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行业遴选 > 从政之道类 >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人生感悟:大道至简之乐!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人生感悟:大道至简之乐!

2020-08-29| 来源:北辰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芸芸众生,千姿百态。然而,生活和工作在社会的不同岗位和行业的人们,似乎会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睿智练达的处事方式往往是简单的,愉悦舒适的生活方式往往是简朴的,高深久远的哲理往往是简明的,难忘易懂的名言警句往往是简短的。这正是大道至简在社会生活中的一般反映和奇妙之处。

简者,《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牒”,即竹简之意。古代人最早写作和记录以龟甲壳或金银器等为载体,篆刻起来很费劲,后来有人发现把字刻在竹子上更简单、更清晰、更高效,遂有“简单之至”的说法。于是,人们把复杂的事情变得单纯和省力称之为“简”。这个“简”字的起源过程,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智慧,显现了崇简尚简的深刻哲理。

大道至简的简,实际上是复杂后的简单运作,是简单前的成熟思考,是简单和复杂交替中的睿智高明。办事、处事、行事、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应力求精练简要,去除冗杂多余,保留极其必要。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中,精心选择,择其要领;要从繁杂纷呈的社会事务中,精简骁锐,简而有条。不以纷繁复杂为喜,而以风清简雅为乐。此乃为人、谋事、兴业、治国之大道。

 

崇简尚简 大道之法

道,源自事物的本源本质,寓意万事万物的法则,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大道至简,从字面上讲,是指大道理是很简单的,最有价值的道理往往是很朴素的,很重要的道理往往是很平常的。一些内涵丰富、哲理深邃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简单到一段短语乃至一两句话就能概括。

大道的表达是简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复杂和深奥的排斥,关键是去伪存真、直指要害。大道至简的概念、理念和认知,以其深刻的哲理蕴涵、有力的价值引导,逐渐融进社会生活、修身养心、齐家治国的方方面面。历经孕育、发展和实证检验,大道至简已然成为中华哲学体系的精髓。崇简尚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早已植根于人们内心,融入人们行动。

纵观人类认识史和科学发展史,凡是具有普遍意义、丰富内涵的认识和理论,在概括和表达上往往都有简明简约的特点。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等传世名著告诉人们的深刻哲理,其表象都是极为简单明了的。老子用一个“道”字来概括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法则。孔子用“仁义礼智信”概括博大精深的儒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对立统一”概括世间万物的根本规律。毛泽东同志用“为人民服务”5个字阐明我们党的宗旨。自然科学也是如此。牛顿定律的表述也十分简明,爱因斯坦用一个公式定义著名的质能关系。化学反应何其复杂,但反映多变、生成万物的元素周期表却明了简单。

可以说,真理之相、真理之用虽然是复杂的,但真理之体却是简单的。像绘画,无论多么美轮美奂,也不过是七种颜色构成;音乐,无论旋律多么跌宕起伏,也不过是七个音符组合。天地万物很复杂,但以古人看来也不过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真理名言,文字不多,简洁了当,不拖沓枝蔓,都是笔力扛鼎,振聋发聩,极具开窍启蒙作用。而繁杂冗长,就难免拖泥带水,矫揉造作,中心不突出,指向不明确,如隔靴搔痒。所以,看似简单的理论、论断或观点,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

自古至今,凡是圣贤明哲的名言警句、论断阐述,往往都事后留光,言简意明,文简意远,绝非言繁难懂,言不及意。他们往往用简洁的言辞,就能点出人生哲理和生命大道。他们的每则语录都很简单,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却鞭辟入里,表达了很多深邃而又久远的道理,往往成为我们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法则,成为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的准则。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有共同的体会,最中肯、最管用、最精彩的话往往最好记,既简洁如神韵,又朴素如常识;既富有哲理,直指事物的本质,又干脆动人,充满激情,激动人心。往往越简单的指向和结论,越能贴近真理,而越接近真理的东西,又越简单概括。有的话语和记忆很容易淡化遗失,有的话语和记忆却永远清晰可溯并回味无穷。一些圣贤明哲的至理名言,一些伟人的良言警句,在我们的脑海中是永久驻存的。

简单往往有效,简洁才能明快。万物都有本末轻重、先后始终。有时候,过于细腻很难因地制宜,过多束缚很难推陈出新。有时候,本来道理很简单明了,但越是过多的解读和延伸,就越容易使人匪夷所思和无所适从;越是求全求细、面面俱到,就越难以突出重点,越难以有针对性。因此,言之有物、言之在理往往都言之简明。直白、清晰而又诙谐的语言,方显大气动人;简单又充满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更能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简单是成熟的美丽,往往平凡孕育伟大,简单蕴藏高雅。在很多的情况下,简单了并没有降低生活的质量,奢华了却没有提升生活的品质。简朴的家舍,窗明几净,虽没有满堂艳丽奢华的陈设,却有自然的风雅。一个女子,发梳整齐,穿戴得体,虽然没有绚丽昂贵的妆饰,却能表现出纯真的天性。人有时不妆饰更可爱漂亮,屋里没有过多的装饰更安逸舒适,一些风景区的原生态景观则更醇美珍贵。

大道至简,是深思熟虑的睿智,是站在高处的从容,是胸怀全局的优雅。简是大智慧,简中有通天地的法则。

《淮南子》有云:“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大乐必易,大礼必简。易故能天,简故能地。”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用最朴素的语言概括最深刻的道理,用最简单的话语包涵最深邃的思想,用最简洁的表述说明最复杂的问题,用最精炼的文字表达最广阔的内涵。

