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3月3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3月3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2-03-03| 来源:北辰遴选

议论文范文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对年轻干部提出“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明确要求,勉励年轻干部“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激励和鼓舞着广大年轻干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年轻干部接好班,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今天,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依然要靠全党全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年轻干部要成长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必须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要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要层层设防、处处设防,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严格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本色。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广大年轻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3日   第 01 版)


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形态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④

  2月5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上有三件大事值得认真思考和关注。”其中一件大事,便是“发扬民主”。“世界没有定于一尊的制度样板,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国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和人民需要的道路。”掷地有声的话语、高屋建瓴的论断,精辟阐释了“民主是多样的,世界是多彩的”的中国民主观。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国的历史文化不同、现实国情不同,民主的形式选择必然不同。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人类政治文明的百花园之所以绚烂多彩,正是由于不同文明各有千秋。坚持平等非歧视原则,相互尊重彼此的民主模式,既致力于本国探索,又加强交流互鉴;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才能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民主发展道路至关重要。中国的民主经历了选择、探索、实践与发展的艰辛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各国民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态各异。也正因此,中国发展民主,注重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抄照搬别国民主模式。中国基于本国国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全人类对民主的共同追求;既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

  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民主事业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什么才是真正的民主?判断民主的标准又是什么?长期以来,一些人把民主简单等同于选举民主,甚至膜拜西式选举民主。中国的现代化,没有走西方老路,而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没有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模式,而是创造了中国式民主。我们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个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并且致力于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有机的结合。占世界人口近1/5的14亿多中国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民主的信心。这是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经过百年探索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新形态——这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中国的民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设计和发展,坚定不移走符合国情的民主发展之路,是中国民主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国的民主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民主,才能不断发展完善,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国的民主实践启示世界: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各国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符合自身现代化发展的民主形态,学习借鉴而不是照抄照搬。

  中国有句古话,“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中国人民对自己的民主充满自信,同时也充分尊重别国的民主。中国不寻求输出中国的“民主模式”,而是愿意平等沟通、交流互鉴,既汲取学习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也给别的国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面向未来,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共同丰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

孙明霞;《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3日   第 04 版)


脱贫基础更稳固,乡村振兴开新局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六盘山区到武陵山区,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滇桂黔石漠化区到罗霄山区……一年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号角响彻广袤大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新春伊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印发,明确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作出具体安排。从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到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从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到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一系列务实举措与部署,成为人们关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重要方面。

  扎实稳住脱贫基础,“稳”字背后力千钧。回溯过去一年,从中央到地方,政策不留白、工作不断档、投入不减少、机制不漏人,着力防返贫、强帮扶,兴产业、促就业。明确设立5年过渡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县、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仍保持尽锐出战,56.3万名驻村干部完成选派轮换;中央财政将原专项扶贫资金调整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21年规模比上年增加100亿元;各地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有力的政策“组合拳”,让脱贫基础更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来之不易的数字反映实绩: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2550元,比上年增长16.9%。也应清醒认识到,脱贫地区尤其是原来的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部分脱贫户发展能力还比较脆弱。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灾情等不确定因素,脱贫群众稳岗就业难度加大。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面向未来,还须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同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尤需多措并举、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聚焦重点人群做好常态化监测帮扶。目前各地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大部分监测对象已经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下一步须进一步完善,并强化落实,做到监测对象要放宽、操作程序要简化、帮扶介入要尽早、退出环节要从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定收入是关键。应抓好产业和就业,促进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着眼长远,还要不断提升脱贫地区的发展能力。必须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切实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发展能力。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培厚“让乡亲们过好光景”的人民情怀,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钉钉子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我们一定能不断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让脱贫群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李浩燃;《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3日   第 05 版)


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在北京大学,有一门思政课堪称“爆款”:授课地点有2000个座位却场场爆满,选课需要靠“抢”;每堂课持续至少2小时,学生全程沉浸其中……这门课的名字叫做“形势与政策”,每节课都会邀请知名专家授课。

