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10月23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10月23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0-10-23| 来源:北辰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重温中国人民志愿军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致敬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光辉典范的志愿军将士,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对于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7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在美国悍然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的危急关头,中国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果敢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这是二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这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进一步锤炼了经过严酷战争洗礼的人民军队,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奇迹。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壮丽凯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坚强力量,极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极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极大推进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鉴往事,知来者。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正是要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从中获得现实和长远的教益,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源泉及其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这场正义之战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援助,最终正义之师赢得了战争胜利,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张势力范围的部署,维护了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决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处理国际争端,坚决反对打着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幌子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国际道义一边,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启示我们: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通过霸凌手段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中国、改变中国的前进方向、阻挠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努力,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万众一心、攻坚克难,风雨无阻向前进。历史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不可阻挡!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3日   第 01 版)

 

永葆“干”的作风

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勉励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永葆“干”的作风,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昼夜不息、啃下核心技术“硬骨头”的科学家,白手起家、矢志抢占行业制高点的企业家,奋力赶超、屡屡刷新钢结构建筑新高度的工程师,辛勤耕耘、用明德引领风尚的教师和文艺工作者……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深圳决定表彰一批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实践探索的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40年、40人,代表着千千万万特区建设者。深圳的辉煌,正是靠特区广大建设者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埋头苦干是特区精神的重要方面,也是各行各业建设者的生动写照。从上海浦东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到海南跻身国际旅游岛,再到厦门成为创新创业之城,人民群众用汗水浇灌出改革开放的中国奇迹。正如有人感叹,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勤劳革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无不需要持之以恒的实干笃行。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反对空谈、崇尚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在改革之初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推进伟大事业,离不开思想解放、观念创新,更需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涵养实干的品格,葆有实干的姿态,坚持以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以实绩实效检验初心使命,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干劲不可松懈,击楫中流更须奋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同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多年前。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尤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训,重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格言,实字当头、以干为先,努力出实招、干实事、创实绩,凝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

解放与发展生产力,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新征程上,培厚滋养实干的土壤,让干部群众想干愿干积极干、能干会干善于干,就能凝聚众智、集聚众力。要为实干者“兜住底”,激励更多科学家刻苦攻关、企业家拼搏商海、工人掌握技能、农民练就本领、学生增长才干,共同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各个领域奋勇向前、再立新功。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在深圳市委门口,一尊“拓荒牛”雕塑昂然挺立,象征着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精神生生不息。永葆“干”的作风,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我们一定能用实干成就梦想,在新时代书写改革开放更加壮丽的篇章。

石 羚;《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3日   第 04 版)

 

理念引领,发展格局深刻变革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观察①

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十三五”时期放之历史长河不过弹指一挥间,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彪炳史册。这是经受前所未有考验、面对世所罕见挑战的五年:“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保护主义引发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这也是攻坚克难勇担当、砥砺奋进开新局的五年: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势如破竹,推动经济发展呈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开了发展新局面。这更是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五年,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作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判断,拓展了“怎么看”的认识论境界;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指明了“怎么办”的方法论路径;建立完善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确立了“怎么干”的实践论部署……“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站上新台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形成了对发展规律的创新认识,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效益提升。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驱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鲜明标识。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在解决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问题,出实招、破难题、建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创新摆上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等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改善,提升了发展的整体效能;大力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破解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着力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正在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前进。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志,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正是在五年前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谋发展、促改革。今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实践,成为全面小康惠及全体人民的有力见证,成为我们党根本宗旨、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迄今新中国已经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造就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个光辉里程碑,串联起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现代化进程。再有几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将在北京开幕,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远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握发展规律,紧抓发展机遇,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把梦想的蓝图绘得更好,把改革的鼓点敲得更响,把发展的脚步踩得更实,中国的未来必将不可限量。

李 斌;《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3日   第 05 版)

 

促进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数据显示,1亿人落户任务提前完成,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自愿有序实现市民化。

提前完成目标任务,依靠的是新发展理念引领,依靠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拉动。“十三五”期间,各类城市持续放宽对普通劳动者的落户限制,户籍制度改革让许多人受益。同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配套政策持续完善,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与实现1亿人落户任务相伴随的,是城镇化质量的稳步提升。5年来,各类城市户籍迁移手续简化,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完善,落户越来越便捷。此外,还有一个“1亿”彰显城镇化含金量。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累计发放居住证超过1亿张,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基本建立。未在城市落户的常住人口,如今也可以享有更多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的改革红利和政策效应加快显现,这充分说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才能蹄疾步稳。

