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好文天天读 > 好文天天读 > 10月26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10月26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0-10-26| 来源:北辰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世界是各国人民的世界,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强调必须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郑重宣示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与信心。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历史。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人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面对各种全球性威胁和挑战,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合作,更需要维护多边主义,更需要坚持国际公正和道义。各国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摒弃意识形态争论,跨越文明冲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让世界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讹诈、封锁、极限施压的方式,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行径,任何搞霸权、霸道、霸凌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不仅根本行不通,最终必然是死路一条!”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世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不论多么强大,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恃强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扩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大小国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权、霸凌、霸道。靠冷战思维,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零和游戏,既解决不了本国问题,更应对不了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才能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饱受列强侵略之害、饱经战火蹂躏之苦,但中国人民不是从中学到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过别国的一寸土地。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决不会坐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损,决不会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侵犯和分裂祖国的神圣领土。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只要国际社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间正道,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人民就一定能够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让我们的地球家园更加美好。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6日   第 01 版)

 

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答卷①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在壮阔的海域中开拓出更为光明的高质量发展新航程。

2019年全年经济总量接近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首位;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6000万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有外国观察家表示:“‘十三五’时期成就喜人,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令全球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经济发展既有量的合理增长,又有质的稳步提升,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经济社会强劲跳动的发展脉搏,见证一个大国攻坚克难的不凡历程。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3.9%;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济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2%……5年时间里,我们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上取得重大突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我国这样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的国家,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分不易。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毅前行、开拓创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速推进。今天,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回首一路披荆斩棘,环视世界风云变幻,我们对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实现的历史性跨越体会更加深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完成“十三五”规划和今年年初既定的全年目标任务带来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自今年4月份起,我国出口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8%和7.2%,新经济蓬勃发展,动能转换态势良好;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中国将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正是我们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6日   第 01 版)

 

顺应新期待 改革不停步

共享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加快推进共享发展,不仅将使广大城乡居民分享发展红利,而且将显著增强我国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底气和能力。

“十三五”时期,我国一方面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一方面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深入。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累计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截至2019年末,全国贫困人口下降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6%。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既需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好14亿人口大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空间,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进一步完善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下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发生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顺应人民新期待,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要把提高发展平衡性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作者迟福林为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本报记者李心萍整理);《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6日   第 02 版)

 

绿色,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 

“通过大力推进国土绿化,中国的‘颜值’不断提升。中国正以绿意盎然的面貌走向世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网站不久前刊文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不断朝着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目标迈进。绿色,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中国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日益吸引全球目光。

中国步入绿色发展快车道,得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引。继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十九大进一步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写入党章。从世界“治沙样板”到连续3年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奖——“地球卫士奖”,再到“联合国人居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和理念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认为,世界需要中国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

种下绿色,就能收获美丽;种下希望,就能收获未来。建设生态文明,中国人民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中国人民用几十年奋斗打造出塞罕坝绿色传奇,被世界尊为捍卫地球的行动经典。2009年至2019年,中国共完成造林面积7130.7万公顷,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卫星观测数据发现,全球从2000年至2017年新增的绿地面积中,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居全球首位。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中国在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方面的全球贡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撰文指出,中国的植树项目“是给全世界上的一堂课”。

建设美丽中国的路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在实践中得到验证。通过实施生态扶贫,中国已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经过30多年的科学治理,曾经的“死亡之海”库布其沙漠已长出6000多平方公里绿洲,带动沙区超过10万名群众脱贫,彰显治沙与治穷共赢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之路的有效性。国际社会认为,中国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道路是“很了不起的探索”,为共建全球生态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

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影响无疑是世界性的。从推动达成并积极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推动二十国集团发表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从倡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到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从提前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到积极推进“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国绿色版图的持续拓展,为建设全球生态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大国行动,是对人类文明负责的大国担当。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规划出一条更绿色的发展前进之路,值得世界上其他国家借鉴。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而努力。中国将继续为推动全球生态治理、建设全球生态文明发挥重要作用,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6日   第 03 版)

 

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换挡升级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观察②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十三五”时期,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创新发展,无疑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闪亮标签。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抉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从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再到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努力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坚持创新发展形成了从发展理念到发展战略再到行动落实的完整链条。如今,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创新便抓住了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坚持创新发展,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中国经济的庞大体量和阶段特征,决定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依靠前沿创新领域的发展,更需要将创新扩散在整个经济体系、各个行业发展中。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唯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才能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推动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不断提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历史和实践表明,“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十三五”时期,国产航母、国产大飞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等一批国之重器相继诞生,5G通信、超级计算等产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正是坚持自力更生、创新攻关结出的硕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下,我国仍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领域被“卡脖子”的风险,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更加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把创新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今年9月初,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我国创新指数排名从2015年的第二十九名跃升至第十四名,是跻身综合排名前三十名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能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助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巨轮驶向更广阔的蓝海。