  教室满满当当、上课聚精会神,体现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课上“点头率”的提高、作业中的深入思考,彰显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成效。近年来,随着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越来越多的思政课成为校园里的“爆款”课程。比如,在复旦大学,原本只有120个名额的选修课“中国共产党历史”吸引了400多名学生报名。火爆的思政课,在很多学校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思政课成为“爆款”,源自向外拓展,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有助于推动课堂成为认识社会的窗口。讲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便请来知名经济学者;阐释文化自信,邀请博物院院长走上讲台;介绍外交政策,请相关部门同志答疑解惑……在思维的激荡、情感的共鸣中,学生们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所学所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思政课成为“爆款”,也源自向内深耕,将科学理论与认知规律紧密对接。课堂上,学生们踊跃提问;老师鼓励交流,希望多提问。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就能创造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除了形式的改变、方法的创新,还需要将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如此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因此,思政课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解疑释惑,也要在课堂外引导学生学思践悟。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一门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研讨课上,专家和扶贫干部深入交流;在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学生们走进青稞地,体会劳动的价值意义,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才能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政课堂的火爆,反映了学生们对高质量思政课的需求和期待。与此同时,通过积极拓展课堂渠道、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越来越多的思政课也在学生中“圈粉”。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我们定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吴 月;《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3日   第 05 版)


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一开始就把作风建设抓在手上,驰而不息、步步深入,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在不断探索中,我们党对管党治党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深入,推动自我革命的途径、手段更加丰富。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反映的是党的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从看似平常的办文办会、出访调查、发文报道等小切口入手,坚持以上率下、严格执纪。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把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解决作风问题融入其中,着力提高作风建设实效,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的形象和威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

  从小切口入手解决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责任担当、高超的政治智慧。我们党总结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不断丰富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找到作风建设这个突破口,并进一步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抓住了重点和要害,找准了靶心、点中了穴位,从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抓住“关键少数”,就能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抓住“常”“长”二字,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就能在坚持中成常态、生长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多作风问题非一日之弊,只有坚持严的主基调,把纪律挺在前面,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才能见到实效,才能不断巩固作风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果。《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为党员干部制定行为准则、划定行为边界。坚持严肃执纪问责,强化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定期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月报数据,推动形成了高压态势,形成了严的标准和严的氛围。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2021年底,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审议了《关于2021年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和《关于2021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彰显了党中央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的决心。作风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四风”顽疾仍存在抬头隐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四风”,落实好为基层减负各项规定。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纯洁清正、朝气蓬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政治保证。

  (作者何畏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3日   第 09 版)



既保障民主选举 又实现广泛参与

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有效

  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不仅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体现着民主的质量和成色。在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实现了丰富多样的民主选举,更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持续参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真正得到落实。

  切实维护民主选举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保障并不断发展人民的民主选举权利,使人民的民主选举权利更加真实有效。我国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选举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促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提升。在5年一次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中,全国10亿多选民一人一票,直接选举产生20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组成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除了依法选举人大代表,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也实行民主选举,由村(居)民选举村(居)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广大人民群众热情高涨地参与自己所在基层的选举,创造了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选举实践。从这些实践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民主选举是广泛的、平等的,真实反映了选民的意愿。

  推动人民依法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又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有效保证人民的期盼、希望和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在中国,人民参与民主的意愿不断增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人民既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又参与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既参与国家发展顶层设计的意见建议征询,又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大到国家立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预算及其执行监督等,小到物业管理、小区建设等,人民都能切切实实地参与其中。人民的民主参与广泛持续、不断扩大,民主实践深深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产生活,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理念扎根中国大地,并成为实实在在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生活方式,推动民主蔚然成风、社会充满活力。

  从制度上保障民主选举和民主参与有机统一。人民参与民主实践越广泛、意愿表达越充分,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就越真实。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包括普遍的民主选举,而且包括最广大人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广泛持续参与,从制度上、机制上保障人民既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又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人民当家作主更好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例如,在基层群众自治中,人民不仅积极参与民主选举,而且创造了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论坛、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民主参与形式。民主选举和民主参与相结合,贯穿人民当家作主的全过程,使人民更全面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更有效地实现和维护切身利益,更充分地感受到当家作主的自豪和尊严。

