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好文天天读 > 好文天天读 > 12月11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12月11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0-12-11| 来源:北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扶贫对象、扶贫阶段、扶贫任务的新变化,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建立起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在扶贫思路上,采取精准扶贫,做到底数清、目标准、效果佳。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抓好规划引领、资金支持、示范带动和驻村帮扶。基层干部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克服困难、埋头苦干,从摸清底数入手,对贫困户建档立卡,精确识别贫困户,确保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在扶贫手段上,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把资金扶贫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结合起来,更加重视增强“造血”功能。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核心在于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按照党中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精准选择特色优势产业,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扶贫主体上,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扶贫合力。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把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动员起来,发挥各自优势,汇聚社会力量,助力产业发展,合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在扶贫质量保障上,严格脱贫标准和程序,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各地区各部门把监督管理贯穿于扶贫工作全过程,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将扶贫工作纳入内部巡察和专项审计,管理并监督好扶贫资金的去向,确保扶贫资金筹得清楚、花得明白,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此,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持续用力,不断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进行常态化监测,完善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就业、产业扶持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促进脱贫提质增效。二是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后,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弱,需要继续增强其“造血”功能,对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予以集中支持,提升其内生发展能力。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优化协作帮扶方式,完善城乡产业互动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及时落实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

  (作者万宝瑞为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1日   第 07 版)

 

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

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劳动者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为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一个人只有拥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本质和意义。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要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劳动创造人、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明确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真切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建成的,人民幸福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作为时代新人,青年学生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优良传统,在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理念的基础上,倡导创造性劳动;弘扬劳动精神,让青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绽放光彩。

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劳动能力培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面对繁重复杂的发展任务,新时代劳动者不仅要爱劳动、会劳动,而且要懂技术、能创新。提高青年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要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加强创新型实验建设,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强化敢闯会创能力培养;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企业、田野,在劳动历练中增长智慧才干,把汗水挥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中。

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其中既有物质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也有智能化时代对劳动形态的新挑战。越是如此,越要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遵循劳动教育规律,引导青年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要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通过内容丰富的活动助力劳动习惯养成和品质培养;教育学生用勤劳双手和诚实劳动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鼓励青年学生在劳动中锤炼品格;注重结合学生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把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养成与学生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等紧密结合起来。

  (作者王淑娉,李建华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1日   第 07 版)

 

劳动实现美好梦想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续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劳动是生活的需要、幸福的源泉。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层面深刻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需要。崇尚劳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我国古人把劳动视为治生之本、治国之道,倡导通过勤勉劳动收获果实、磨炼意志、砥砺品德。

从一穷二白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广大劳动人民以智慧和汗水、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顽强意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是千千万万各行各业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之初,钢铁工人孟泰、纺织工人赵梦桃、掏粪工人时传祥、石油工人王进喜、普通农民申纪兰等被授予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他们的事迹激发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热情,他们的精神历久弥新,至今仍令人动容、催人奋进。今天,又有一大批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受到表彰。从30多年持之以恒钻研钢丝绳制造的技术员周家荣,到与80万伏特高压亲密接触的“禁区勇士”输电检修员胡洪炜;从主动扎根农村决战脱贫攻坚的公务员刘双燕,到常年奋战一线、致力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孙泽洲,他们展现出新时代我国劳动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的精神和事迹,正是奋斗的中国、活力的中国、前进的中国的生动缩影。

梦想不会自动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发展中的难题要靠劳动一点点去攻克,美好梦想要靠劳动一步步去实现。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表彰和褒扬,我国社会以劳动为美、以劳动为荣的风尚,彰显的正是埋头实干、踏实笃行的高尚品质。我们的一切成就,正是这样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新时代新征程,应对深刻复杂变化发展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创造新的更大的成绩,更要靠实干、苦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我们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把个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家庭幸福的期待自觉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中,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我国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劳动者队伍,直接关系到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能否顺利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关系到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能否占据主动。奋进新征程,需要广大劳动者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增强创新意识,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信息和技术进展,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就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新征程召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上勤于创造、勇于奋斗,把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作者何畏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1日第07 版)

 

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和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作出的具有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也是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良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此,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十三五”之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低迷,保护主义上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过多年快速发展,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渐凸显,经济发展面临“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三大失衡”,即实体经济结构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刺激需求难以解决结构性矛盾,必须更多地从供给侧发力。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其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调整,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和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回答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何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问题,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主攻方向、本质属性、战略战术、主要任务、重大原则、实现途径,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是系统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有本质的区别。它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经过艰苦努力,“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去产能目标完成,一批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出清,重点行业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不断降低。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迅速成长,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十四五”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仍在供给侧,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结构发生深刻调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球市场有效需求萎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经贸摩擦加剧。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调整和重塑,部分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制造业向要素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迁移。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从供给侧发力,找准在世界供给市场上的定位,因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以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叠加的困难和挑战,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三大失衡”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新的供需结构性问题还在不断出现。我国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供给体系质量不高,高端供给短板明显,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更加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供给和需求都带来冲击和影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这种冲击和影响是外生性的,没有改变我国经济运行内在机理和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也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十四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这一经济运行主要矛盾没有变,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及工作着力点就不能变。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消费结构正在优化升级,拥有超大规模并极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同时,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阶段,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的潜力很大。巨大的内需规模和需求结构的加快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只要把这个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就能形成拉动经济发展持久而强劲的动力。但是,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充分发挥不会自然而然达到,必须依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十四五”时期,要根据我国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是“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要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一是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继续推进“破、立、降”,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淘汰关停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方面不达标的企业,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发展腾出空间。落实和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有效减轻企业负担。着眼于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所在。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发展更多优质企业。加快土地等要素市场化步伐,破除各类要素流动壁垒。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形成更具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四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调整优化金融体系供给结构,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财政政策要更好发挥推进结构调整的优势和作用,货币政策要营造稳健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更有效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黄守宏;《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1日   第 07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9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80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5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7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9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9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80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5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7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9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9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80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5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7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9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9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80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5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7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9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9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80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5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7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9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