何 娟;《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6日   第 05 版)

 

继续激发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最新发布的三季度宏观经济“成绩单”,再次证明了中国经济强大的修复能力和旺盛的生机活力。

在经历了一季度的显著下行和二季度的企稳反弹后,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显得格外亮眼——GDP由一季度的-6.8%到上半年-1.6%,再到前三季度同比增长0.7%,由负转正,中国宏观经济继续强势复苏。保市场主体、减税降费等一系列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政策,精准唤醒了市场的活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型企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在9月实现强劲反弹,比上月上升了2.4个百分点,升至50.1%。制造业复苏分化也在缩小,高技术制造业等产业较快增长,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势如破竹。此外,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利好已经开始释放,国内大循环释放出的生产能力有效弥补了国际需求的供给缺口,9月进出口增速全面回升,大幅好于预期。

国际社会也对中国经济的表现投出信心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显示,与6月的预测相比,上调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预计中国是本年度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判断一个经济体的底气,既要看眼前的“形”,更要看长远的“势”。韧性强、回旋余地广,潜力足、弹性空间大,正是中国经济长远发展之“势”。中国经济用实力把失去的时间夺了回来,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赛道上成为领跑者,这源于我们对疫情的有力控制以及中国市场的内生韧性,也得益于疫情防控期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各项宏观政策的精准支持。中国经济呈现出了远超外界预期的巨大潜力和弹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趋势不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发达经济体将出现同步的深度衰退,部分地区疫情加速蔓延,使得很多经济体自8月起放慢了经济重启的步伐。从内部来看,国内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不小,经济仍处在修复进程中,还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持续复苏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我们还需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诸多短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全球经济的恢复与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互相促进。

总体而言,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将会继续维持向好的趋势,且GDP增速大概率会高于三季度。但内外形势依然充满变数,对于整个四季度而言,我们需要继续对我国基本面保持乐观谨慎的态度,在诸多不确定性中,以真正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支撑,寻找经济持续向上的确定性。一方面,我们要稳基本盘、保经济增长活力,充分发掘内需潜力、完善国内产业链体系、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高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堵点;另一方面,我们要破难点、绘蓝图,在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新征程上,更多地着眼于宏观层面的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激发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明天是今天的未来。我们有信心让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作者田轩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6日   第 05 版)

 

培养更多帅才型科学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我们有大批科学家、院士,有世界级规模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队伍,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优化组合,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要有一批帅才型科学家,发挥有效整合科研资源作用。”

“帅才型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之所以被强调,是因为面对未来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以帅才型科学家为重要组成的战略科技人才,对加快科技创新、赢得全球竞争具有决定意义、战略意义。

帅才型科学家往往具有更强的创新和领导能力,善于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科技发展战略方向,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引领创新团队抢占战略领域、赢得先机、形成优势。由于具备出色的创新和领导力,帅才型科学家还能够带出高水平团队,让科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壮大创新人才资源。例如,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教授汤姆生和卢瑟福就曾先后培养出17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

近年来,我国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依然欠缺。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不足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原因,尤其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将帅人才、顶尖科学家还不够多。没有帅才型科学家去敏锐地把握科学前沿问题、找到问题,后续创新也就无从谈起。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的势头,无论科学家队伍的组织还是科研管理,都出现了与过去不同的特点和格局,这比以往更需要帅才型科学家。

欲治兵者先选将。我们必须紧跟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帅才型科学家的重要作用,尊重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在已有的院士、科学家等高端人才群体和世界级规模的科研队伍基础上,选拔和培养一批帅才型科学家。一方面,可以通过支持世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建设,推进若干优势学科,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重大战略项目研究,在战略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研究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人才;另一方面,创造支持杰出科学家自由开展研究的环境与氛围,建立培育战略眼光、战略意识的项目载体、活动空间,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鼓励杰出科学家提出新的战略方向、目标和使命,支持他们提出基于未来的战略思考、战略判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通过选拔、培养和造就更多帅才型科学家,最大限度突出他们在科技创新中的领军优势,发挥他们有效整合科研资源的作用,将对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生积极的“加速器”效应,从而助力增强科技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

吴月辉;《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6日   第 19 版)

 

中国历史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具有优秀传统的中国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为我们走向未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一脉相承的中国历史文化赋予中华文明旺盛生命力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至今仍充满蓬勃生机与旺盛生命力,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迹。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是铸就这一奇迹的重要基础。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创生期,奠定了此后几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考古发现证实,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再到“多元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交流交融,中华民族最早的大家庭逐渐成形,国家由此诞生,“大同”社会理想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价值追求逐渐深入人心。在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我们的先人积累了初步的国家治理经验,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最终以典章、思想的形式进行总结和传承。流传至今的夏商西周国家治理经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是先秦时期历史文化的集中反映。

