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凸显出绿色转型的领域范围更广、转型程度更深、时间要求更紧,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以及产业、能源、运输、生活各个领域,需要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和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协同发力,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也是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良好生态环境是民之所愿,是人民共有财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这正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如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发展才是硬道理,要让硬道理继续硬下去,化解“两个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就必须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中国发展的基点放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上,通过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既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又遵循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变革,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一项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其核心要义就是让人民在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享受极大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自然生态在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下更加宁静、和谐、美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
“十四五”时期,中央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阶段目标。这是在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巩固治理成果的关键时期,应使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