把生活过得复杂往往是一种惯性,而过得简单反而是一种修炼;把事情办的复杂往往是一种惯例,而办的简单反而是一种睿智。切忌把一般的事务搞成不一般,把具体的事情搞成抽象,把应短期办好的事情搞成长期办成的事,把少人少单位能办的事情搞成多人多单位去办的事。

崇简尚简,才能更好地拨开云雾见青天,才能更敞亮地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更精到地抓住事情的要领。

 

化繁为简 简从繁来

大道至简,不仅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简单,也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复杂。记得昙鸾大师晚年就自称为“玄简大士”,玄有高深莫测之意,简又是简单平常之意,两个相反的字合在一起,听起来特别有内涵,寓意“至玄则简,至简则玄”。

简单是终极的复杂。抓工作、干事业、办事情,关键是要把握根本,抓住主要矛盾,实现化繁为简。越是任务繁重、事务繁多,越是要驾驭全局、把握重点,越是要举重若轻、抓大放小,越是要删繁就简、化难为易。处理工作的策略,越简单扼要越容易操作;解决问题的办法,越简明清晰越乐于被受众理解接受;推进工作的流程,越简洁明了越容易高效顺畅。

简从繁来。繁为现实,简是高明。现实矛盾是纷繁复杂的,处理方式则必须是简明简洁的。这就要求在纷繁复杂的外在表象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腻烦制度和政策的晦涩复杂,而喜欢制度和政策的清明简洁。越清明简洁的制度和政策,越能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越能把个别和一般统一起来,越能把上级和下级一致起来,越能把领导和群众联系起来。

总结历朝历代执政经验,治国理政的制度和政策的效能,并不在于繁文缛节甚至叠床架屋。相反,制度和政策的威力,蕴含于清明简洁之中。清明简洁,是制度和政策的感召力、执行力和生命力。

学会简单,就是不简单。复杂的社会矛盾用简明的政策去解决,艰巨的发展任务用简明的政策去引领,繁重的改革工作用简明的政策去推动,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运用简明思维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迎刃而解。

制定简明的政策,既有利于为实施者留下创造的空间,又有利于执行者具体化,为地方发挥积极性留有余地。运用简明行政思维,能够摆脱条条框框,不拘泥小节,不局限表象,洞察内在,拨冗化简,去芜存菁。简明行政思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把简单的问题能给以详尽深刻而复杂的阐述说明,那是有水平的专家和学者;把复杂的问题能用简单的语言挑明说清并贯彻执行,那是富有高见的领导和决策者;把极其复杂的问题能够用最简明的政策和最简单的办法给予解决,那是具有战略思维的领袖和伟人。

要学习简明立策,学会简单行政,努力使政策举措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和接受程度相适应。有的地方有时候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甚至把小事情搞成大事情,把当前的事情搞成长远的事情,把局部的事情搞成全局的事情,客观效果并不好。

实际上,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往往很容易,而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了却很不容易。把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把外国的一些话用中国的语言来说明,把一些深刻的道理用群众理解的语言来表述,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话说得越面面俱到,就越容易失去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简明的政策语言,便于理解和把握,往往表述清晰,内容凝练,浅显直白,易于落实执行。简明的政策程序便于操作,往往突出重点,明晰环节,节约成本,便于推广,易于督查。

简明是一种理念、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简明是人们淡化欲望、崇尚简朴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境界,是化繁为简、提高效率的工作境界,是站位高远、胸怀大局、运筹帷幄的领导境界。

简与繁之间蕴涵着深厚的哲理,凝聚着无穷的智慧,承载着大量的复杂和抽象的任务。如果说简单是结果和结论,那么复杂便是动因和过程,大量的工作往往做在结论之前。比如制定政策,政策的简明性来源于调研与制定政策的复杂性。制定政策的过程是反复研究和分析论证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研究和分析论证,才能制定出简明的政策。如果把制定政策的过程简单化,对情况若明若暗,对问题一知半解,出台的政策则可能繁烦复杂。

因此,科学而又高明的简单是对浮华的有力舍弃,是精华的高度浓缩、瞬间的精彩呈现,是心血与汗水的交融、智慧与创造的成果。最伟大的真理“最简单”,而“最简单”的人最伟大。最高妙的功夫是归于简朴。不为世俗所累,不为名利所困,卸去心灵的一切枷锁,崇尚简单并身体力行,此乃人生的大境界!

 

政策贵简 明白易行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正是有了这些经济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各领域的政策,构成了我们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塑造了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一个政策制定和执行得好,就会为社会和人民带来积极正向的能量和功用。好政策的评判和标准有千条万条,但在老百姓心中,好政策有一个共性的特点,就是主旨鲜明、内容简练、风格简洁、方法简便,宜于操作和执行。

制定和执行简明的“三农”政策,是我们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光荣传统,符合中国国情和农情。

我国农业区域广阔,各地农业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国家的农村政策务必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应明确清晰,具体操作宜粗不宜细;我国农业市场巨大,各地消费习惯和需求品种不同,农产品供求及价格与市场需求和季节性变化关联度较大,调控政策应因时制宜、简洁明了;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并存阶段,农业经营者整体素养有待提高,各地文化差异较大,农民习惯和喜欢简单明了的政策措施;我国农村社情复杂,各种利益矛盾交织,简明地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关系仍是农村政策和农村稳定的焦点。面对特殊的国情和农情,我们党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清明简洁的“三农”政策,把政策开诚布公、明明白白地告诉农民,让农村百姓一看就懂、一听就明、一学就会。

