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09月22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09月22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1-09-22| 来源:北辰遴选

高层声音

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2021年9月21日)

主席先生:

  2021年对中国人民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中国将隆重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我们将继续积极推动中国同联合国合作迈向新台阶,为联合国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席先生!

  一年前,各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峰会,发表了政治宣言,承诺合作抗击疫情,携手应对挑战,坚持多边主义,加强联合国作用,构建今世后代的共同未来。

  一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人类社会已被深刻改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每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都必须以信心、勇气、担当,回答时代课题,作出历史抉择。

  第一,我们必须战胜疫情,赢得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斗争。一部世界文明史也是同瘟疫斗争的历史,人类总是在不断战胜挑战中实现更大发展和进步。这次疫情虽然来势凶猛,我们终将战而胜之。

  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呵护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尊严。要弘扬科学精神、秉持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强国际联防联控,最大限度降低疫情跨境传播风险。

  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利器。我多次强调,要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当务之急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公平合理分配疫苗。中国将努力全年对外提供20亿剂疫苗,在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基础上,年内再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中国将继续支持和参与全球科学溯源,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政治操弄。

  第二,我们必须复苏经济,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面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要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在此,我愿提出全球发展倡议:

  ——坚持发展优先。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强主要经济体政策协调,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普惠包容。关注发展中国家特殊需求,通过缓债、发展援助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困难特别大的脆弱国家,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坚持创新驱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挖掘疫后经济增长新动能,携手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坚持行动导向。加大发展资源投入,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中国已宣布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我们必须加强团结,践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民主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而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近期国际形势的发展再次证明,外部军事干涉和所谓的民主改造贻害无穷。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摒弃小圈子和零和博弈。

  国与国难免存在分歧和矛盾,但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开展对话合作。一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另一国必然失败,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成长和进步。我们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同心圆。

  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理念。我们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侵略、欺负他人,不会称王称霸。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第四,我们必须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联合国应该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成为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的核心平台。要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方面走在前列。要平衡推进安全、发展、人权三大领域工作,制定共同议程,聚焦突出问题,重在采取行动,把各方对多边主义的承诺落到实处。

  主席先生!

世界又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坚信,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让我们坚定信心,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2日   第 02 版)

 

面试热点

源头减量,分类管理,提升综合利用率

多举措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不少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建筑垃圾也随之增加,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如何合理处置城市建筑垃圾、发展循环经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被列入“十四五”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动。

  城市建筑垃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蒋建国介绍:“土地开挖、道路开挖、旧建筑物拆除和建筑施工垃圾是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而处置方式则以填埋和资源化综合利用为主。其中,工程渣土仍以消纳和填埋处置为主。”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50%,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要达到60%。

  尽管资源回收利用率不断提升,但快速增长的建筑垃圾仍给城市的垃圾消纳和处置能力带来不小的考验。采访中,笔者发现当前城市建筑垃圾处置仍面临一些难点——

  垃圾处理随意,有效回收率不足。

  以北方某城市为例,当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项目产能规模为每年100万吨(不含焚烧残渣),但今年以来仅处置6万吨,建筑垃圾原料接收量不足1万吨。在项目总经理谭成海看来,建筑垃圾处理的难点在于垃圾的有效回收,“许多城市建筑垃圾被随意掩埋或丢弃,并没有进行合理合规的处理。”专家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随意丢弃建筑垃圾的成本过低,亟待在执法层面加强监管惩戒。

  再生产品认可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回收行业主要通过生产再生产品营利,但目前施工行业对再生产品的使用较为谨慎。大量施工项目在设计阶段不允许使用再生产品,导致再生产品用途有限,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谭成海说。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既要多方联动,也须久久为功。“建筑垃圾随意填埋会破坏土壤与地下水,影响生态环境。”蒋建国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强协同管理,遏制随意倾倒、丢弃和填埋等行为。谭成海建议,在明确建筑垃圾生产企业责任与义务的同时,也应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和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与保障,促进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对这些问题,《规划》已作出一些部署:推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建立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垃圾堆放、中转和资源化利用场所建设和运营管理。同时,培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骨干企业,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应用与集成。

“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是建设‘无废城市’的关键一招,也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一环。”蒋建国认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可以降低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他看来,《规划》的出台,明确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方向和路径,下一步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进一步减少由于原材料开采、初加工、产品废料处理等造成的能源消耗和二次排放。

赵鹏昊 王子凯;《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2日   第 18 版)

 

筑牢灵活就业人员保障网

  近日,厦门明确外卖送餐员连续送单超4小时,20分钟内不再派单,提醒各网络餐饮平台科学设置报酬规则,建立与工作任务、劳动强度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厦门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要求平台合理设定绩效考核制度,实行“算法取中”的做法,这是落实平台责任、保障外卖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一个积极尝试。

