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10月12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10月12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0-10-12| 来源:北辰

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使命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

党和人民事业要继往开来,就要有新生力量。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

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明确培养年轻干部的正确途径,坚决克服干部培养中的形式主义,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他们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年轻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才能更好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年我们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夺取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的,“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唯有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以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2日   第 01 版)

 

以制度优势擘画协调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着眼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性,致力于调结构、补短板,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制度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包容共享的发展取向。协调发展把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中心,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十三五”规划中聚焦突出区域、城乡发展短板,着力在增加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八个方面加强部署,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发展取向。

坚持全国一盘棋,统分结合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路,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以区域一体化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以重点优势区域促进各区域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统筹区域城乡生产力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另一方面,依托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明确东中西部地区不同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政策体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培育发挥各地比较优势。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公平有效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中的主导作用,维护全国统一市场的公平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提高区域、城乡开发效率。更好发挥政府在协调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打破地区分割和利益藩篱,防止出现政策洼地、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通过制定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有效有序运行,制度优势持续转化为协调发展效能。

坚持顶层设计,科学务实的发展规划。加强中央对协调发展的目标、思路、体制机制、政策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了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明确地方政府的实施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地方按照发展规划推动本地区协调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十四五”时期,区域、城乡发展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新发展目标、新发展格局中谋划协调发展新思路,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区域、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作者黄锟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报记者赵展慧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2日   第 02 版)

 

经济暖意彰显治理智慧

国庆中秋双节同至、家国同庆,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国庆档票房达39.2亿元;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黄金周火爆的大众消费、回暖的各类数据,既展现着疫情防控的成效,更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宏观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场景:在各个景区,游客排起了长队;在城市街巷,餐饮店门前人头攒动;在电影院,人们共度美好时光。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称,在这个“十一”黄金周,很多人乘坐飞机出行,“显示出中国对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的信心”。

今天的成绩说明,集中精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一决策是多么正确而富有远见。对于关闭离汉通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政治勇气,但该出手时必须出手,否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正是因为中国果断有力阻击疫情,集中力量夺取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才为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统筹全局、谋划长远,其中不仅蕴含着高超的治理智慧,更需要巨大的决断魄力。

今天的成绩说明,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也彰显着我们的制度优势。中国始终从总体上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是把二者割裂开来,而是致力于将二者统筹兼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好了,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经济稳定复苏,则可以为疫情防控提供物质基础。事实证明,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在两者之间找到统筹兼顾的路径,就一定能够实现“双胜利”。

中国古人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看待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样如此,不仅要看风平浪静时的样子,更要看风狂雨骤时的表现。中国经济经历了疫情的“压力测试”,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驾驭经济发展、处理复杂局面的高超智慧与娴熟能力。当前,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我国还会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但克服疫情影响并推动经济稳定复苏的发展成绩说明,中国完全可以走上坡路、开顶风船,历经风浪最终抵达梦想的彼岸。

回顾历史,中国经济一直都是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的。汹涌而至的疫情不仅没有冲垮中国经济,反而让中国经济在经历冲击后变得更加健壮,让中国社会更有凝聚力、更有自信心。面对风险挑战,中国经济将继续逆风飞翔,延续长期向好的态势。

李拯;《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2日   第 04 版)

 

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生态

——矢志不渝推进科技创新②

今年夏天,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引发广泛关注。北斗系统建设与发展的26年,也展示出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方法论。参研参建的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研人员的协同创新实践说明,科技创新不能单打独斗,而需要从系统思维的高度改善科技创新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当前,我国在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同时,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初步具备了在一些领域同国际先进水平同台竞技的条件,接下来需要营造更好的科技创新生态,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进一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加快科技创新的超前谋划和统筹。显著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通过寻找具有转型意义的基础研究带动基础研究水平和能力的快速上升;通过大力强化前沿科技研发,推动我国从工程和技术驱动的创新,过渡到科学、技术、工程共同驱动的创新发展新格局;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未来产业,着力壮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科技资源的统筹尤为关键,应加强各大科研项目的协同,提高宏观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通过打造世界级创新领军企业,增强央企和重点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资源的高效运用。

人才是第一资源,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就要不断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善于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国家战略目标与产业未来趋势为引导,集中优势资源、协调政策导向、协同各主体力量,培养一批具备为国家不同发展领域实施顶层设计能力的帅才型科学家;孕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优势、拥有前沿性重大科技创新能力,能够领衔攻关“卡脖子”技术等核心科技高地的领军人才;造就一大批勇于奉献、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才和一线创新实践者乃至大国工匠,为我国实现科技人才梯队建设构筑坚实基础。