我曾长期从事“三农”工作,深切体悟到政策简明给农业农村带来的极大好处。纵览我们党领导农业农村发展的奋斗历程,农业农村之所以迎来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黄金期,得益于中国特色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归根结底在于我们党的“三农”政策代表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三农”政策简明、目标明确、指向集中,因而富有较强的传播力、执行力和生命力。

回顾起来,我们党成立以来的“三农”政策可以简明到用10个字来概括,即分、查,合、统,包、放,减、给,保、同。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深刻分析农村社情和各阶层矛盾,准确把握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根本利益诉求,先后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和“查田运动”,这个时期的农村政策可以概括为“分”和“查”。

一是“分”。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竖起了分田分地的革命旗帜。通过“分”字,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使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

二是“查”。国内革命时期,我们党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农民群众进行了清查土地、清查阶级的“查田运动”。通过“查”字,划分阶级成分,采取不同的策略办法,判定不同政策,使得我们党进一步争取群众,赢得民心,站稳脚跟。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三农”政策突出表现在“互助合作”和“统购统销”两个方面,即“合”和“统”字,体现了当时发展农业的方向和措施。

一是“合”。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土改后的农村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农民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相当分散,每家每户的生产资料多少不均、生产技能高低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低下。通过“合”字,实行土地入股、共同劳动、记工取酬、按劳分红,从办互助组到初级农业合作社,避免了两极分化,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生产发展。

二是“统”。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为缓解大规模经济建设带来的粮食产需矛盾问题,国家实施粮食生产“统购统销”政策。通过“统”字,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对商品粮进行统一调拨、分配和管理。互助合作和统购统销互相联系,作为对小农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两大战略措施,使农民走上合作化的道路,在当时对保障全国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定,对支持国家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率先和大胆探索农业农村改革,农村经济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这一时期的“三农”方针和政策聚焦到“包”、“放”这两个字上。

一是“包”。1978年,农村率先探索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序幕。按照家庭人口和劳动力,把集体组织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平分到户,农户承担国家和集体的生产任务,也就是“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通过“包”字,农民生产热情高涨,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二是“放”。随着农村经济朝着市场化方向推进,从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放开发端,把农业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进一步放权于市、还权于民。从率先放开水产品、水果、蔬菜和土特产品流通管控,允许农民的多余农产品就近自产自销自主出售,逐步发展到长途贩运、批量经营,进而放开粮棉油糖,最终全面放开农产品流通市场。改变统得过多、独家经营、渠道单一的做法,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流通渠道,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放”字,放开市场、放开经营、放开价格,一放就活,一放就灵,农户和企业真正成为市场自主经营主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出台了14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堪称我国“三农”政策的集成和宝典。为了化繁为简,突出解决主要问题,14个一号文件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每个文件都基本聚焦一个主题,清明简洁,提纲挈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具体。这个时期农业发展最快,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纵观14个中央一号文件,其简明特色更加鲜明,可以用“减” “给” “保” “同”四个字扼要概括。

一是“减”。正税清费、降税减费,减轻农民负担,全面启动农村税费改革。从实行“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个逐步取消和一项改革”试点,逐步扩大到全部免除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这“四取消”标志着在中华大地上,最终结束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征税历史,国家对农民实现了由取向予的根本转折。

二是“给”。坚持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农业投入,建立了农业直接补贴制度,强化农业基础,补助薄弱环节。实施农业“四补贴”和粮油大县奖励政策,开辟了补贴到人、到地、到户、到机、到农资、到良种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并进一步拓展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投资等政策,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的事农民自己办的格局。

三是“保”。从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开始,到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三项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民后顾之忧,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农业保险,实现农民“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困有所济”的愿望。

四是“同”。提出了统筹城乡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城乡发展机会平等、投入平等、公共服务平等,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从“三化同步”到“四化同步”。公共资源更多向农业农村配置,中小城市户籍逐步放开,城乡实现按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以“减” “给” “保” “同”四个字为核心的政策构成不断完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政策的简明性始终保持不变。在我们党新时期“三农”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重大自然灾害,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谐稳定,为加快全面小康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管理行简 便民利众

管理是社会发展之要。一个国家的有效治理,一个社会的有序运行,一个家庭的和睦相处,时刻离不开管理。可以说,只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涉及到资源要素的配置,就要有管理的出现。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段、不同经济和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管理价值、理念和追求。有的管理追求和谐,有的管理讲求效率,有的管理推崇秩序。每个单位在具体的管理中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每个家庭在具体的管理中也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正是因为这些管理理念、习惯和方法的差异,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和治国特色。但是说到底,管理的至高境界和一条基本原则,就是管理从简,化繁为简,方便老百姓办事。

管理行简,实质是把握事物的发展和运动规律。管理的内涵有广狭之分,管理的境界有高低之别,管理的手段有参差之异。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揭示了管理的真谛,遵循规律,尚简行简。

在我国悠久的治国理政行政文化中,管理向来是作为一种智慧,一种高超的科学化治国艺术。治理一个国家,不能过多地、随意地人为干预,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到“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的至高境界。古人的管理智慧,穿透寰宇,颇有可鉴之处。