  (作者程同顺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3日   第 09 版)



策论文范文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着力解决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转变,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推进教育公平。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大力发展城镇公办幼儿园,支持和规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着力补齐农村地区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板。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求。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保障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人民群众在教育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把落实“双减”政策作为重点,坚持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中小学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招生管理,实现从“招好学生”向“教好学生”转变。深入开展办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办好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学校,解决“择校热”问题。加强优质高中建设,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探索发展综合高中,促进普职融通,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把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以河北省为例,要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加快建设省内重点高校优势学科(群)。利用在京高校向雄安新区疏解的契机,实现河北高校优势学科借力提升。推进高校分类发展,建成一批对区域和地方产业发展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对接国家和河北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和培育一批服务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特色一流学科。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引导高校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科研攻关,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鼓励社会广泛参与。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为教育改革发展汇聚强大力量。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渠道,倾听民意、汇集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成才观,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同向而行。完善教育领域相关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

  (作者董兆伟为河北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河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3日   第 09 版)



经验交流材料

写好履职为民的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抓住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做好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这一要求,为尽政协之责、展政协之长、倾政协之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湖南省政协积极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履职方式,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和完善以微建议、微协商、微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三微”联动机制。这一机制聚焦交通出行、用水用电、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解决实际困难,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和期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点赞与支持。

  “三微”联动,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微”联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委员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服务本领。一方面,通过把“民意账单”变成“履职清单”,真心实意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使政协履职体现民生温度;另一方面,通过助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促进政协委员履职成果转化,有利于增强政协委员履职的成就感,调动政协委员履职的积极性。

  “三微”联动,践行了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履职为民,就是要聚焦民生实事,引导政协委员深入界别、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多种履职方式,为群众排忧解难、雪中送炭。“三微”联动是当地政协委员用心用情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生动写照,也是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通过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让群众真实感受到委员就在身边、政协离自己很近,从而为政协工作打下更加扎实、更加深厚、更加持久的群众基础。

  “三微”联动,架起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政协委员、党政部门和基层群众通过及时沟通、积极协商、加强交流,可以促进理解、增强共识、汇智聚力,既为解决具体民生问题拓展更接地气的实现路径,也为吸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开辟更加有效的制度性渠道。

  群众利益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我们要以饱满热情和深厚情怀,更好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价值追求,坚持在密切联系群众中聚民众之智,在真情服务群众中解民生之忧,奋力书写履职为民的精彩答卷。

赵应云;《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3日   第 05 版)


理论知识

推进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处理矛盾、化解纠纷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党始终把社会矛盾化解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这是一套扎根中国文化、符合中国实际、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创造的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为“枫桥经验”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我们更好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指明了方向。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推进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不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

  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准确把握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高度,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真挚为民情怀和对社会治理规律的深刻把握,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充满生机活力,最根本的就在于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社会治理全过程、落实到基层治理第一线。人民法院要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在矛盾化解中发挥更大作用,形成内外联动、上下协同、有序衔接的多元纠纷解决格局,真正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和司法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人民法院要牢记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完善群众参与矛盾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创造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办法,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司法需求。把人民法院纠纷解决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实践参与者、直接受益者和成效评判者。

  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是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治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崇尚以和为贵。“枫桥经验”和“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党领导人民推进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我国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法治建设必须抓前端、治未病。人民法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突出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为人民群众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服务。

  坚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多样。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要履行定分止争、惩恶扬善职能;作为人民司法机关,又要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关系,提供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利益诉求的多元化渠道,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人民法院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公正高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尽快修复破损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更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安全稳定。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这是推进法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诉讼是化解矛盾的必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人民法院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多车道”。加强诉讼与仲裁、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非诉讼解纷方式衔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和在线纠纷解决机制作用,为群众提供便捷快捷、诉非衔接、线上线下联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指出要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人民法院要深刻把握社会矛盾成因及演变规律,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创新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坚持综合施策、关口前移、开放融合、多元化解。更好发挥司法在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定分止争。