当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深远。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世界各国的发展规律清晰地表明,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截至2019年底,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升至44.38%和60.6%。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都蕴藏着大量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将迈上新的征程。促进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让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得下”,还要让他们在城市“过得好”。下一阶段,应该不断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让大中小城市、小城镇齐发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比如,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畅通跨行政区域协作发展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群的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又如,抓好中小城市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培育设施等方面的短板,支撑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要统筹推进,必须进一步打破制约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努力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现代生活。

我国正在经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拥有更多有利条件。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增加适应居民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一定能惠及更多城乡群众,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赵展慧;《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3日   第 05 版)

 

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实现的五大历史性跨越,深刻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的十条宝贵经验,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解放思想、砥砺奋进,继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永葆“闯”的精神。40年来,特区建设者披荆斩棘、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推动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复杂。面对发展进程中的重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发扬当年开辟经济特区时“闯”的精神,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闯出一片发展新天地。

永葆“创”的劲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圳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40年来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圳的实践充分说明,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创新;破局开路,最重要的也是创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型需求更加紧迫,面临的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关键工业软件等领域“卡脖子”问题更加突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创新是唯一出路。“十四五”时期,既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攻关,又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继续深化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在革故鼎新中不断开辟更加光明的未来。

永葆“干”的作风。伟大梦想等不来、喊不来,只能拼出来、干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离不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冲天干劲,离不开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勇气魄力。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永远保持奋斗的姿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用扎实的作风、不凡的业绩,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鲍文涵;《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3日   第 09 版)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在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既是改善企业生产经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处于生产经营的第一线、市场竞争的主战场,直接面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基本素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当前,世界进入了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这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风险挑战。企业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必须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自身进行改造,积极拓展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努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基础研究的深度互动与融合,从而实现对高端技术的深度开发与有效运用,大幅度提升在产品生产、加工、运营管理、业态创新等方面的水平和质量,更多依靠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企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企业积极发掘、有效激活传统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及其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同时通过产品、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方面面的创新,进一步发现、开发和激活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供给,全面激活和大幅度提升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求企业积极开拓创新,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以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行为深入探索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新路径、新形态、新方法、新手段,在不断扩大国际经贸往来和技术合作基础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实践表明,科学技术发明、创新和创造,大都是通过企业最终转化为市场供给、满足消费需求的。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努力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企业须在积极选择和广泛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基础上,积极推动内部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与配置,产品生产及其过程的有效组织与管理,产品营销、收入分配、生产经营技术路线、工艺设备的改进与优化,从而积极改善产品供给结构,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产品供给满足人们日益高端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以深入持久的创新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作者刘迎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3日   第 09 版)

 

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坚定践行多边主义 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回答了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联合国,在后疫情时代联合国应该如何发挥作用等重大问题,提出四点建议,并强调:“世界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重申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承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旗帜下实现更大团结和进步!”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提出了中国方案,更加坚定了我们践行多边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

多边主义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加强合作。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实行多边主义制度,主张通过平等协商处理国际事务。面对个别国家的一些政客大搞霸权、霸凌、霸道,尤其需要国际组织主持公道,保护成员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的多边环境。各国也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也需因应改革,既有效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又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多边主义是在一定规则基础上协调各国关系的制度形式。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机构普遍制定明确规则,界定与多边共同利益相适应的行动准则。比如,《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就是处理联合国框架下国际关系的根本遵循。它坚持各会员国主权平等的原则,要求以制度和规则协调各国利益,无论大国小国都应该做国际规则和法治的维护者。当前,一些国家的政客大搞例外主义和双重标准,将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对国际和平稳定造成威胁。国际组织应强化多边行动规则建设,增强规则执行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有效抑制单边行动、维护多边机制正常运行。

和谐合作是实现多边目标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国国情不同、自然禀赋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利益诉求各有侧重,存在分歧实属正常。只要坚持开放包容、加强协调合作,就能有效化解分歧、最大程度实现共同利益。固守冷战思维、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零和游戏,既无法解决本国问题,更难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面对共同挑战,应该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相结合,努力扩大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

行动是落实多边合作目标的关键要素。把愿景和目标落到实处,靠的是共同行动、真正解决问题并形成实质性成果。国际上重要的多边治理机构都为参与方提供了对话协商的平台。近来,联合国绝大多数成员国在全球抗疫合作等问题上的正确选择,就是维护公平正义行动能力明显提升的生动展现。多边治理机构需要把应对公共卫生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作为多边行动优先方向,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框架突出位置,更加重视促进和保护生存权和发展权。