时至今日,无论是管理国家、管理社会,还是管理一个企业、一个家庭,都要想清楚管什么、理清楚怎么管。从事一项管理活动,要遵循管理的原则,把握管理的规律,找到管理的捷径,讲求管理的战略战术。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准确把握住问题的实质,针对管理中出现的症结、瓶颈、病灶,直接对症下药,用最简单的规则、方法和措施,消耗最小的成本解决问题。惟有领悟管理行简的价值和真谛,从顶端俯瞰,才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至高境界。

管理行简,减少经济社会运行的“无谓损失”。老子曾有“道法自然”的经典哲思,广为流传,影响颇深。其核心要义,是让事物尽可能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和障碍,这样反而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管理如果过于陷入繁文缛节,就会成为社会顺畅运行的羁绊,不仅对于办事群众形成无形障碍,而且增加社会管理成本。

自古以来,大凡优秀的管理者,皆深谙管理行简的价值和精妙。他们尚简而行,消除无谓的障碍,减少无谓的损失,化解无谓的烦恼。

我们有一些地方,创新管理理念,简化管理举措,在一个场所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个路径解决,极大地缩短了管理环节,化解了管理烦恼,提高了管理效率,焕发创业激情,鼓舞发展士气,培植培育乐业信心,得到人民的拥护和赞扬。

管理行简,展现敢于决断、勇于担当的气魄和勇气。管理行简并不意味着无为,而是实实在在、简捷有效的行动。管理从简者,往往思路明确,抓手得当,善管善理,运行高效;管理冗繁者,往往优柔寡断,措施繁复,事倍功半,贻误机遇。

我曾经看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讲的是一个热气球上有三位世界顶尖的科学家,热气球发生了事故,行将坠毁,唯一挽救的办法就是抛下去上面的科学家减轻载重。那么要把谁抛下去?很多人陷入三名科学家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上,吵得不可开交。突然,一个声音让大家都静了下来,“要扔下那个最重的科学家。”故事虽是虚构的,但是很能说明问题,三位科学家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但是核心问题并非讨论谁的成果更加重要,关键问题是怎样使热气球尽量减轻载重,获得安全。

在管理决策和行动中,往往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再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删繁就简,直击要害的最有抉择。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社区,一个国家甚至国家间的关系治理,每一件事情都是千头万绪,面对管理问题,要分清主次,善于抓住要害,敢于决断和担当,这样才能有清晰的管理思路和高效的管理成果。

管理行简,核心在于管理活动各主体之间的理解、尊重和有效沟通。《论语·雍也》有曰:“居敬而行简”。“居敬”,就是从事公共管理事务的人首先要在内心敬畏人民;“行简”,就是不要用太繁多的东西来扰民。

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既是社会的被管理者,也是社会管理的参与者。当每一个人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环境时,对管理的认同和要求是不同的。

处在被管理者的时候,心里期盼的多是方便和宽松;处在管理参与者的时候,心里想的多是运行高效、规范严格。因此,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换位思考。参与管理顶层设计的人员,应更多地考虑管理精简,措施从简,方便民众;执行管理的人员,更应忠于职守,方法得当,秉公便民;被管理者,应遵守法纪,克己奉公,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而追求自己的方便。这样才能形成管理从简、简洁高效、便民乐道的社会氛围。

管理行简,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堪称管理行简的楷模和典范,同时也是治国理政的智慧光芒。便民为乐,是社会贤达崇高的政治追求。管理之“简”,往往更能激发社会之“繁”的生机。管理冗繁者,千丝万缕,陷入泥潭;管理行简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亲民爱民者,始终求索管理便民之策,精进管理为民之道。

综览古今,凡盛世往往都居敬行简、轻徭薄赋。中国历史上的若干次重大改革,其主线都是“删繁就简”。政府施政之要义,在于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一个国家无论是社会管理,还是各领域、各行业的管理,无论是上层的管理,还是基层的管理,无论是综合性的管理,还是单项事物的管理,都应该体现从简便民,以最小的成本,最佳的路径,最简的程序,抵达管理追求的理想彼岸。

 

撰文力简 妙笔生花

为文贵简。撰文是我们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文字的写作运用。无论是文学创作、记录史实还是哲学沉思,亦或是法律出台、政策制定乃至社会活动,都需要运用文字撰写来完成。无论从事何种文体的写作,条理清晰,用词精当,表达精准,要言不烦,乃写作之大成。

我们赞美一位思想大家,往往常说“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老百姓喜欢看的政策,也多是汇集了政策“干货”的“明白纸”。这些都无不在向我们昭示,简单明白的写作风格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深度、行事风格和精神境界。越是简明凝练的文字,越是浓缩着思想的深刻内涵,体现着对问题的深刻把握,蕴藏着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展示着解决方案的深思熟虑。

中华民族自古即有喜爱文字、钟情撰写的优良传统。古人先贤寄情山水、管窥社会、明辨哲思、感悟情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优美的诗章。一些文字优美、意蕴丰富的诗篇、哲思、散文流传至今,世代流芳,时隔千百年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感召力和广泛的影响力。这些古人的经典文字之所以流传至今,愈发光鲜靓丽,源于他们深谙“撰文力简”的精髓和要义。

