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如约启幕。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举办的一届重要展会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首次举办的线下与线上互动结合的文博会,本届文博会成为世人目光汇聚的焦点。
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第一展,跨越十七载的深圳文博会,记录着文化企业辛勤耕耘的优异成绩,刻画着文化产业波澜壮阔的航程,见证着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的强大智慧。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途开辟新境界。“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谋求高质量发展路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融合创新成效涌现。“十四五”时期,在“文化+”的引领下,奋进的文化产业将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多精神食粮,多样的文化精品将向世人讲述新的中国故事。
于变局中开新局。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线下文化产业发展遭受重创,演出、影视、会展等行业一度停摆,产业发展陷入困局。
这是一张分外亮眼的成绩单——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85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2021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0.4%,两年平均增长10.6%。
数据背后,是中国文化企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艰辛探索,是一项项支持文化企业“战疫情、渡难关”政策举措的持续发力。
疫情造成对外出口受阻,却打开了国内市场新空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生产青花瓷已有800多年历史,素有“粤东瓷都”的美称。近年来,大埔县怡丰园实业有限公司每年都将特色产品青花骨质瓷带到深圳文博会,绘有《清明上河图》的“聚宝盆”和绘有《富春山居图》的“将军坛”分别在第十四、十五届文博会斩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接连而至的荣誉,让这个原本以出口为主的中小陶瓷企业,逐鹿国内高端市场。
“很多来自文博会上的客户会主动联系下单定制高端瓷器。正是因为国内市场的迅速扩大,才让公司渡过了这两年疫情困扰和出口断崖式下跌的难关。”谈到近两年的发展,大埔县怡丰园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春梅感慨万千。
疫情关闭了线下文化消费大门,却开启了线上文化消费的一扇窗——以网络游戏、短视频、数字阅读、网络直播、数字音乐、在线教育等文化新业态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逆势增长,展现了数字经济强大的渗透力与生命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印证着文化新业态的蓬勃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互联网搜索服务、数字出版等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82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57.1%,两年平均增长25.3%。
在融合中谋创新。
作为首个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文化展会,历经17年发展的深圳文博会风华正茂,赫然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与“风向标”。
一组数据清晰镌刻出深圳文博会的成长轨迹——自2004年创办以来,每年汇聚海内外10多万种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近6000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第十六届的3243家,连续11年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组团参展……
得益于历届文博会的成功举办,深圳市文化产业阔步向前,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位于深圳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如今已名声在外。15年前,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在2006年深圳文博会期间正式挂牌成立,2012年起每年都入选文博会分会场。
“园区的发展与深圳文化产业和文博会一起脉动,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说,文博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和窗口。园区今年已经有针对性地吸纳了多家来自大湾区的文化艺术机构,产业聚集和融合发展效应更加彰显。”华侨城创意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茜介绍。
文博会平台,生动折射出中国文化企业转型升级的鲜明轨迹:“融合发展”成为很多参展企业共同的特点,由低端变高端、从产品到产业,通过融合实现文化产业的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众多文化企业的共同追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纵览文博会的丰富内容,涵盖了新闻出版、影视动漫、创意设计、文化旅游、艺术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各个领域。
观精彩文博,听时代脉动。文博会始终聚焦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展示我国“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贸易”“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各个领域的最新融合发展成果,在交流与展示中启迪未来思考,在共融共通中寻求创新路径。
在转型中惠民生。
透明的落地玻璃窗,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造型文艺的大书架、清新自然的盆栽花卉,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书香与咖啡香……这里是江西南昌经开区的经开书房,充满时尚感和文艺范儿,日均入馆达1100多人次。
不远处的雷公坳文化体育产业园,白色屋顶搭配旧厂房外观,颇有艺术气息;室内足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上,开车前来健身的市民正挥汗如雨。“新的文化消费需求指引着我们的转型发展,为满足运动爱好者需要,园区未来将引入卡丁车赛车场、体育主题酒店等项目,最终打造成省内最大的文化体育综合体。”雷公坳文化体育产业园负责人介绍。
新理念的注入、新模式的引进,正在推动城市精神品质与文化神韵互相交融,让文化越来越成为直抵人心的存在。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本届文博会围绕“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集中展示优质多元、贴近真实需求的文化产品,拓展文化消费新空间。与此同时,本届文博会以“线上+线下”的创新形式亮相,按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展现文化产业惠及民生的最新成果,创造“不一样的精彩”。
如今,智能、创意正在成为新的要素,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正在驱动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民生福祉改善。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本届深圳文博会将以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布局文化产业新发展,激活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文化的情感和温度、文化的底气和力量,将引领国人满怀自信和豪情,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壮丽事业,创造属于新时代的骄傲和荣光。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3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