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潜能有效释放出来。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服务水平,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使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特别是要加快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为人才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善用“揭榜挂帅”的开放式创新机制,不断鼓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有效集聚国内外创新人才,实现全球创新资源和人才的有效整合。同时,还要营造一种追求卓越、敢于超越的氛围,提升科技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更多使命驱动的科研和更具超越性的创新。

科技创新是向未知进军,需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看待科技创新,要像培育花草,不能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图纸来限定,而要像园丁那样适时施肥、松土、浇水,为科技创新涵养良好生态,科技创新的园地必将绽放更多精彩。

  (作者陈劲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2日   第 05 版)

 

让农民返乡创业更有底气

乡村休闲旅游带动创新创业,农产品直播电商节掀起购物热潮,搭建新农民创业平台……不久前,以“激情创新创业 梦圆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20年全国新农民新业态创业创新大会在江苏南京召开。大会期间的一系列活动,为农民创新创业增添活力,为农民就业增收激发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返乡农民留乡创业的意向大大增加,“家门口创业”成为新潮流。据了解,截至8月底,全国新增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到1700万人,其中有不少人通过云视频、直播直销等新业态创业,成为服务农业、扎根乡村的创新创业群体。笔者在江苏淮安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一家休闲观光农场,负责人周登云是一位“80后”。初中毕业后,他来到大城市,在建筑行业打拼,今年3月份,他决定回乡做一名新农民。除了直播带货,他还在观光、种植、销售等多个环节推出创意民俗特产,吸引了大量游客。他表示,“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如今,这样的新农民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让更多像周登云这样有工作经验、有资金积累的新农民返乡创业,需要在广大乡村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并在产业规划、岗位开发、资金支持、服务指导等各方面,对返乡农民就业创业进行有力支持。尤其是当前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让农村拥有大批能创业、懂创新的新农民。因此,应想方设法为这些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搭平台、铺路子,从而带动更多有生力量投入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

让新农民返乡创业更有底气,需要在精准施策、细化服务、技术护航等方面下足功夫。比如,在很多劳务输出地,留乡就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可获就业补贴,创业农民还可享受优待政策。一些地方还引导农民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帮助农作物实现优质高产。在这一过程中,要为创新创业打造好的营商环境。比如,农业大省河南、山东、四川等地出台精准服务政策,牵线新农民与融资、市场、信息等主体沟通对接,盘活资源,从洽谈合作、促进投资到改善经营、开拓市场,在各个环节帮助返乡创业农民成长,让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落地开花。

针对一些返乡农民虽有创业意向但缺乏相应技术的情况,需要加大技术服务力度。比如近5年来,全国各地通过“土秀才”技术指导、专家成果转化、企业家创业引领等方式,累计培训1800万返乡入乡在乡创业创新人员,建成1400多个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涌现出大批创意项目和带头人。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地位待遇提升、职业发展支持工作,更好解决妨碍农民创新创业的现实问题,比如融资信息渠道不畅,人才技术出现短板,合适项目相对缺乏等。

“乡村大舞台,必有大发展!”这是各地农民共同的心声。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在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店小二”,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精准有效,才能让农民返乡创业更有底气,进而培育出更多富有活力的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内生动力。

姚雪青;《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2日   第 05 版)

 

勇于开顶风船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促使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深刻调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更加需要透过纷繁表象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趋势,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勇于开顶风船,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随着生产力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加速迭代,经济活动越来越超越国界,世界各国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融通的经济贸易格局,全球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到倡议打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始终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压舱石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率先恢复增长,展现出十足韧性和潜力。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好于预期,并在6月份双双实现正增长,外贸结构更加优化,区域布局更加均衡。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时刻,我国交出的成绩单尤为难能可贵,不仅给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动力,更提振了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前景的信心。

