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喻为“土地”,只要把“种子”播在“土地”上,就能在人民中生根、开花、结果。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播撒在人民群众中的“种子”,只有在群众这片“土地”上努力扎下根来、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创造出一番业绩。
靠得越近,扎根越深。“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只有不断靠近群众、深入群众,种子的根才能越扎越深、越扎越稳。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深深的懂得,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江西兴国县,“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一首郎朗上口的兴国山歌记下的是党员干部走街串巷、走进群众的优良作风。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区,孔繁森用不到2年的时间里跑遍了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留下了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不朽足迹。前进路上,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走进群众、扎根群众,休戚与共、同甘共苦,如此才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民族复兴之路才越走越宽广。新故相因、道理相承。坐在屋子里当“水仙花”行不通,基层干部应俯下身直接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自觉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看墒情、揭锅盖、摸炕被,品甘苦、知饥饱、感冷暖,如此一来,感情在日积月累中加深,根系自然会不断扎得更深。
用情越深,枝叶越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干部用情越真,越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事业越枝繁叶茂、蒸蒸日上。人民调解员马善祥从来不把群众当外人,三十多年如一日践行接待群众24字规矩;户籍民警邱娥国心系辖区群众生活,先后奉养了11位孤寡老人,为9位老人送终,他们始终带着一份真诚、捧着一颗真心服务群众,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即便岗位平凡,一样可以赢得群众的支持、组织的认可。“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与百姓掏心窝子交流,用真情实感打动群众,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相反,只“身入”不“心入”,空喊口号、摆花架子,进村入户走形式、脚踩浮萍不沾泥,只会让百姓失望、群众寒心。俗话说,心上的认可是最大的认可。领导干部嘴里多些百姓话、脚下多些泥土味、心里多些基层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教育、就业、医疗、居住、养老等基层急难愁盼的困难,自然会获得群众的热情回应和支持。
善听“异见”,果实越甜。深入群众、用心沟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群众提“异见”。这些“异见”就是深入群众获取的果实,虽初尝“酸涩难忍”,细品却是“生津回甘”、韵味丰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是各项工作的直观“体验者”,工作抓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如果片面追求“口径一致”,领导干部就会有脱离群众的风险,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群众的“异见”里既有民意的汇聚、民智的集纳,也有施政的方向、履职的内容。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用一颗务实之心体味“异见”,注重从牢骚话、风凉话、埋怨话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合理的部分予以总结提炼,形成改进工作不足、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政策落实的“金点子”,确保后续各项政策的部署和落地更加贴近实际、贴合民意。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立足基层这片土地,要在奋斗中释放激情、追逐梦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基层土壤中涵养梦想的种子,在时代舞台上创造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