  坚持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双轮驱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人民法院要把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通过司法改革为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赋能,通过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推动改革成果系统集成,使司法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群众。推进“互联网+枫桥经验”创新实践,全面升级在线多元解纷和智慧诉讼服务,不断完善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模式,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根本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人民法院要牢固树立强基导向,推动司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主动融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把一站式建设同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同人民法庭建设相结合,不断提升基层司法能力、治理能力、服务能力。推动健全覆盖城乡街镇村社的纠纷预防化解链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坚持集约集成、在线融合,推动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国情、遵循司法规律、引领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多元纠纷解决中国方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司法为民之路。

  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走出新路子。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人民法院定分止争职能向纠纷源头和前端延伸。各地法院解纷触角不断向基层网格、企业园区、重点行业领域延伸,广泛参与平安乡村(社区)创建,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有序推进,“家门口”纠纷解决站点充满活力,农村地区优质司法资源供给更加充沛。人民法庭发挥在源头预防调处矛盾纠纷中的“前哨”“堡垒”作用,全国8429家人民法庭通过入驻调解平台,在线对接综治中心、矛调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工会、妇联、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治理单位43033家,有效激活基层解纷服务网格,让大量矛盾纠纷依法及时就地化解。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法院+”多元纠纷解决体系建设。与中央台办、全国总工会、中国侨联、全国工商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等单位开展“总对总”诉调对接合作。广泛凝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组织、行政调解组织、行业专家、律师学者、退休法律工作者、基层干部、网格员等解纷力量,形成优势互补、专群结合、融合发力的多元共治格局,覆盖四级法院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资源库日益丰富。2021年,人民法院对接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数量分别达到6.3万个和26万名,借助社会力量诉前调解成功案件610.7万件,同比增长43.9%,远超全国法院案件量同期增幅。

  矛盾纠纷在线调解实现新突破。在世界上率先出台在线调解规则,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集成解纷资源,实现四级法院应用率100%,有效打破地域阻隔和时空限制,为群众提供同质化、均等化、全流程在线纠纷解决服务。截至2021年底,人民法院在线调解案件累计超过2400万件,年均增长85.6%,在线音视频调解占比从2018年的0.2%提高到现在的27.5%,平均调解时长17天。86%的道交纠纷在线调解,调解成功率超过66%。平均每个工作日有4.3万件纠纷在平台进行调解,每分钟有51件成功化解在诉前。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极大方便群众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成为中国法院的一张亮丽名片。

  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开创新局面。坚持把最好的场所、最便捷的纠纷解决服务提供给群众,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解纷能力持续增强。类型化调解室和速裁团队在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全面落地,立案登记制与矛盾多元化解改革有效衔接,具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专业行业特色的多元解纷品牌蓬勃发展。一站式解纷涵盖劳动争议、道路交通、物业合同、医疗纠纷、证券期货、金融消费、银行保险、知识产权、民营企业、价格争议、涉侨涉台等诸多领域,群众解决纠纷渠道更加丰富,纠纷化解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不断提升。2021年,全国法院52.5%的一审民事案件通过速裁、快审方式审理,比一审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43%,真正实现让正义提速、为群众解忧。

  明确职责使命,更加充分发挥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显著优势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都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法院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从更高层次上谋划和推进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社会治理。

  立足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人民法院紧扣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推动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公正高效化解经济金融、科技创新、民生保障、农业农村、土地房屋、环境资源、数字治理等各领域纠纷,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积极建设以诉讼服务为载体、多元解纷为主体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和诉讼服务体系,形成源头预防、非诉在前、多元化解、繁简分流的分层递进解纷路径,高效化解矛盾,促进基层善治,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立足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人民法院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要。围绕“一站式”这个关键、“多元化”这个目标,推动纠纷解决服务从分散到集约、从单一到多元、从现场到“掌上”、从传统到智能,努力为老百姓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纠纷解决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诉讼服务机制,在线诉讼服务、12368热线服务24小时“不打烊”。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跨域立案服务全覆盖,探索“夜间法庭”“假日法庭”,解决群众打官司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极大方便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巡回审判,马背法庭、车载法庭、渔船法庭等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全体人民共享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服务。