经济全球化经过多年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暴露了全球经济的脆弱性和全球治理的滞后性,一些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更是加剧了这些问题。特别是美国一些政客奉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为转嫁国内矛盾、维护一己之私、推卸抗疫不力责任,破坏国际抗疫合作和经贸交流,导致国际经贸摩擦加剧,世界经济复苏受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顺势而为才能有所作为,逆流而动注定没有出路。尽管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一些回头浪,但它仍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企图依靠逆全球化方案来解决经济全球化遇到的问题、解决全球发展的问题,违背历史规律,无异于饮鸩止渴。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中的问题,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积极寻求发展利益最大公约数,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才是增强世界经济生机活力的正途。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即使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中国依然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中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将以更低的关税水平、更短的负面清单、更便利的市场准入、更透明的市场规则、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危中寻机、转危为机,就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历史的大江大河奔腾向前,谁也无法阻挡。在这个各国经济联系已经深入到“毛细血管”的信息时代,很难想象世界经济的大海会退回到一个一个小湖泊,各国也不可能退回到相互隔绝的状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将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必将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造福世界。

  (作者李艳艳为北京科技大学全国高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2日   第 09 版)

 

在危机中育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内容提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性交汇,既为我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了重要历史机遇,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中国力量。综合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拥有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的最可靠主心骨,拥有抵御风险挑战、不断化危为机的根本制度保障,拥有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拥有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的强大精神支撑,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奋力开拓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前进征途上,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曲折甚至危机变局。如何应对危机变局,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发展能力,最能彰显一个政党的战略定力和政治智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面对国内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怎么办?

“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提供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指南。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祸福相依、穷变通久的传统智慧,指导我们以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危机和变局客观存在、不容回避,关键是怎么看、怎么办。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只见危机和变局,不见新机和新局,难免陷入迷茫、悲观之中而无所作为。全面、辩证、长远地看,就会发现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危机孕育着新机,变局预示着新局。

自身不断发展壮大,这是我们最大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要重视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2005年超过法国,居第五;2006年超过英国,居第四;2007年超过德国,居第三;2009年超过日本,居第二。2010年,我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历史性地突破1万美元。同时,我国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伟大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自身不断发展壮大,这是我们应对危机变局、抗击风险挑战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能够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在国际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出现历史性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认同,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我国已与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推动世界大变局深入发展。我国抓住新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中微子、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在科技创新应用和信息技术部分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将全面提升。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催生新的发展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期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大放异彩,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巨大成长潜力,网络购物、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等新兴服务业态快速扩张,为科学防控、复工复产、民生保障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经济经受住压力测试,同时新经济蓬勃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跑出加速度。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显示了我国的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性交汇,既为我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了重要历史机遇,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中国力量。综合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机遇、开拓新局

能否适应机遇和挑战的新发展新变化,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自身的信心和能力极为重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惧风雨、迎难而上,总能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在大风大浪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我们拥有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的最可靠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中国才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们才能成功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应变局,才能打赢这次抗疫斗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遭遇过很多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坚定的政治定力、强大的组织力量、科学的应对策略、恰当的方式方法一一化解,并及时总结经验,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我们拥有抵御风险挑战、不断化危为机的根本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具有一系列显著优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带领全国人民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实践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不断化危为机、砥砺前行。

我们拥有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并且仍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涌动着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蕴藏着蓬勃旺盛的投资需求;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联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多点开花、多头并进,释放出持续强劲的发展动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是我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基础,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坚实支撑,是我国经济一定能够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的底气所在。

我们拥有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的强大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使中华民族“千磨万击还坚劲”,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新中国成立后,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推动我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14亿勤劳智慧、勇于进取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

能否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对决心意志、实力底气、能力智慧等的综合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这一重大判断具有科学依据和坚实支撑,激励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奋力开拓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深刻把握国之大者,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根本在于深刻把握国之大者,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政策措施。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增强行动自觉,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和正确前进方向,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凝聚起来,就一定能够形成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磅礴力量。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六稳”“六保”与积极进取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同时,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越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越要激发出我国的发展潜力。我国经济具有超大规模优势,有条件有能力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突破瓶颈、打破束缚、战胜挑战、化解风险,才能理顺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牢牢抓住机遇,应对变局、开拓新局。面对危机和变局,必须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有的放矢推进改革,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失时机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加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激发整体效应;加强对改革举措的评估问效,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考验的是智慧也是勇气,是能力也是精神,需要我们矢志不渝、迎难而上,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危机和变局中进行伟大斗争,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把握矛盾运动规律,守正创新、开拓创新,更加积极有效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强斗争本领,拓展政策空间,提升制度张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已经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就一定能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任理轩;《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2日   第 09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4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205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61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7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5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4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205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61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7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5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4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205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61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7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5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4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205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61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7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5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554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3205人

【新品预售】2024年4-6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61人

【新品预售】2024年5-6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275人

【新品现货】2024年6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0件
浏览 350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