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好文天天读 > 好文天天读 > 10月20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10月20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0-10-20| 来源:北辰

新服务,数字技术开创未来

——生活新亮点折射“十三五”辉煌成就⑤  

音乐爱好者可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观看演唱会;看电影不佩戴任何装备就能欣赏3D电影;“宅”在家说几句口令,服务机器人就会把冲泡好的咖啡端到桌前……今年9月举办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新科技、新服务集中亮相,让人们领略科技的魅力,直观感受到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新技术、新服务密集推出,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是我国服务业提质扩容、转型升级的有力见证,构成了“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3.9%,比2015年提高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信息产业等加速成长。2019年,我国服务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已达3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近4年年均增速高达19.4%,在三次产业中数字化水平最高、转型速度最快。数据背后,展现了我国服务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折射出中国经济的质量与成色。

数字经济引领服务业转型升级,既巩固了服务业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上的重要作用,也有力提升了服务供给的品质。比如在养老服务上,AI陪伴机器人、智慧护理床、远程监测手表等智能化适老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助力老年人更好安享幸福晚年。疫情防控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此外,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还促进了优质服务的均等化、可及性,使偏远山区群众也能享受到便捷的网购服务、优质的教育资源,等等。可以说,服务业数字化步伐的加速,不仅培育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跑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加速度。

新服务加速发展,是全球科技革命和国内消费升级的必然,也离不开顺势而为、主动作为。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的当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推动服务业创新层出不穷。这一过程中,未雨绸缪才能抢占先机,科学规划才能掌握主动,规范有序才能行稳致远。从将“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到制定出台《“十三五”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有力引导,推动服务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体现了“十三五”期间党和政府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超能力、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坚定决心。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面向未来,数字技术在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上大有可为。从需求角度来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对更高品质的医疗、教育、卫生等服务需求迫切,新服务成长空间大、市场潜力足、发展前景广阔。从供给侧来看,当前我国服务业仍然面临着优质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短板。进一步做大服务业的蛋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顺应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激活创新引领的新动能,为现代服务业加速成长提供动力支撑。

服务业关乎经济发展,关系人民福祉。数字技术推动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这是中国经济的坚实根基,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着眼“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把握科技进步大势、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中国经济定能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

 桂从路;《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0日   第 05 版)

 

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截至2019年底,吉林省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48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4.9%降至0.07%,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为高质量完成全面脱贫目标,吉林省制定实施了决战决胜29条推进措施,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和更准靶向,向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只有瞄准“靶心”,才能帮到点上、扶到根上。今年初,我们着重聚焦剩余的一万多未脱贫人口、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监测人口和边缘人口,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开展精准帮扶,帮助他们挖掉“穷根”、栽下“富苗”。目前,未脱贫人口已具备了脱贫退出条件,两类重点监测人口已落实了防止返贫致贫的措施。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编制实施了布点到村、覆盖到户的产业扶贫规划,推动形成了以汪清木耳、通榆辣椒、靖宇蓝莓等为代表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扶贫产业体系,不仅带动了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持续受益,也为县域经济长足发展提供了支撑、增添了活力。为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我们在成功推行扶贫产业成本险的基础上,今年又创新升级为收入险,实行价格和产量双重保障;还组织开展了网络平台促销、社会力量购销等消费扶贫行动,已销售扶贫产品54.2亿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增强贫困群众自主发展能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手段。针对我省农民人均耕地多、贫困人口有劳动能力人员偏少的实际,我们统筹省内和省外市场,盯紧对外转移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两个方向,千方百计帮助有务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早研判、早出招、早行动,出台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稳定贫困家庭收入的政策举措。通过政策扶持,外出打工和就近就业都显著提升,目前就业人数已超过去年。

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在去年底总体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今年我们聚焦稳当前、管长远,采取了“两手抓”的策略。一手抓巩固提升专项行动,一户不落、一项不差地对标排查,发现问题隐患就解决掉,成色不足就再补强;另一手抓长效机制建设,我们出台了巩固脱贫成效保障稳定脱贫意见、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实施办法等,进一步完善临贫预警、骤贫处置、防贫保稳工作机制。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接下来,我们将紧紧盯住“监测帮扶、查漏补缺、巩固提升、防贫保稳”这些关键环节,不断强化产业带动和兜底保障,突出抓好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健全完善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以慎终如始的态度、扎实过硬的作风,把收官工作抓得细之又细,把绣花功夫下得实之又实,就一定能持续巩固提高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

