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指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三会一课”作为党的组织生活重要制度,对健全组织生活、严格教育管理、增强组织力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党支部要走心、用心,融入基础理论、时政要事、民情民需,在“原味”“鲜味”和“土味”中发挥“三会一课”最大作用。
知晓基础理论,让“三会一课”保持“原味”。开展“三会一课”不在于多么“高大上”,更不追求“轰轰烈烈”,关键要从基础性的理论入手。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好理论基础,有助于“三会一课”更充实、更有“原味”。知理论、学理论要原汁原味,多学原著、读原文,不依赖于“极简版”“浓缩版”,要通过聆听领导讲话,看学习读本、思维导图等方式,多载体结合,引导党员了解讲话背景,把握内在逻辑,切实汲取理论精髓,让学习有“原味”更有精华。学上级文件要注重原貌、全貌,既不断章取义、又不浮于表面,更不只听他人转述而疏于“自己动手”,多读文件、多学讲话稿,搞清楚、弄明白“新提法新在哪里”等,带着思考去学习,真正让理论“武装”党员、提升素养。
知晓时政要事,让“三会一课”充满“鲜味”。“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对于党员来说,就是要知时政、要事。因此,“三会一课”要纳入时政交流、要事分析等内容,突出开会和党课的时效性,保持“新鲜”滋味。学时政,方能知要事,要胸怀国之大者、时事要事,提前收集近期中央到地方的时政,以清单表格、时政导读等形式,方便党员看清、学会、弄懂,从而在学习中了解“风向标”,确保工作有章可循不落伍。学时政、要事应集思广益,不拘泥于“个人讲、众人听”的单一形式,充分调动每名党员的积极性,通过“打擂台”“小组赛”“即兴评论”等方式,让支部内全体党员参与进来,碰出思维碰火花、凝聚集体智慧,在“新”的形式中展现“新”的趣味,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知晓民情民需,让“三会一课”蕴含“土味”。基层党支部距离群众最近,在开展“三会一课”的过程中,也要亲近群众、融入乡土。开会要有“乡土味”,要多和为民办实事、纾困解难相结合,要引导党员在会前收集群众意见,在会上提出意见,安排专人负责分门别类、梳理问题,让开会开到人的心坎上、开到问题的焦点上,在群策群力中谋点子、想法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群众更满意、更舒心。主题党课要上出“乡土气”,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要多和本地的特色相结合,特别是在革命老区,上主题党课不妨走近革命先辈曾经战斗的地方,去洗礼思想、激荡心灵,学习老一辈为民奉献的精神,把这一精神品质融入到实践中,不断应民所需、为民服务,在“乡土味道”中体现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