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历经一个多月的“战时状态”,北京在不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成功实现疫情可防可控可预期。在这一波疫情反复中,北京迅速行动,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的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有效施策,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炸酱面挺住了!在兴奋之余,其中的经验和总结,更值得我们深思。
【热点事件】
北京市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连续16天无社区病例报告,连续19天无集体单位及公共场所2例及以上聚集性疫情。综合判断,北京市目前人群感染为低风险,已经具备了将响应级别调至三级的条件。自7月20日零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
【战况回顾】
回顾一个多月的“战时状态”,北京全力与病毒赛跑,牢牢掌握了这场疫情阻击战的主动权。
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北京市迅速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回调至二级,恢复所有小区卡口设置,恢复24小时值守,出入口严格执行测温、查证、验码、登记等管控措施。与今年上半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相比,北京此次处置新发地聚集性疫情更为细致细化,由原来以行政区作为判定单元,改为以街道(乡镇)作为判定单元,更小防控单元有利于实行更精准防控。北京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同时,把对群众生活和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影响降至最低,全市粮油肉蛋菜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疫情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也减至最小。
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北京争分夺秒地处置应对,确保疫情威胁范围最小化,严防疫情向京外扩散。兵贵神速,疫情发生后仅用不足16个小时,北京快速研判出新发地市场牛羊肉水产交易大厅为“震中”,对全部病例第一时间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全面开展溯源工作。通过精准摸排分析,快速锁定传染源,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争取了时间,占据了主动。
【经验总结】
总结一个多月的“战时状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是新发地疫情处置的一个鲜明特点。
北京严格遵循“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原则,在全市实施了大规模集中核酸检测,20多天采样人数超过1100万。北京在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处置中,主动积极作为,通过大规模集中核酸检测,使病例发现方式从发热门诊筛查为主,变为发热门诊筛查、从密接者中发现和主动核酸筛查相结合。这些举措对迅速发现控制传染源、有效阻断传播链条、防止疫情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动应对、关口前移,全市织密疫情防控网,北京因此在两个潜伏期内实现了确诊病例零增长。当前防控形势进一步趋稳向好,但新发地疫情处置中的北京经验不能丢,后续防控工作容不得半点闪失。
【环境压力】
境外疫情大流行还在加速,我国仍面临着疫情反弹的风险。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以外新冠确诊病例将近1500万例,全球累计死亡病例已超过60万例,其中美国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4万例。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面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严格落实境外进京人员全部集中观察和核酸检测等举措。我们要毫不放松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启示总结】
疫情防控犹如万米跑,我们要拿出韧性,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继续毫不松懈地织密疫情防控网,决不能因形势向好而降低防控标准、减弱防控力度。要严格清洁消毒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要在做好各项防控防护的同时,推动复工复产,激发市场活力潜力,最大限度对冲疫情负面影响,加快恢复市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以全面积极向好姿态迎接疫情防控的最终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