  长期以来,外卖送餐员等因为平台算法规则引发的一些安全问题颇受关注。这不仅关乎灵活就业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关乎社会公众的消费安全。今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出台《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相关外卖平台已纷纷表态,将积极履行用工责任,更大力度保障不同劳动关系情形下的劳动者权益。

  当前,外卖送餐已经成为一种有代表性的新就业形态,其规模已达到770万人。改进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维护好这一群体的正当权益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公平。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需要算法更“柔”一点,还需多方共同努力,筑牢灵活就业人员保障网。

  现在,尽管多数平台企业通过购买意外伤害险等商业保险,初步解决了外卖送餐员职业伤害保障“有没有”的问题,但保障水平仍比较低。改进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者权益保障亟须制度创新。今年7月,8部门印发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相关部门也正在加快制定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力争尽早解决职业伤害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与此同时,平台必须主动承担起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责任。网络餐饮平台及第三方合作单位要依法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外卖送餐员缴纳社会保险,鼓励其他外卖送餐员参加社会保险。要针对平台就业特点探索提供多样化的商业保险保障方案,提高多层次的保障水平。

  各地要强化属地监管职责,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协同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应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协同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管,督促本区域网络餐饮平台及第三方企业主动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推动平台健康发展和劳动者权益保障齐头并进。

  新就业形态是就业的“蓄水池”,也是民生的“稳定器”。期待各方共同努力,给百姓身边的外卖小哥等灵活就业人员更多保障,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林丽鹂;《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2日   第 19 版)

 

议论文范文

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十九

  “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强调“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1950年党和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实践充分证明,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

  在各个历史时期,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在革命战争年代,“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等劳动模范,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全力支援前线斗争,带动群众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新中国成立后,“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蒋筑英、“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响应党的号召,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新时期铁人”王启明、“新时代雷锋”徐虎、“知识工人”邓建军、“马班邮路”王顺友、“白衣圣人”吴登云、“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进入新时代以来,“铁路小巨人”巨晓林、“桥吊状元”竺士杰、“金牌焊工”高凤林、“禁区勇士”胡洪炜、“当代愚公”黄大发、“深海钳工第一人”管延安、“大眼睛天使”陈贞、“贫困群众的亲闺女”刘双燕、“九天揽星人”孙泽洲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广大劳模铸就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充分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把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劳模、关爱劳模,贯彻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面对这样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时代,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2日   第 01 版)

 

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坚持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品格。无论是成长成才,还是干事创业,都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切实以坚强党性取信于民、引领群众。

  翻开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贯穿始终、熠熠生辉。方志敏誓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掷地有声的话语展现着坚如磐石的信念。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一心为民的行动展现着人民至上的价值。钟南山认定“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勇敢无畏的“逆行”展现着敢于斗争的意志……穿越百年风雨,党性原则体现在革命的烽烟、建设的激情、改革的攻坚,散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就要发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从党史学习中汲取锤炼党性的精神营养。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加强党性修养是安身立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如同房间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擦拭一样,党员的党性修养也需要在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中检视、砥砺和提高。面对金钱的诱惑,是坚守原则还是突破底线?面对发展中的困难,是知重负重、攻坚克难还是退避三舍?面对改革中的难题,是敢于创新、勇于破解还是推诿塞责?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更应看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才能让每一项工作都体现党心民意的同频共振。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做到既以党性修养确保讲真话、讲实话,又以干实事、求实效来锤炼党性修养。

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坚持党性原则,加强党性修养,以党性立身做事,就能在练好内功、提升修养的同时推动事业发展,凝聚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力量。

邓仕林;《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2日   第 04 版)

 

不怕牺牲 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形成了不惧风险、敢于斗争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我们党一路走来,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历经沧桑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先锋队,勇于斗争、不畏牺牲,一马当先、攻坚克难是职责所在。回望党的百年征程,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艰苦奋斗的建设时期,还是在“杀出一条血路”、勇闯发展难关的改革时期;无论是应对自然灾害,还是化解社会风险,每一场重大胜利的取得、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都凝结着共产党人顽强斗争、奋力拼搏的汗水甚至鲜血,彰显着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和勇于牺牲的品格。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我们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仅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斗争中,1800多名党员、干部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在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中、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更加闪亮,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品质更加鲜明。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中国共产党人不惧怕任何牺牲,总是能够展现出一往无前、英勇斗争的大无畏气概。中国共产党以大公无私的政治品质和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目标追求,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人自古就明白,要幸福就要奋斗,而奋斗就要付出辛勤汗水,就会有流血牺牲。中华民族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书写了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奋斗,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面临着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困难与挑战。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克服重重困难和矛盾,赢得先机与主动,既需要物质力量的支撑,也需要精神力量的引领。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鼓舞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昂扬斗志。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困难和挑战,不能绕着走、躲着走,而要敢于较真碰硬、担当尽责,以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一步一步朝着伟大梦想坚定迈进。