  立足服务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人民法院坚持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创造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的高度,认识、谋划、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推进其与立案登记制、司法责任制、诉讼制度改革等改革成果系统集成,与智慧法院建设深度融合,深化司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在更高层次实现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统一,更好发挥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法院要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巩固提升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成果,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周 强;《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3日   第 06 版)


把协商民主优势转化为人民民主效能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重要论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形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人民政协要深刻理解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按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部署要求,加强协商民主建设,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更强大生机活力作出贡献。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既有鲜明中国特色,也体现全人类共同追求,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协商民主作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很好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的要义和特点,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加深了民主内涵,展现了中国民主的深厚现实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

  协商民主体现全链条的民主优势。在我国,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链条。协商民主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个环节,通过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制度化实践、围绕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协商式监督等方式,推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都体现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心声。充分的协商民主可以有效防止那种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有助于更好实现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更好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

  协商民主践行全方位的民主要求。协商民主是实实在在而不是做样子的,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协商内容广泛,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还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各类实际问题。协商渠道丰富,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协商方式多样,包括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有效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和理念更好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

  协商民主凸显全覆盖的民主特点。协商民主蕴含人民民主的真谛,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一个地方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在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通过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有序畅通各种利益要求和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更好实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实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更加有效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扎根中国社会土壤,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和生动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广泛协调各种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助于实现各方面在共同指导思想、共同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团结合作。

  协商民主具有坚实文化根基。民主政治形式的形成发展受一个国家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影响和制约。协商民主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重要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坚持天下为公,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本、以百姓关注为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局看问题;坚持兼容并蓄,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坚持求同存异,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需求,理性平和地找到最大公约数。

  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理论渊源。民主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的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推动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协商,使人民广泛持续深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理论,也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理论贡献。

  协商民主具有丰富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政治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改革开放后,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载入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对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出部署。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努力探索,极大丰富了植根于中国国情和社会土壤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增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效。

  协商民主具有不断完善的制度保障。发展民主政治,需要一系列制度、程序、机制的保障。我国政治制度为发挥协商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政党协商、政协协商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

  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人民政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推进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重要地位。要通过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更好实现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坚持党对政协协商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制度设计。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和重大政治责任,通过政协协商的制度实践,切实发挥协商民主这一实现党的领导重要方式的作用,使党的主张充分反映人民意愿,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行动,推动治国理政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通过有效工作,使人民政协更好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拓展协商内容、形式和范围。胸怀“国之大者”,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促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工作重点,瞄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问题协商议政。发挥协商式监督作用,运用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的优势,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各环节、全链条的实践。充分发挥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各级政协组织、60多万名各级政协委员作用,发挥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作用,发挥全国政协包容性强、团结面广的34个界别作用,更好反映各层级各领域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实现民主、团结相互贯通。切实提高政协委员协商能力,培育协商文化,坚持广泛协商、平等协商、有序协商、真诚协商,做到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在人民政协协商平台上真实反映各界诉求和群众呼声,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实践人民民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有效推动政协协商议政成为委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成为形成共识、深化共识、传播共识的过程,更好实现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要体现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服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政协工作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和重点任务,坚持以宪法和相关政策为依据,着力建立健全以政协章程为基础、以协商制度为主干,覆盖政协党的建设、履职工作、组织管理、内部运行等各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形成权责清晰、程序规范、关系顺畅、运行有效的工作制度体系,为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供支撑和保障。

  (作者邹加怡为全国政协机关党组副书记、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3日   第 09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102人

【步步高升】山东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670人

【新品现货】2024年5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251件
浏览 979人

【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310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