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
今年45岁的杨明金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一家轮胎店店主,也是一名公益电影放映员。24年间,他带着放映机,走进怒江大峡谷的村村寨寨,为泸水市50多万人次放映了4500多场免费电影。2020年,他在社会各界帮助下成立了怒江首个胶片电影展览馆,里面收藏了100多套可以正常放映的电影器材。杨明金说:“电影让我的生活有了光,我希望这束光能照亮更多人。”
【分析】
一个人,一辆车,一套放映机,一包幕布幕架,两只音响,穿行在崎岖狭窄的盘山路上,杨明金坚持了20多年。“让大家都有免费的电影看”的梦想,始于杨明金童年的一次偶遇:“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电影放映队,我的梦想也跟着他们来了。”起初,山上的村子没有通电或电压不稳,杨明金就自己带着发电机上山。为了追寻心中的理想与热爱,杨明金的脚步不曾停歇,他的生命厚度也在一条条山路、一场场电影中累积拓展。我们和梦想的距离有多远?杨明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惟有坚持,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
当夜幕降临,杨明金扛着放映机,拎着幕布幕架、音响来到放映场地,搬机器、调设备、架音响……放映机打开的那一刻,电影之光便照亮了峡谷深处的村寨。山间的微尘在光柱间飘摇,仿佛汇成一条汩汩流动的文化涓流,银幕反射的光照亮了村民脸上的笑容,文化之光在他们心中闪耀。杨明金用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村民带去知识和欢乐,让热爱的可贵和价值不断得到彰显,也让电影文化逐渐在峡谷间开枝散叶。
追逐梦想的道路注定不会是一片坦途。“要是你的电影能讲傈僳语就好了。”一次放映后一位老人的期待,让杨明金开始思考解决方案。不知道怎么把胶片上的傈僳语放出来,就向厂家请教相关技术;不懂傈僳语发音,就请专家帮忙调音……经过三个多月上百遍的调试之后,当第一句傈僳语台词响起,杨明金收获了老人们开心的笑容。面对家里煤气爆燃事故带来的沉重打击,杨明金说:“生活要继续,电影也要放下去”。他以幕布为画板,为大山里的人勾勒出大山之外的世界。
24年间,杨明金放的电影从画面斑驳的老胶片,变成色彩缤纷的数字电影,放映的影片类型日渐多元。而怒江大峡谷两岸,村村通了公路,村民们基本告别物质贫乏,文娱活动也丰富起来。某种意义上,杨明金既是电影的放映者,也是峡谷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这部“电影”的见证者和亲身参与者。
用光影守护村民的“精神园地”,许多像杨明金一样的公益电影放映员一直在路上。浙江德清县的乡村电影放映员吴良奎,自1978年上岗以来从未离开电影放映行业,44年间服务民众超100万人次;43年只干放电影一件事的黎仕伦,在贵州余庆县的大山里架起了光影和农民之间的桥梁……期待更多样的文化服务和供给出现在田间地头,为点亮乡村文化生活、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