  (作者张帆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2日   第 09 版)

 

策论文范文

完善生态补偿,共护绿水青山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快健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统筹兼顾、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强化激励与硬化约束协同发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相关意见的制定实施,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奠定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生态保护受益方以资金、项目、技术等方式,给予生态保护提供方以补偿。受益方是广大的区域或不特定的人群时,由政府代表受益方给予生态保护者以补偿。“十三五”时期以来,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重要生态系统、重点区域的补偿力度,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方式,推动我国建成了世界范围内受益人口最多、覆盖领域最广、投入力度最大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各类生态补偿资金总量约1800亿元,在推动全国生态系统保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应看到,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大量生态补偿资金,但部分地区仍存在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慢、地方保护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又如,跨行政区域水污染问题突出,很多地方迫切希望建立补偿机制,但上下游地区诉求不同、协调困难。即使在已经建立横向补偿机制的区域,补偿方式也较为单一,且投入大多以财政资金为主,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仍处于破题阶段。充分认识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多措并举、强化落实,才能推动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取得更多实效。

  加快法治建设,夯实法治基础。近年来,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成果丰硕。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不少地方也立足自身实际,制定了许多制度性文件。面向未来,有必要加快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系统总结各领域生态补偿的成熟经验,将经过实践验证、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上升到行政法规层面。

  聚焦重要生态环境要素,明确分类分级开展。生态环境要素不同,生态补偿类型也不同,难以采取统一的方式予以推进。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重点不同,实践中的具体补偿方式也不尽相同。应依据不同类型生态补偿的特点,明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职责,按照权责一致、分类分级的原则,做好各类型、各层级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衔接配合,努力形成共同推动生态保护的合力。

  发挥“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受偿”的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多元化补偿。目前,我国90%以上的生态补偿资金来自各级财政资金,尤其是中央财政资金。应建立完善社会资本投入的市场化机制,引导生态受益者对生态保护者进行补偿。同时,可探索多样化补偿方式,重视产业扶持、技术援助、人才支持等补偿手段,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以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护绿”“增绿”“活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各项制度建设,我们定能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努力开创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寇江泽;《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2日   第 07 版)

 

经验交流材料

好生态为发展添底气

  秋日的青海湖,微波涟漪,鱼鸟云集。举目远望,只见水天一色,群山起伏,宛如一幅油画。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以来,青海湖流域植被、湿地恢复较好,水体持续增大,水位恢复至上世纪60年代初水平。日益改善的自然环境,为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构筑起生态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许多地方干旱少雨,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增加发展的“含绿量”就是提升发展的“含金量”。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如今的青海湖成了热门景点,环湖地区的农畜产品也走俏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吃上“旅游饭”的牧民们,用上了垃圾分类桶、废水储存池、环保用具等,而回收的生产生活垃圾由当地政府统一处理。在保护生态中促进发展、带动民生,在民生改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护生态,无疑是一条共赢之路。当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全过程,人们会更加主动地改善发展条件、转变发展方式,自觉推动绿色发展。

  生态是宝贵资源,应不遗余力呵护。曾经,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出现了湖泊萎缩、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此后,青海有针对性地实施封育、轮牧、人工种草和水环境治理等综合性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经过持久治理,青海湖地区的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减少了,湿地、草原、森林等生态功能有所改善。不久前,青海制定《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全方位推动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一体化生态修复,就能换来江河清、山川美,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奠定基础。

  生态是宝贵财富,应科学审慎利用。在生态环境相对薄弱地区谋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确保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适度地挖掘生态潜力,探索构建绿色产业链。比如,油菜花海是门源回族自治县的一张名片,每年夏天,金灿灿的油菜花绵延数公里,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当地借机发展观光经济、生态旅游,以旅带农、以旅助牧,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仅去年全年就接待国内游客1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多元。优良的生态产品、优质的生态服务,蕴藏着生态价值。精准利用,科学发展,推动良好生态环境释放绿色生产力,也将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深入挖掘资源禀赋,我们定能守护好脚下土地、保护好头顶蓝天,绘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

贾丰丰;《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2日   第 07 版)

 

政策理论热点

深刻认识把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内容提要

  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我们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认真贯彻其实践要求,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这为我们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指针。党的百年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组织路线,党的组织就蓬勃发展,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什么时候组织路线发生偏差,党的组织就遭到破坏,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对于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刻认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把自身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组织工作。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规定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原则。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我们党经过实践探索和不懈努力,建立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100年来,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组织路线的认识,实现了党的组织路线的与时俱进。1928年,党的六大通过的《关于组织问题草案之决议》明确提出“组织路线”的概念。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要求:“努力去改造党的组织,务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重要论断,提出领导干部的标准是“才德兼备”,干部路线是“任人唯贤”。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建设。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把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科学回答了党的组织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彰显了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旨在更好地把全党组织起来、把优秀人才聚集起来、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科学揭示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规律,是对长期以来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要正确把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将其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的根本遵循。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只有实现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才能实现全党政治上、组织上的统一,才能保证全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党的全面领导要靠党的严密的组织体系来实现。我们党建立了上下贯通的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同时,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成立党组。以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奠定了坚实基础。