秦汉至宋元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期,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并迈向新的高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的推广、官僚制度的健全,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国家治理的基本形态,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文化支撑,贯穿其中的价值主线是对“大一统”的坚定追求。与此同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以文化人的文治主张、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在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中,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民族英雄史不绝书。

明清以降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丰厚遗产。这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愈益深厚,“大一统”趋势愈益强化,新生社会因素愈益彰显。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全新历史变局的出现和中国人民的抉择。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面对新的时代变革,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甘沉沦、前赴后继、浴血奋斗,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积聚的爱国情怀、创造活力被激发出来并发扬光大,古老的中华文化从此获得历史性新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风风雨雨,特别是近代以后遭遇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而且不断浴火重生。今天,我们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中华民族为何能生生不息、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具有独具特色、博大精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就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中国历史文化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

中国历史文化为何能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为中华民族走向未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与中国历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及其形成的独特优势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这种独特优势。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从屈原、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到林则徐、赵一曼、黄继光,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赴汤蹈火,为民族舍生取义,其爱国情怀充盈环宇,感天地、泣鬼神,与日月争辉,与山河长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大一统”。这是中国历史文化中追求统一的传统。《春秋公羊传》最早提出“大一统”思想。韩非将“大一统”思想具体化,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中央集权思想。降至西汉,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被汉朝政府采纳。由此开始,“大一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基本原则,成为各族人民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武器。

崇尚善治。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开展了丰富的政治实践,积累了深刻的治理经验。国家治理是中国人高度重视的经世之学,推行善治、“知人安民”则是一以贯之的政治追求。例如,强调正己修身、为政以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施行仁政、政得其民的思想,对改善百姓生活、恢复和发展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治理理念,至今仍能给人以智慧启迪。

以民为本。中国历史文化自古就高度重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尚书》中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总体而言,儒家学说十分重视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强调人民满意与否直接关系到天下安危,主张“务令(百姓)家给人足,庶几教化可兴,此万世治平之基也”。可以说,以民为本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世代相传并历久弥新。

改革创新。将中国古代社会视为停滞、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守旧,是近代以来西方话语体系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偏见和曲解。事实上,改革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始终,创新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周易》中已有“变易”的思想。《汉书·礼乐志》载:“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近代以来,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变革更成为中国人的重要主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将中国人数千年的变革精神、创新激情升华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文化人。中华民族自古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礼记·祭法》云:“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礼记·礼运》中所描述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等景象,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与建设确立了标杆,即道德高度发达、人民充分自律,这也成为后世统治者的共同政治理想。通过对百姓实施教化,进行道德培训和规范,以文化人、安社稷而定天下,是古代中国为政施治的基本途径。

协和万邦。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兼爱非攻”等理念,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在处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关系上,主张以“协和万邦”为交往原则,以“天下大同”为追求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鉴往知来。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历史,善继善述。自先秦时期起,中国人就开创了记述、传承和借鉴历史的传统,《尚书》《左传》《国语》等经典文献中保存了大量历史叙事。以《史记》《汉书》为龙头的二十四史,比较完整地记述了古代中国盛衰隆替的轨迹。记述历史的目的是鉴古知今,用历史思维、历史智慧启迪未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的历史名句,“述往事、思来者”的治史情怀,是中国古人重视历史、借鉴历史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人民具有鲜明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的充分体现。

上述这些方面,只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但足以体现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的历史文化,浩瀚而宽广、博大而精深,既铸就也展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和风范,是弥足珍贵、足以垂之久远的精神财富,是伟大中华民族拥有坚定自信的底气所在。

中国历史文化是我们走向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历史从来都不是冰冷的过去,相反,我们一直生活在历史进程中。今天的现实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同时又是通向未来的起点。缺乏历史关怀、历史自觉的民族,不可能拥有远大的未来。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对我们民族历史文化、历史道路的自信,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毛泽东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滋养自己,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不断夯实着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刻也离不开优秀历史文化的支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我们党高度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善于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例如,“小康”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古代治理思想的科学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思想文化上也渊源有自,承续和升华了民为邦本的悠久传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体现出我们党思接千载、对中外交流历史的深邃洞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协和万邦、追求大同的历史传统后先相承,展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天下一家、追求世界大同的博大胸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建立在坚实的历史基础上,接续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集大成而开新局,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卓越延续。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涵养历史思维、汲取历史智慧,通古今之变、明盛衰之因,善于传承、勇于开创,不断书写民族复兴的时代华章。

(作者高翔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6日   第 09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7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33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27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7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33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27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7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33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27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7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33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27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73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33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78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1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27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