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既是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挥全球治理积极作用的期待,也是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的庄严承诺。随着许多重大国际问题领域的全球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多边主义理念将会更加深入人心,多边行动将在全球和平与发展中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

(作者赵晋平为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3日   第 09 版)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三五”时期,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砥砺奋进,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住房发展向住有所居目标大步迈进。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一是城乡居民住房水平明显提高。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9平方米。新建住房质量不断提高,住房功能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二是建成世界最大住房保障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国棚改累计开工预计超过2300万套,帮助5000多万居民搬出棚户区住进楼房。截至2019年底,38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累计近2200万困难群众领取了租赁补贴,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效改善。大力发展小户型、低租金的政策性租赁住房,加快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断完善,2016年以来累计支持约2000万缴存人贷款购买住房,支持超过2000万缴存人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三是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基本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多措并举增加租赁住房供应,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住房租赁服务。四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以2000年前建成的住宅小区为重点,着力改造提升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发展养老、托育、助餐等服务,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2019、2020年共安排中央补助资金1400多亿元,支持各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惠及居民约1043万户。

城市建设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56.1%提高到2019年的60.6%。2019年城市数量达684个,建制镇数量达21013个,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03万平方公里。二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19年底全国城市道路长度、轨道交通建成里程分别达到45.92万公里、6059公里,分别比2015年增长25.8%和97.4%。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8%、97.3%、96.8%、99.2%,分别比2015年提高0.7、2.1、4.9、5个百分点。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三是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19年,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和绿地率分别达到228.5万公顷和37.6%,分别比2015年增加19.8%和1.27个百分点。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7100万户,覆盖率超过80%。60个排水防涝补短板城市排查整治1116个易涝积水区段,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0%以上。四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国已公布13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共划定历史文化街区912片,确定历史建筑3.85万处,保护了大量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延续了城市历史文脉。五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深入查找和解决城市建设特别是在防范传染病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推进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大力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功能修补,修复城市生态系统,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强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加快建设城市综合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面落实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脱贫攻坚任务。“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着力补齐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短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任务。2016年以来,累计支持522.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危房,核验表明,全国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二是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共支持242.4万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贫困群众改造危房,有效保护了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做好定点扶贫和片区扶贫各项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口帮扶的4个定点扶贫县全部脱贫摘帽。持续加大大别山片区扶贫工作力度,推动片区3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是农房建设管理不断加强。探索建立农村建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开展钢结构装配式农房建设试点,建成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的宜居农房。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国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过90%,其中约75%转运到城镇终端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开展百县示范,制定技术标准,农村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三是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6819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中国建造”谱写新篇章。大力发展“中国建造”,加快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一是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2019年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24.84万亿元、7.09万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37%和52%。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6%以上,带动了上下游50多个产业发展,为全社会提供了超过5000万就业岗位。二是建造方式加快转型。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年均增长55%。促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基本达到100%。三是工程设计建造水平大幅提高。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世界级标志性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我国在超高层、深基坑、大空间、大跨度的高难度建筑工程,以及大型桥梁、水利枢纽、高速铁路等专业工程方面,设计施工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是建筑业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有74家中国内地企业进入国际承包商250强榜单。2019年具有中级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达579.8万人。五是建筑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729亿美元,新签合同额2602.5亿美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12.2%、23.8%,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一是建立实施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健全完善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等方面指标体系,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国家、省、市、县四级城市管理架构基本形成。三是不断完善建筑业管理体制机制,建筑业“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工程招投标制度不断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逐步健全。全面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初步构建了与国际标准化通行规则相一致的新型标准体系。四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推进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审批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提升至全球第三十三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五是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加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体系,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共同创造美好城乡环境和幸福生活。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一是全力抢建医疗应急设施。在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等医疗应急设施过程中,中央和地方施工企业不讲条件,攻坚克难,按时保质完成了建设任务。二是切实保障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疫情防控中,全国广大市政环卫职工、物业服务人员和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不辞劳苦、坚守一线,确保城市运行平稳有序,保障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疫情防控的需要。三是积极采取支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延续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企业资质,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和人员正常生产经营。出台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纾解企业和职工困难。减免国有房产租金,帮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四是统筹做好建筑工人返岗、建材供应、建筑工地疫情防控等工作,有序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复工复产。房地产市场二季度以来快速恢复,建筑业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十三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5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落地生根;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善于运用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树立系统思维,强化底线思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作者王蒙徽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3日   第 09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665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331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86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9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51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665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331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86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9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51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665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331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86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9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51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665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331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86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9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51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665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331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86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91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51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