成立社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让党旗在民生服务一线高高飘扬。强化群众主体作用,民生问题让群众自己做主,比如在城市有机更新、小区管理、城乡环境整治等工作上,让群众充分参与。强化社会各方联动,积极发展和扶持公益性社会组织,采取“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形式,把适合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给专业组织和人员承担,织密民生保障网络。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继续以更大决心、更强魄力,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不断推进民生工程,让群众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作者张敏为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委书记);《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5日   第 05 版)

 

构建反食品浪费长效机制

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直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虽然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肉、蛋、奶等食品供应充足,但也要看到,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农用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宜林地多、宜农地少,粮食中长期供求仍呈紧平衡态势。

节约粮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倡导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粮食浪费问题仍令人触目惊心。据测算,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达700亿斤以上,相当于两亿人1年的口粮。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反食品浪费是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破解土地资源约束瓶颈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的必然要求。

解决食品浪费问题,既涉及经济活动中多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也涉及社会生活中消费习惯的改变,还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反食品浪费需要“减量”,但又不仅仅是“减量”,既需要采取“光盘行动”,也需要促进生产方式向更加绿色转变。同时,还应提倡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采取人人可参与的行动方案,建立严格监管的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提出了关于提请审议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的议案。加快推进反食品浪费立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必须加快构建运行顺畅的法律机制,确保各种利益关系协调平衡,进而形成粮食安全有保障、人民生活有质量、生态环境有改善的“多赢”格局。

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充分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改革和完善食品管理的制度和规范,推动形成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生产企业积极创新技术、流通企业自觉减少浪费的协同机制,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构建绿色的食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流通管理体制,为形成绿色食品生产方式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有利于完善避免餐饮浪费的具体行为规则。民法典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在第九条中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也应遵循这一绿色原则。特别是在食品消费领域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具体化,推动建立和完善相应标准,明确限制性、禁止性规范,为促进食品消费节约提供有效法律依据。

制定反食品浪费法,能够从规范层面引导全社会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抑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帮助人们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进而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素养,形成良好社会文化氛围。目前,社会上一些人还存在对反食品浪费认知度不足、认同度不高的问题。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有利于推动反食品浪费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展开,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反食品浪费的自觉,在全社会推广促进节约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作者吕忠梅为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5日   第 09 版)

 

为民族复兴提供理论支持

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丰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求“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思想理论工作平台的作用。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要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提供理论支持。

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马克思指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中国、引领时代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工程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必须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要深化理论武装,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加强课题攻关,创新理论研究工作机制,加强对重大社会思潮辨析引导;加强宣传普及,用权威学习材料、权威读物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抓好教材建设这一关键;放眼未来,不断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让工程成为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和拔尖人才的重要阵地。此外,还要在做好对外宣介上下功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更好走向世界。

不断巩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把工程引向深入,既是坚持这一根本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这一根本制度显著优势的充分体现。要深入阐释论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要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切实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为理论创新创造提供学理支撑。工程专家要积极利用好主流媒体、理论刊物等阵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对各种错误思想敢于亮剑,帮助干部群众明辨是非,用主旋律、正能量占领舆论阵地。

深入研究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工程建设坚持的重要原则。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更加突出,更需要我们做好研究、破解难题。工程建设要把学习、教育、研究、宣传等工作任务聚焦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加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研究,下大力气研究总结和提炼概括我们党在百年发展进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作者王浦劬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5日   第 09 版)

 

努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创造辉煌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18年10月和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广东,强调“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并围绕“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这为广东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谋划好新发展阶段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上取得阶段性成果,用生动实践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广州市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胸怀“两个大局”,把握“国之大者”,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精心谋划“十四五”发展,以“四个出新出彩”引领各项工作全面出新出彩,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把广州市建设成为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为广东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努力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走在前列,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广州市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和现代服务业强市,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大力引进高端领军人才特别是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列,促进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广州市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高端产品供给中心。全面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流通效率,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强化国际商贸中心功能。集聚优质消费资源,打造国际品牌集聚地、时尚潮流引领地、中国制造展示地、岭南文化传承地、消费创新策源地,努力服务并全面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努力在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上走在前列,以高水平“双城”联动推动高质量“双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广州市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多渠道多层次建立健全穗港澳沟通合作机制,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滚动实施与港澳规则对接任务清单,加快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重大合作平台和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港澳青年来穗发展行动计划。特别是发挥好广州、深圳“双城”联动示范引领效应,重点抓好改革联动,提高市场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促进人员、物资、信息、技术、资本自由高效便捷流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努力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上走在前列,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广州市坚定不移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科技创新、城市治理、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大力推进“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建设,完善境外投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抱团出海。高标准推进南沙自贸区、中新广州知识城、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全力支持广交会增强辐射力、扩大影响力,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业态,深化国家服务贸易试点和市场采购试点,建好南沙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快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升“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从都国际论坛、官洲国际生物论坛等高端会议国际影响力。

努力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在前列,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广州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快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广东省“三馆合一”项目和广州文化馆、美术馆、科学馆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着力建设文化强市,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努力在改善民生上走在前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广州市坚定不移抓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别是抓好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持续抓好长者饭堂、旧楼加装电梯、还绿于民、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制止餐饮浪费等民生工作。

