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俱到——提速向前,高标准市场建设按下“快进键”
热点背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该方案的出台对于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增强,市场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此次《行动方案》从18个方面51条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进行了精准对焦,全方位部署,可谓按下了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的“快进键”。
意义分析
夯实制度根基,增强市场“牵引力”。高标准制度是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已经实现了高效运转。但与此同时,一些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对此,《行动方案》坚持问题就是导向,明确提出了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加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等行动。通过这些务实而管用的举措,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进一步发挥我国“超大市场”的规模优势,真正让公平竞争的市场运行机制增强市场“牵引力”。
促进要素流动,打通流通“大动脉”。建立高标准的要素市场,这是体系建设当中的“关键一环”,也是重点难点。从现实来看,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不足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短板。针对此,我们要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特别是要全力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全方位、深层次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新格局,从而不断激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江春水”。
坚持多措并举,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支撑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市场主体、市场规则、市场秩序、市场环境等的有机统一。只有坚持多措并举,健全产品质量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才能筑牢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一方面,我们要持续完善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使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可靠,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放心消费。另一方面,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大幅降低消费者权益受侵害后的维权难度和维权成本,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使各类市场主体获得感更强。
结尾
市场是最稀缺的战略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随着这份指导我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我们相信,中国的市场定会朝着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蹄疾步稳迈进,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也必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