孔子曰:“辞达而已矣。”文章长了、棱角没了,真知灼见被淹没在密不透风的文字之中,大而无当、不知所云。而短小精悍、个性鲜明的文字和作品,一下子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心灵上的共鸣。

清代“桐城派”代表刘大櫆极力主张“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撰文力简,简在深厚底蕴。

简短却有力的文字,往往可以更好地展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那些精短简雅的文字,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积蓄着巨大的能量,是一种对世事生活的深刻感知,是一种对文字稔熟于心的驾驭和从容,是一个人文化底蕴了然于胸的外在表达。那些字词优美、脍炙人口的名人诗句,无不精短有力,意蕴深远。

一部《道德经》,只有短短五千言,但辞约义富、言简意赅,蕴含丰富的哲思情理,是上可治国、下可修身的智慧宝藏。

一部《周易》,变幻无穷,但变来变去,无非阴阳二卦,“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撰文力简,简在精准表达。

“打土豪,分田地”简短,但是有强大的号召力,成千上万农民兄弟洗脚上田,投身翻身解放的滚滚洪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简短,但是有强大的凝聚力,一批批优秀中华儿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血染三千里河山……

文字简短并非单纯追求句少文短,而是在千锤百炼基础上实现的精湛表达。繁杂冗长,并不是高深的代表。本来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却一定要东绕西绕,王顾左右而言他,成了索然无味的长篇大论,言之无物的无病呻吟,华丽辞藻的恣意堆放,最后把要表达的核心要意淹没于细枝末节,徒增烦恼,得不偿失。而撰文力简,点到为止,恰到好处,妙不可言。

唐代诗人贾岛,诗成之后还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反复琢磨思考,传为佳话。至今“推敲”已成为深思熟虑,精准把握的代名词。行文做事,都要经得住推敲,力求简洁精准。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郑板桥曾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体悟,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鲁迅也曾讲过:“文章要写成精锐的一击,能以寸铁杀人的匕首和投枪。”他的文章就是有这个特点,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除,简而有力,更能动人心魄。

撰文力简,简在朴实作风。

见字如识人,文风映作风。简单精炼的文风,背后是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更加亲民和更接地气的朴素表现。写短文、讲短话,可以体现一个人思路清晰、作风干练、务实高效的风格。如果领导干部保持追求简洁、追求清新、追求深刻的文风,就不愁文章减不下来,会议短不下来。

写文章、出政策力求精简干练,就是想明白了、思路清楚了、抓手明晰了。只有不停地思考思索,才能用词精准,简短达意。我们切不可小看文章撰写精炼的重要,它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一种价值理念、思想水平、表达能力和政策取向,也是一种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

因此,撰文要讲究提法、分寸,措词用语要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论理要合乎逻辑,做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文章的观点要明确,概念要准确,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产生歧义,耽误工作。

撰文力简,简在便于理解。

文字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载体。简洁有力、观点鲜明的文字,直抒胸臆,直入主题,直指要害,让人读起来轻松愉悦、引人入胜。而那些过分地追求文字的冗繁、辞藻的华丽反而会成为人与人之间顺畅交流的障碍。言简意赅的表达、精简干练的文字,更加有利于读者去接受作者的观点。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政策表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都是不变的追求。我们由衷赞美和执着追求精短却富有哲理的文章,厌烦长而拖沓、重复累赘的写作,犹如“老太太的裹脚布”让人望而生畏。

为此,我们应该用最为精炼的语言,简洁明快地将文章的主要意思表述出来,让人们迅速抓住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意尽而文止。

写短文,传深义,历来为世人所推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著作瀚如烟海,能够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的,无不是那些语句简练、形象生动、思想精妙、底蕴深厚的经典力作。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重读经典文章,重温经典诗篇,品读和思索那些凝练简洁、优美简雅的文字,总是切中要害、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读起来让人手不释卷。

所以,撰文力简,妙笔生花,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的而极富现代感的语言风格,并以其深厚修养和博大境界,彰显中国文化的气势和气派。

 

讲话精简 言简意赅

讲话是一门大学问。讲话是思想和意识的直接表达,是信息沟通最为及时和便捷的主渠道。人的一生,无论生活、学习还是工作,无论沟通情况、表达观点还是抒发感想,时时刻刻离不开讲话。

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修养水平,不同的人生阶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讲话风格和语言体系。有的人喜欢平铺直叙,直入主题;有的人酷爱抑扬顿挫,气势磅礴;有的人钟情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有的人擅长循序渐进,娓娓道来。

然而,无论哪种讲话风格,那些长篇大论、喋喋不休的讲话总是让人生厌、望而生畏,而言语简洁、清晰明了的讲话让人听起来如沐春风,叩人心扉。

讲话精简,以思路清楚为根基。

讲话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一个人讲不清楚,往往是因为想不清楚。《易经》中有“言简刚中”的说法。讲话和发言,就要抓住事物的关键和本质,用简单有力的语言一语中的。孔子评价弟子闵子骞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不说则罢,一说就把握住了重点,如同射箭打靶,一箭出去就命中靶心。

有时看一个人对问题认识的程度,只要看他是否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去表达。一场高水平的演讲,并不是完全在于演讲者善于讲话,懂得讲话的技巧,而是因为其工作思路清晰,对工作有着非常深入的思考。

