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日前,人社部印发了《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通过实施专项计划,期望基本形成技工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突出、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更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良好局面。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技工教育一头连着教育质量,一头连着就业质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对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意义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大学生技能就业行动,到农民工“春潮行动”;从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到技能大师工作室······系列政策和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国职教发展和技能人才建设。截至2020年,技术工人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口总量的26%;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然而,从经济发展形势及产业结构来看,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矛盾突出、市场就业歧视等问题仍然制约着职教发展,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破立并举的行动,培育更多新时代的“能工巧匠”。
对策措施
破除思想上的“痛点”,立起“能工巧匠”的自豪感。职业各有不同,劳动不分贵贱。“学历歧视”“文凭歧视”在现实中依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在于社会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个人“宁肯上末流大学也不上职校”的观念。事实上,各行各业既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要重视和尊重技术技能型劳动者,改变唯文凭唯学校选人用人不良风气,建立起从升学到就业、从薪酬保证到权利保护的完善体系,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技工人才有更多择业机会、更好职业自豪感。同时,要激发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以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走上技能成才、技能致富、技能报国之路。
破除供需上的“堵点”,立起“能工巧匠”的安全感。当前,一面是技术工人的总量持续增加,另一面是产业工人的持续短缺,说明职教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尚未有效匹配。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现代经济体系的加快构建,迫切需要一批高技能人才“夯基垒台”。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发达国家技工队伍高中低结构比例分别为35%、50%、15%,我国的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万人,缺口达2000多万。因此,技工教育要以市场调节为驱动方式,在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企校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加大技能培训等方面探索新模式,建立与经济发展接轨、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契合新形势需要的技工人才培养体系,让技工教育更加接地气、有底气,让技工人才就业有门、创业有路。
破除机制上的“难点”,立起“能工巧匠”的获得感。推动现代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是破除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天花板”,建立贯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成才和上升通道。打通“中梗阻”,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职称评审、人才认定、职业晋升等方面“畅通无阻”,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让技能人才有更多职业荣誉感。要打碎“旧观念”,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切实提升就业落户、经济待遇、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无忧保障”,形成“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氛围。
结尾
千秋大业,人才为先。新时代呼唤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要携手起来把技工教育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摇篮”,让每一名技能人才能够持“技”前行,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各显其能,开创职业教育的“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