  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这是对新时代选人用人规律的深刻揭示,为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忠诚干净担当是对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按照这个标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关键所在。

  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我们党历来尊重人才、爱惜人才。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集聚爱党爱国、忠诚奉献的优秀人才,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立政之道,唯在任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工作也好,人才工作也好,本质上都是用人问题。我们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正确把握德与才、人与事的辩证关系,突出了德的优先地位和事业为上的导向,明确了新时代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原则。

  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政治路线决定正确组织路线,正确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正确政治路线。”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正确的组织路线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凝心聚魂。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首要任务。

  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要强化系统思维、坚持一体推进,做到横向纵向一起抓,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选优配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及其领导成员,带动全党更好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党章要求,保证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坚持“四个服从”、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建设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坚持把政治过硬放在首位,着力提高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落实好干部标准,把用人的指向和选人的风向统一起来,使选出来的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人岗相宜。从战略高度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长盛不衰。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既从严管理干部,又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保护机制。

  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拓宽引进人才的视野,完善重点人才培养支持措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引导广大人才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把强国之志转化为发展动力,建设一支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现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行稳致远。

(作者王京清为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2日   第 09 版)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进“十四五”商务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商务工作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经验看,内需为主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2020年,美国外贸依存度为18.2%,日本为25.6%,我国为31.5%,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我国增长动能正在发生转变,越来越需要内需驱动,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具有历史必然性。

  这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举措。全球疫情起伏反复,逆全球化抬头,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2020年世界经济萎缩3.3%,全球货物贸易下降7.6%,国际直接投资下降42%。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刻重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为迫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增加经济回旋余地,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劲动力。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经济深度融合,客观要求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我国经济体量庞大,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国际上对我合作诉求更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商务工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对商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我们更好履职尽责指明了前进方向。

  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工作涉及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对新发展格局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消费是最终需求,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2014年至2019年,消费连续6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流通是经济循环的“大动脉”。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经济顺畅循环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社会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现代商贸流通关系着社会生产效率,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扩大消费、搞活流通,将强大国内市场打造成吸引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磁场”。

  商务工作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商务工作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联结双循环的纽带桥梁。市场相通,就是要积极扩大进口,不断扩大出口,使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更好联接。产业相融,就是要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打造更加开放、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相促,就是要坚持开放式创新与自主创新结合,积极引进技术和外资,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规则相联,就是要促进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有效衔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双循环就像一个横“8”字,内外循环顺畅连接,内循环牵引外循环,外循环促进内循环,在更高开放水平上形成良性循环。

  商务工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商务工作处在对外开放前沿,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以开放为内循环提质增效。实行高水平开放,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没有开放的促进带动作用,国内循环会成为“独轮车”。以开放为双循环塑造新优势。我国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发生变化,通过开放有利于集成全球优质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球化时代,内外循环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也分不开,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更有效率、更加畅通的内外良性互动。

  “十四五”时期商务工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举措

  “十四五”时期,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均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组织实施“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升级城市消费。培育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多业态聚合、多场景覆盖为特征的新型消费,发展商品消费新模式。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立健全促消费常态化机制。健全流通骨干网络,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激发中小商贸企业活力,推动商品市场创新发展。支持实体商业升级,加快流通创新转型,加强商贸流通标准体系建设。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提升贸易畅通水平,提高投资合作质量。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创新提升国家级经开区,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自贸试验区布局,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加大开放压力测试,持续释放改革开放红利,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强化贸易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双向投资、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发挥好进博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鼓励各地立足比较优势扩大开放,推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引导对外投资合作平稳有序发展,推动中国产品、服务、技术、品牌、标准走出去。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完善世贸组织规则,提升贸易政策合规水平。深化与联合国及相关机构合作,支持主要经济治理平台更好发挥作用,积极参与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优化自贸区布局,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贸协定,做好CPTPP有关工作,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用好自贸协定成果。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经贸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防范化解商务领域风险。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底线思维,完善市场应急机制,健全市场监测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商务信用体系。健全贸易摩擦应对体制机制,拓展进口来源,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提升“一带一路”建设风险防控能力,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健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促进国际产业安全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坚持以开放增实力防风险,在更高层次上动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作者王文涛为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2日   第 10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669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33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87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92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51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669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33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87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92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51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669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33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87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92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51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669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33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87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92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51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669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33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87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92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519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