有的领导,能够胸有成竹、条分缕析地把工作中的问题、解决的思路说得清清楚楚,这绝对不光是他有多么高的说话艺术,而是他真正地将心思放在了事业上,弄清楚了工作中的各种来龙去脉。而认识不清者、思路不明者,往往需要一大堆话去描述和论说,始终游走在问题边缘,搞不清大势。抓不住本质,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正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

讲话精简,以求真务实为准则。

讲话戒虚求实,才有生命力。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中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也曾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

讲话发言,虚则浮长,实则精简。有的话本来简单几句就可以讲清楚,却偏偏要长篇累牍地说;本来一两句话已经讲清楚了,却偏偏要翻来覆去地说;一个问题没有讲明白,又迂回盘绕另外一个问题,让人摸不着头脑。贪大求全、穿靴戴帽的讲话,难免落入空话连篇、脱离实际的窠臼。长话短说,往往才能剔除“假大空”的冗余,才能用有限的言语集中精力、据实唯实,说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讲短话,讲的不离题、不走板,讲的短而管用,短而有效。

讲话精简,以形简蕴深为境界。

长话讲短,并非易事。用简单的话语描述复杂的信息,阐述深刻的道理,做到“行简而意不减”是高超的本领,更是高雅的境界和追求。

高尔基曾说:“简约的语言中有着最伟大的哲理。”文辞的蕴涵深度不在于长短。讲话既要达意,又求文雅;既要短而有力,又求意蕴悠长。做到“达”,要清晰和完整的阐述,准确地表达意思;实现“雅”,要用简练的语言阐明丰富深刻的道理,追求更高层次的美。

这里体现的是一种极高的归纳、概括和总结能力,是一种“言短意长、话少意深”的境界。

讲话精简,以通俗易懂为追求。

用词晦涩艰深,说话咬文嚼字,绝非水平“高深”。动辄阐述空道理、打官腔,恰恰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为筑起了巨大的沟通障碍。简单的话讲复杂,让说者为难,让听者反感。

讲通俗易懂的短话,人们才能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讲言简意明的短话,人们才想听、乐听、爱听、中听,听起来入耳入脑、入心入神。

一些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恰恰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口口相传的话语,能够把抽象的说得生动,把复杂的说得简明,把冗长的说得简短。说老百姓的话,往往更能够说到人们心坎上去,打动人、温暖人,同时又启迪人、鼓舞人,让人产生认知同和、情感共鸣。

那些看似朴实无华的简言短语,绝非庸俗无趣,而是句句凝聚着人生智慧;绝非平淡无奇,而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大道至简,大义微言。讲话精简,把复杂的事简单地说,把深刻的哲理鲜活地讲。在讲话中体悟简的道理和快乐,是一种艺术和境界。简练的语言最易表达,简练的语言最易理解,简练的语言最易传承。精简的讲话和发言,最接地气、最具原生态,它通俗而不庸俗、凝练而不肤浅,常常带着泥土的芬芳、含着清新的露珠、冒着滚烫的热气、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样的语言更有群众味、更富群众情、更暖群众心。

 

办事求简 顺达通畅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己;大事小事公私事,件件忧心。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面对各种事物、思考各种事由、办理各种事情。人生之事业,民族之发展,国家之兴盛,须臾离不开人们从一件件小事办起,须臾离不开人们的身体力行。

办事,犹能成事;办事,才能走向成功。我们每个人都企盼把事办得漂亮,达到目的,富有成效。诚然,事有大小远近、轻重缓急。办事亦要讲求方法,懂得策略。无论办什么事,人们往往厌烦办事拖拖拉拉,喜爱办事干净利落;腻烦办事繁琐复杂,追求办事简洁高效。

办事要善于高处着眼,理念尚简。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是习惯和方法的集成。简明的行事理念孕育简明的行事风格。无论治国、齐家、修身,人们往往崇尚简明的办事理念与行事风格。

古人云:“民心所望,施政所向。”政府施政要义,在于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简”并非“无为”,而是廉俭为政,高效行事的“有为”。“简”的办事理念,历朝历代执政者熟于心、用于行,成为治国理政之圭臬。奉行“简”的执政理念制定和执行政策,简政放权,放权于民,给人们更充分的空间和自由。“简”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放”中积蓄着巨大的能量与伟力。奉行“简”的行事风格谋事办事,洞悉明察,有的放矢,在“为”与“不为”以及如何“为之”之中寻求和谐平衡。

我在江苏工作时,深深体悟到”简“的好处。江苏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与简政放权密不可分。在新世纪初召开的全省私营个体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鲜明提出”六放“,即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

不管放什么,怎么放,说到底,就是放开束缚、剪除约束,把江苏老百姓这种谋事创业的热情激情释放出来,让它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进一步绽放。此后江苏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快车道,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户数均居全国前列,当时民营经济就创造了全省一半以上的经济总量和税收收入、七成的全社会投资和八成的新增就业岗位。

办事要善于抓大放小,策略从简。

世上事情千千万万,不可一人一时穷尽之。庄子曾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办事亦犹如此。人生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追求办好办妥无限的事情,也是不现实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做少许事情而做得很好,胜于做许多事情而做得很糟。“

纵览古今圣杰,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专注和简单。简单比复杂更难,我们必须努力让想法变得清晰明了,才能变得简单。办事要有所取舍,讲求策略方法。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找到简便易行的办事策略,想清楚什么样的事能办,什么样的事先办,什么样的事细办。