努力在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走在前列,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广州市坚定不移巩固提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陆海空现代化交通设施体系。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全周期管理”意识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各方面,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以城市更新提升宜居安居功能,以“绣花”功夫提升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水平,以严密法治体系保障城市规范运行。

努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走在前列,扎实推进平安广州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广州市坚定不移统筹安全和发展,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健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机制。着力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做好重大时间节点的社会安全稳定工作。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城市创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努力建设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国际大都市。

努力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上走在前列,深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继续深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把我们党建设好。”广州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增强干事创业本领,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第一时间贯彻到基层,把人民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解决在一线。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加大重点领域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查处力度,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作者张硕辅为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5日   第 11 版)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既是破解保护与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更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

深刻认识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意义

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蕴含着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又突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底线要求。

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大都来自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使用。必须从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抓起,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既要考虑资源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坚持节约优先,不断提高资源本身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更要考虑资源利用涉及的人与自然关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为资源开发利用划定边界和底线,控制人类向自然无度索取的不合理欲望,限制人们过度利用自然的不合理行为。

已取得的主要工作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取得重大进展。

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

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资源环境管理体制发生重构性重大变革,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和总体框架基本形成,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制度开始确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构建。

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国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256万亩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实行新的管理方式,2018—2019年全国共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建设用地722.9万亩,盘活利用闲置建设用地169.7万亩;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水资源消耗2018年比2015年下降29.8%;海洋生物、能源和海水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原油和煤层气采收率、有色金属矿产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等重要指标显著提升,矿山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提升,建成绿色矿山953家。

生态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实施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开展三江源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1处;“十三五”以来天保工程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1687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3413万亩,2014—2019年退耕还林还草6683.8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2610万亩,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五年监测期“双减少”。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渤海生态修复,已整治修复海岸线220公里、滨海湿地10.5万亩。

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尚未改变。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7年,我国耕地保有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2019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048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平衡;油气、铁、铜等大宗矿产人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外依存度高;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

资源粗放利用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建设仍以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为主,2018年全国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146平方米、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317平方米,超过国家标准上限;2018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0.52吨标准煤,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7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5.6立方米,是世界先进水平的2倍。

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依然严峻。海洋生态系统问题比较突出。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滨海湿地面积消失57%,红树林面积减少40%,珊瑚礁覆盖率下降。海洋自然岸线占比明显下降。因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渤海等近海区域大型鱼类资源大幅减少。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生态受到影响。洞庭湖、鄱阳湖等长江流域湖泊面积大幅萎缩,导致淡水蓄水能力明显下降,大量淡水直接入海。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上游水源涵养能力不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口自然湿地面积减少。华北地下水超采区面积18万平方公里。过度农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失衡。2018年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达10.2%。2018年我国人工林面积12亿亩,超过森林总面积的1/3,且不少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少农业开发和建设占用挤占或损毁生态空间。从历史上看,农牧交错带地区大量耕地是通过开垦优质草原、森林、湿地形成的。全国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表明,2019年全国种植土地(含果树等经济作物)、建设用地(含设施农用地)均比2015年有所增加,全国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全国矿山开采占用、损毁土地问题比较严重。

“十四五”时期工作举措

“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所有权委托代理试点,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总结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对委托省级政府管理的国家公园,探索以地方为主、中央监管的总体路径。建立自然资源权利体系,推动国有森林、草原、农用地有偿使用改革取得进展。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土地等方面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

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以地球系统科学和自然资源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以地下资源层、地表基质层、地表覆盖层和管理层为基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系统开展全国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查清我国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湿地、海域海岛等自然资源真实状况,揭示自然资源要素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全面推开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按照突出安全功能、生态功能,兼顾景观的次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注重生态系统的水平衡,特别是降雨量、地下水和水蒸发之间关系,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通过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高生态保护补偿标准,鼓励探索有效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生态产品供给的政策措施、产权安排和运作模式。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加大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力度。

加强国土空间科学管控。立足我国自然地理格局,编制并实施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同时,为长远发展预留空间,按照科学、简明、可操作的原则调整优化自然保护地和生态红线管控规则。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其他区域,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对铀矿、油气等特殊矿产勘查开发活动实施差别化管控政策。对生态红线以外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按相关法律和规划明确管控规则。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强化监管和执法督察。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以国土三调摸清耕地资源家底,从自然地理格局、土壤条件等角度制定新的耕地质量评价标准。进一步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同的管制目标和管制强度,科学确定土地分类标准,减少地类内部交叉,既加强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用途管制措施,也加强农用地内部耕地向林地、园地、草地、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等转化的用途管制措施,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粮田非粮化”。继续盘活存量,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建设用地资源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倾斜,提高各类行业用地的节约集约标准,推进土地复合利用,深化土地计划、审批等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发挥水资源价格调节功能,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

提高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科学合理有序开发海洋资源,编制实施海岸带保护和开发规划,健全海洋牧场建设标准,开展潮流能并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示范,实施深海矿产开发重大科技专项。继续开展“蓝色海湾”工程,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海洋氧气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矿业节约集约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完善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强制性标准,完善油气区块退出机制,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对油气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

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机制。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和税费政策,加大对节地、节水、节能、节矿的经济调节作用。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动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包装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有机衔接,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因地制宜推动工业生产过程协同处理生活废弃物。

陆 昊;《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5日   第 09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8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74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8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8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74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8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8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74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8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8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74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8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8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74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86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