  (作者张宝才为吉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本报记者李家鼎整理);《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0日   第 05 版)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规定养老机构不仅要提供生活照料服务,还应提供护理服务;进一步细化对养老机构设立的备案制操作规程;允许公办养老机构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民政部不久前发布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并将于1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办法》从养老机构的功能定位到申报程序、运营管理、服务规范等各方面,对养老机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规范,有助于推动机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养老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2.5亿人。随着家庭规模变小,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机构养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4万余个,收住老年人超210万人,入住养老机构日益成为重要的养老方式。《办法》的施行,将进一步破除养老服务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当前,各地养老机构发展较快,数量快速增长,但也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与人们的养老需求不相匹配。对此,《办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探索提质增效的经营模式,使其更贴合人们的需求。根据规定,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可以采取委托管理、租赁经营等方式,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尤其值得期待的是,《办法》增加了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推行入院评估、分级护理的服务模式,并规定养老机构可以通过设立医疗机构或者采取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这些规定立足现实需求和发展现状,增加了服务供给,体现了对加快养老机构发展的有力引导。

全面提升老人的幸福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应创新养老服务方式。有调查显示,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就是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这与我国不少老人带病生存、多病共存的现状有关,也与家庭规模越来越小、空巢老人增多的现实有关。近年来,国家出台有关医养结合的文件,鼓励支持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加快护理行业发展,培养大量专业护理人才;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逐步推开,带动康复、护理产业快速发展;充实机构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机构的专业性,等等。这些内容,在此次出台的《办法》中都有所体现。此外,根据规定,养老机构还可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上门提供养老服务等,有望使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惠及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老人。

养老服务关系每个人、每个家庭。作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面对日益增长的机构养老需求,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又能最大化满足人们养老需求的道路,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希望随着政策的落地执行,推动养老机构的服务日益规范,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每一位老人都拥有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李红梅;《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0日   第 05 版)

 

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各族干部群众要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心灵深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与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密不可分。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心中,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维系着中华大地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各族人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汇聚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56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动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历史性巨变。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来之不易。我们要深刻理解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道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民族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手挽手、肩并肩,同心同德、同心同向,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让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更加坚实的根基。各民族要肩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责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各族人民要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形成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行稳致远。

  (作者万建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0日   第 09 版)

 

发挥比较优势 促进有机融合

推动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加强水、路、港、岸、产、城等各方面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势头,流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需要从整体出发,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中,按照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作出的区域整体定位和东中西部功能定位,结合各自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东中西部经济一体化布局、功能差异化协同、区域均衡化发展,努力实现错位发展、有机融合,形成合力。

经济一体化布局是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产业分工和经济开放。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加强东中西部产业有序衔接转移:东部地区可以依托区位、技术、产业优势,瞄准世界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西部地区可以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下大气力抓好落后产能淘汰关停,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东中西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有机统一、协调配合,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破除区域市场壁垒,畅通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区域之间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的渠道,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功能差异化协同是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关键。过去一个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存在不同地区同质化问题。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东中西部应根据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定位和功能分布,结合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找到错位发展的重点方向,实现错位协调发展。比如,东部可以发挥科技创新、人力资源、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等方面优势,着力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充分发挥龙头引领功能;中西部可以着力在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上下功夫,加快补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强化人口吸纳集聚,强化支撑功能。

区域均衡化发展是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东中西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较大,客观上制约了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推进。对此,应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网络化、便利化,推动区域之间在服务民生上深化合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事业区域一体化推进、均衡化发展。东中西部特别是三峡库区、中部蓄滞洪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需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打好长江经济带沿线的脱贫攻坚战,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实现较大提高。

  (作者付书科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0日   第 09 版)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热点辨析)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我国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变化、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将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进而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国际循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已形成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2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这表明,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劲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和持续增长的“主引擎”。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畅通国内大循环,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环境影响。面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都将扩大内需作为应对和化解风险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实现自身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为地区和国际金融形势稳定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这表明,扩大内需始终是我们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只能主要依靠不断扩大内需拉动,不可能主要靠外需。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是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才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我国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实施全方位、全领域的对外开放;全面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国内落实,不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进博会、服贸会等开放发展重大举措为全球合作打造了新平台。近日,《中国(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印发,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推动开放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未来,我们将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杨松执笔);《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0日   第 09 版)

 

既“亲”又“清”,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前不久,在某地采访时,遇到几位民营企业家。一位是当地有影响的企业家,他说以前企业遇到困难可以找领导寻求帮助,可现在遭遇了“门难进”;一位遇上了“新官不理旧账”,之前许诺的优惠,分管领导变动后没了下文;还有一位想投资上马的项目正在审批,由于涉及的政策还有不明确的地方,当地政府一直拖着,不置可否……