办事求简,就要抓大放小,小事让大事,私事让公事,慢事让急事。简而有道,简而有成,简中有精。首要的是登高望远,分清主次,取舍得当,不为枝蔓所避眼。“取”之得当,才会有所进取;“舍”之毅然,才会有所精进。

办事要善于化简删繁,方法至简。

人们办事都喜爱程序简洁、方法简便,厌烦冗长繁琐,不得要领。办事走马观花,胡子眉毛一把抓,终究徒劳无益,一事无成。那些用最小的成本、最节约的人力、最经济的方法、最简短的时间,把事办得高效圆满,才是办事的至高水准。那些花小钱办大事,集中精力办要事,件件抓得有成效,事事办得有规矩,才是谋事行政的真正追求。

办事简与不简,最直观表现是业务流程和方式方法的简与不简。办事求简是一种服务文化,是一种简明行政的理念追求。

时至今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进入日产管理和社会生活,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简便了办事的程序和方法,崇简尚简的办事理念早已蔚然成风。办事快捷和简明,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作风的时尚追求。

随着办公信息化条件的快速改善,人们和社会正在分享办事求简带来的不可估量的福利和好处。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个环节解决,去除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减掉一些不合理的收费,让群众办事能够办得畅快、办得顺心,彰显着为民行政的崭新理念和风格。

办事要善于恪守规则,想法归简。

人生在世,时时刻刻都在思事、办事、谋事、平事。然而,办事总要讲求一些规则,恪守一些规矩。

那些不为俗务缠身、办事轻松得当的人,往往深谙“办事求简”的道理。这样的人,不仅会想事,还能办成事;不仅会谋事,还能平定事。办单位的事一心奉公,办群众的事一心为民,办朋友的事一心向善,办自己的事一心洒脱。

无论办什么事,给谁办事,都要讲求原则,泾渭分明,办事的想法不能跑偏,私事不能往公事上办,不能谋私利、搭便车。恪守清规戒律,不是繁杂琐碎的束缚,实则是简明的向导和规范的保障。唯有弄清楚办与不办的界限,才能办得清醒,办得明白。

办事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把事办复杂很容易,而把事办简单却很难,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行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成功之道,就是要把最简单的顺守的道理,当做行事的最高法则。每天忙忙碌碌,难以简简单单;每天奉命行事,难以自由自在;每天沉浸琐务之中,甚至忘记了办事的初衷。

行路不要忘记轻车前行,生活不要忘记简朴轻松,工作不要忘记简亮明快,办事不要忘记简洁清明。

办事思路简明、程序简单、成本简约、时间简短,乃是人们内心的追求和期盼,亦乃是办事之精要、人生之智慧。

 

交往从简 风清气正

我们身处社会,生下来就是社会中的成员,自然就要有交往。正如马克思所言,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在我们刚出生时,即便不明事理,也与父母结下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在我们上学读书时,认识同学和老师,便会结下历久弥新的同学情和师生情。在我们参加工作时,认识同事,便会结下互助团结的同事情。在我们生命的长河里,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会与人相识。交往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与别人真正交往过,不是孤高自傲太过超脱,就是品性卑琐不被人所容。

人的交往本来就不简单,而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交往从现实生活延伸到虚拟空间,就变得更为复杂。如何交往,成为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一道不得不去解的题目。若要我来解,那就是无论如何,交往从简,风清气正。人与人打交道,就是要简单,切不可繁缛,要清明公正,切不可口蜜腹剑、口是心非。有时候活得很简单,才感觉很自由和自主;活得很复杂,反而感觉很忧烦和劳累。

至真至简的交往方能终身,风清气正的交往必然长久。交往信义为先。“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句古语形象阐释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交往。交往的基础是真诚,是彼此欣赏,是理解尊重,是精神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共鸣,因此才能不受利益驱动,方能终身维系。

历史上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贵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黯然地把琴摔了。也许,在他看来,世界再美的乐声,如果无知音来赏,不如任天籁的香魂归去,让它成为绝唱。高山流水是一段高洁的友谊,它贵在君子之交淡如水,相知相识到相惜。

最好的交往,不是双方有意识地吸附与粘合,而是彼此间无意识的渗透与融入。吸附与粘合常常怀有目的性和功利性,往往欲大且无情无理;而渗透与融入,无欲无求,则是心灵最真挚的握手,是情感最纯净的亲濡。

交往宜有度,过度交往不可取。交往要有选择。这有点像吃饭,无论多么顺口的美味佳肴,是不能总吃的。不然,会把胃撑坏的。时日久了,好吃的味道也不觉得顺口了。

与人交往要有度,过度频繁往往衍生问题。比如,在特殊时期,不能打扰朋友,尤其是朋友敏感有疑时,最好是选择驻足等待,一旦他需要时立即帮其纾难解困。

平素间推杯换盏、称兄道弟、鞍前马后、阿谀逢迎的人,并不一定是朋友,可能只是利益的结合体,而这种人之间的交往也往往是利益交换。超出常情的亲密无间,也并不一定是正常的交友和交往,也可能是在勾结,在利用。这样的结合体,聚得快,散得也快,刚才还好得一塌糊涂,转眼间就可以翻脸甚至分崩离析。

“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投靠司马氏之后,平步青云。有一次,他想推荐同为“竹林七贤”的好朋友嵇康做官。嵇康觉得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志向受到了凌辱,于是写信愤然辞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梁朝的何远也是一个交往从简,风清气正的人。梁朝建国初期,何远被封为武昌太守。当时,士大夫的风气日趋颓败。而何远与官员交往时,坚守清白公正,不给别人送礼,对别人的馈送也秋毫不受。何远是北方人,喝不惯南方的温水,常常拿钱去买民间井水饮用。当时江南还不曾有卖水的风俗,市民多不收钱,何远也就不去取水。这就是作为父母官的何远与辖区百姓、商人的交往,喝你的水就给你付钱,你不收钱我就不喝水,不占便宜。何远在任为官清正,削除苛政,爱民恤贫,发展生产,政绩卓著。

当今社会,人们更要交往从简,风清气正。古往今来,一个人违反纪律往往不是突发形成的,总有一个日积月累、逐步蜕变的过程,而与自己的交往是否简单、清正廉明密不可分。

有人爱贪小便宜,唯利是图,恰好与阿谀奉承的人相交,自然会慢慢地陷入私欲膨胀的泥潭不能自拔,在狼狈为奸的利益交换中贪赃枉法,最终沦为阶下囚、人民的罪人。

有人爱吃吃喝喝,“酒杯一端、纪律放宽”,交友不慎,交往过密,忘记交往要简单清正,于是迷失方向,丧失了原则立场,对纪律的限制、约束、惩戒无所畏惧,自觉不自觉地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当成礼尚往来、合法合理的来看待、当成新生事物来接受,难免会步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境地。

因此,“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诚,诚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人生不要光做加法,也要会做减法,在人际关系上,亦是如此。

 

风俗倡简 曲调高雅

在职期间,我常出差到祖国的大江南北,总能深深地感到,我们国家九百六十万平凡公里,地域差异大,不光表现在气候地理地貌,风俗习惯也是各有不同。我们又是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民族差异更是让风俗习惯大相径庭。风俗是在特定历史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导向和制约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既自主选择和传承着多彩的风土人情,又与时俱进地延续和丰富着风俗习惯。当然,风俗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也会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风俗虽然是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但是也应该倡导简约,追求高雅,切不可铺张浪费、滑向低俗。

风俗倡简,就是要树立和弘扬节俭廉洁的理念,渗透和传递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和崇尚情致高雅的精神追求。

就拿大家熟悉的婚礼来说,婚礼作为一种风俗,是传递感恩敬孝文化、体现家庭责任意识的心灵洗礼,更是反映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一个缩影,是一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礼仪。婚礼之“礼”,也绝非只是一种形式,成“礼”一天,“礼”敬终身。办一场难忘的婚礼,在生命历程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则是很多青年朋友共有的愿望。

如何步入婚姻殿堂?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但寄寓幸福美满的愿望并无分别。有人崇尚奢华,希望婚礼有排场、有气派、有人气,但却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压力,给亲朋好友造成了经济负担,无意中还滋生了奢侈浪费、低级庸俗之风。有人回归传统、崇尚俭朴,让自己的婚礼低调、简约、文明,事实上同样能显示出婚姻的幸福美满,也为亲朋好友省却了许多麻烦,同时推动社会文明风尚。

时下一些地方,“炫富”婚礼、“拼爹”婚宴愈演愈烈。有的地方,农村男青年要把新娘娶到家,得花上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彩礼钱,背负着一辈子还不完的债,把婚姻变成了苦难,把爱情变成了金钱,很多新人都感叹“婚不起”。

事实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中式简约化婚礼,可以就是一对新人拜天地,拜高堂,结发为盟,为父母、长辈敬茶。

因此,倡导和推广婚庆礼仪回归传统和简约化,既减轻了新人的负担,同时有助于传统文化和本土风俗的传承。在婚礼的问题上,应该尊重其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还原其本来面目,简单而不失浪漫,传统而不缺创意,方是最佳的选择。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每逢中秋佳节,我们就要赏月吃月饼。这是我们中国人世代沿袭的传统民俗。人们也赋予月饼吉祥、团圆的象征意义,自然月饼就成为中秋节一种不可或缺的食品。然而,现实生活中竟然出现“天价月饼”。

中秋赏月吃月饼,本是全家团聚话家常的美好景致,但与月饼捆绑在一起的金银钻戒、海参鲍鱼改变了月饼这种产品的原本意义,“走样”的月饼与传统的月饼概念相违背。我们不反对财务自由者追求价格更高的产品,但这种对高价产品的需求不应扭曲为炫富的一种工具。普通的月饼寄托的是合家团圆的美好祝愿,“走样变味”的高价月饼背离了中秋佳节“赏月品月话团圆”的传统理念和实质要求,背离了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

民族风俗、节日习俗,是约定俗成,但不能俗不可耐,不能低俗流气,不能粗俗猥琐。

古语云:“禀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雅量。”风俗要有自然正气,要不断追求高雅。风俗尚简,其实还是不忘初心,在礼仪中敬畏天地,在祭祀中怀念亲人,在品尝美食中享受团圆之乐,把日子过得舒心简单,从容愉快。

这似乎也是大道至简融入生活的应有之意吧。

——本文摘自回良玉《九乐集》(中国言实出版社),版权归作者和出版社所有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76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719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820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61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65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76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719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820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61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65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76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719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820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61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65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76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719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820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61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65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0876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719人

【步步高升】中央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3本时政双月刊+热点语录

226.00

销售 0件
浏览 1820人

【新品现货】2024年11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5件
浏览 961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965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