做到既“亲”又“清”,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关键。“亲而不清”当然不足论,以前个别领导干部热衷于跟企业老板打交道,一些不法利益在觥筹交错间“输来输往”,最终腐蚀了干部,也影响了发展。但现在有另一种现象值得注意:个别领导干部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把抵制“亲而不清”的歪风邪气,偷换成了“清而不亲”的作壁上观。

政商关系“清而不亲”,从根子上说也是不担当、不作为。首先是个别领导干部价值观有偏差,有的领导干部是能力不足,碰上一些解决起来复杂棘手的企业难题没思路、没办法;有的是“爱惜羽毛”,怕跟企业家交往,给人不好的联想,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的则是缺乏为企业服务的精神,作风庸懒散、办事“推拖拒”的衙门做派没清理干净,老问题在新形势下暴露得更加突出。

当前,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民营企业是不可或缺的力量。面对今年以来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很多市场主体面临较大压力,保护和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尤为迫切,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更加积极主动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市场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亲”“清”两相宜,政商关系健康发展才能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政、商之间的交往不可避免,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为企业主动优化服务、切实解决困难,本就是党和政府不容推卸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同时,企业在商言商,更欢迎摒弃“潜规则”、没有“暗操作”的法治营商环境,更期待清清爽爽的政商关系。

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光明正大、大大方方与企业家交往,真正从发展大局出发,依法依规,把握分寸,为企业提供贴心的服务。在制度设计上,一方面要为主动担当作为的领导干部留出容错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将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顶在更优先的位置,严肃纠正和治理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问题。

事实上,“清而不亲”的不作为和“亲而不清”的乱作为,都是需要根治的作风病。党员干部既清清爽爽,又风风火火,才是真的有担当、善作为。

张 璁;《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0日   第 19 版)

 

铸就新时代“三农”发展新辉煌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确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坚持抗灾夺丰收,集中力量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稳住了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显著,“三农”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基础支撑。

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划定10.8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一批粮食生产核心基地,推动良种良田良机良法配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六连丰”,2019年产量达到13277亿斤,今年粮食产量有望高位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70公斤,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线,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小麦、水稻自给率超过100%,玉米自给率达到95%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菜篮子”“果盘子”供给充足,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

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技术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2019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完成8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主要畜禽核心种源的自给率超过70%。“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启动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提速。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新发展,全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超过320万家,高素质农民超过1700万人,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比例达到35.9%。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合作积极推进,2019年农产品贸易总额达到2300亿美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7.6%,多元开放的农业对外合作格局加快形成。

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加快推进。全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86%和8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启动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稳步推进,全国耕地质量较2014年提高0.35个等级。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9。农业生态系统养护与修复水平提升,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自2021年起将实施为期10年的禁捕,内陆七大重点流域和主要江河湖海休禁渔制度实现全覆盖。

农民收入提前实现翻番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突破1.6万元,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番目标。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营业收入达到22万亿元,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8%。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2019年达到8500亿元,2015—2019年平均增速超过10%,直接带动1200万人就业。建成3200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811个农业产业强镇、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县镇村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2019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1亿人,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41.1%。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934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78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困境,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9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得到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扶持。今年底脱贫攻坚战即将取得全胜,贫困群众将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5%,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95%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2016—2019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超过98%,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农村移风易俗加快推进,“中国农民丰收节”已成为弘扬中华农耕文化的金字招牌,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党组织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中央先后出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农村宅基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重要文件,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构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完成,2亿多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等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序推进。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逐步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初步建立,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服务,政策精准性普惠性明显提高。农垦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协同推进,农村改革系统性集成性不断增强。制订修订25部农业农村领域法律法规和25部部门规章,完成95%的市、90%的县农业综合执法改革。

深刻总结“三农”工作经验,科学把握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规律

“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亿万农民群众和广大基层干部辛勤工作的结果。回顾发展历程,经验弥足珍贵,需要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长期坚持。

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健全党管农村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传统,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保障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作为“三农”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纵观农村改革发展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注重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始终以农民愿望和诉求为依归,尊重农民的创造和选择,坚持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由农民共享,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亿万农民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

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乡村差异性和乡村发展的规律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结合实际深化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党中央始终强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土地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农村创新创业,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走市场化道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强农业支持保护,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创造力。

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我国工农城乡关系正在向工农互促、城乡融合转变。近年来,中央着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渠道,促进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把城乡融合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让现代化的城市和美丽宜居的乡村协同共进、相得益彰。

  (作者韩长赋为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0日   第 09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8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74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8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8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74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8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8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74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8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8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74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8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38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074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44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41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286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